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男孩不願出門 都是因為短了6厘米的那條腿!

2024-08-21     甬派

曹進(右一)帶領團隊成員查房中。

「醫生,我家孩子有嚴重的長短腿,你們有辦法幫幫他嗎?」像這樣的求助,寧波市第六醫院小兒骨科主任曹進每年暑假都會遇到不少,其中不乏遠道而來的外地患兒家庭。對於這些深受兒童長短腿困擾的家庭,曹進團隊成熟開展的生長調節術或肢體延長術,成為了他們翹首以盼的曙光。

4個月長了6厘米,右腿終於跟左腿一樣長了

長短腿,專業的名稱叫雙下肢不等長,它不僅會影響走路,還潛藏著多種繼發畸形隱患。

10歲的小傑(化名)來自安徽,小時候得過化膿性髖關節炎,治好後逐漸出現了右腿股骨短縮的情況,導致他的右腿要比左腿短6厘米。兩條腿一長一短,讓小傑走起路來一瘸一拐,而且整個人的身姿越來越向右傾斜。

因為自己的長短腿,小傑一直很自卑,平時總是窩在家裡不願出門,也很少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為此,小傑的父母一直憂心忡忡,他們想要治好孩子的病,但苦於找不到他們覺得可靠的專家團隊。今年年初,他們從朋友口中了解到寧波市第六醫院小兒骨科十分擅長兒童長短腿的治療,便馬上帶著孩子趕到了該院。

經過細緻的檢查與評估,曹進認為小傑的長短腿有很大的希望能通過股骨截骨延長術治好。聽到這個消息,一家人非常激動,很快便回老家給孩子辦了休學手續,準備接受手術。

「所謂截骨延長術,簡單來說,就是先將原來的骨頭截斷,再用特製的裝置緩慢牽拉截斷骨段,從而使截骨處逐漸長出新骨,最終達到『拉長骨頭』的目的。」曹進介紹,截骨延長術對醫生的技術和經驗都是很大的考驗。在整個延長過程中,為了達到最佳的效果,醫生需要反覆評估、多次調整每天的延長量,以找到最佳延長速度,「通常來說,每天延長不能超過1毫米,因為如果延長太快,可能會導致截骨端不長或對血管、神經等造成損傷。」

經過曹進團隊4個月的精心治療,小傑的右腿被延長了6厘米,終於跟左腿一樣長了。目前,他已經恢復了正常行走,正在接受鞏固治療,等延長的骨頭長成正常骨頭後,就能把右腿內用於固定的鋼板拆掉,到時候他就能完全恢復如初。

「孩子現在變得開朗了,也喜歡出去玩了,多虧了你們啊!」在近日的複查中,小傑的父母又一次向曹進團隊表達了感激。

兒童長短腿須重視,發現這些情況早就醫

曹進介紹,長短腿其實很常見,正常人群中90%的人都存在長短腿,其中絕大多數人長短差異在1厘米以內,因此多數人感覺不到自己腿有長短。一般來說,腿長差異在2厘米以內,可以通過骨盆和關節代償而不會引起症狀;腿長差異超過2厘米則容易導致跛行、腰痛、下肢關節疼痛等異常。如果長時間差異較大,還可能帶來更嚴重的問題,比如結構性脊柱側彎、下肢成角畸形、關節過度磨損。

「特別是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如果長短腿的問題沒有及時解決,會更容易導致脊柱側彎、骨盆傾斜等一系列改變,不僅會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曹進表示,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孩子長短腿的問題,不要因為長短腿不明顯就放任自流。如果發現孩子有長短腿,就有必要到小兒骨科就診,請專業醫生進行評估和治療。

據了解,在治療方面,對於腿長差異在1厘米以內的患兒,僅需觀察而無須特別治療;差異在1厘米-2厘米的,部分僅需觀察,部分跛行明顯的可以考慮補高矯正鞋治療;差異在2厘米-5厘米的患兒,可以穿補高矯正鞋進行治療,這種保守治療方法有助於改善跛行步態、保持骨盆水平位,可以減少乃至避免繼發畸形的發生,也可以選擇手術治療。對於腿長差異在5厘米以上的患兒,則建議儘早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除了肢體延長術外,還有肢體短縮術、骨骺阻滯術等。其中,肢體短縮術是指將長側肢體的骨頭切掉一部分以達到兩側肢體等長的目的,不過這種方法會降低患者身高,通常不容易被接受。」

曹進還提醒,兒童長短腿的發生與下肢外傷、感染、腫瘤等因素相關,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不明原因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很關鍵。所以,如果發現孩子可能存在下肢不等長,一定要儘早就醫,以免導致長短腿的發生或加重。(寧波晚報記者吳正彬 通訊員趙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1667905001609e30fdfb064b25bef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