太陽可以成為星際通信網絡的節點。
太陽。史密森學會
在《三體》中,葉文潔發現太陽可以放大和轉發無線電信號,並用這種方法,與「三體文明」取得了聯繫;事實上,科學家也發現,理論上太陽確實可以被當成轉發器,在星際之間放大和轉發信號。
1915年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引力能夠彎曲時空。這意味著質量巨大的物體,比如恆星和星系,能夠使從它們周圍經過的光子行進路線發生偏轉。
來自遙遠宇宙的光線經過偏轉之後抵達觀測者的眼中,會在觀測者的眼中形成一個放大和增亮了的虛像。天文學家經常利用這樣的「巨型望遠鏡」,來觀察那些極端遙遠的暗弱天體。
每顆恆星都有引力焦點,這些焦點聚集在與這顆恆星保持一定距離的一個球面上。例如我們的太陽,它也是一顆恆星,它也可以充當引力透鏡。它的引力焦點位於一個以太陽為球心,以550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相當於地球和太陽的一個平均間距)為半徑的一個球面上。
假如在這個球面上有一台太空望遠鏡,那麼這台望遠鏡就能夠充分利用太陽的引力透鏡效應,觀察遙遠的宇宙。理論上,在太陽引力焦點處運行的太空望遠鏡,其解析力足以區分出系外行星表面的大陸和高山。
引力透鏡能夠放大遙遠天體的影像,反過來,從引力焦點發出的信號也能夠被放大和增強。也就是說,利用引力透鏡,技術文明可以在星際之間轉發信號,並使信號保持不衰減。
假如宇宙間真的存在某種精於此道的外星技術文明,那麼它們只需在所需恆星的引力焦點球面上,停泊一顆通信衛星,就能夠設立通信節點,建造巨大的恆星際通信網絡。
利用恆星當作信號轉發基站的概念,最早是由一些科學家於去年夏天提出並加以論證的,近日他們又在美洲天文學會會議上予以了公布。
基於人類目前的能力,很難想像如何才能千里迢迢地在一顆顆恆星的周圍安插中繼衛星,來組建這樣一張碩大的通信網。但是雖然缺乏可操作性,這一概念在理論上又是成立的。
人類做不到,並不意味著一定做不到。
研究人員稱,他們還在太陽的引力焦點球面上進行了若干次搜索,希望能夠發現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