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陌菲
情緒管理專家羅納德博士說:
「暴風雨般的憤怒,
持續時間往往不超過12秒,
但它卻能爆髮式地摧毀一切。」
在孩子「不乖」時,
我們都曾情不自禁地對他發火,
而渾然不覺那個失控的自己,
在孩子眼裡到底有多可怕。
那短暫而暴怒的12秒,
只不過是人生長河的一剎那,
但要學會掌控這12秒,
卻要用上很多人一生的時間。
暴脾氣父母, 「摧毀」了孩子的幸福
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是沒關係》中,
女主高文英表面是光鮮亮麗的童話作家,
實際上,卻是一個「反社會人格」患者。
她的童話暗黑而陰鬱,
而她的嗜好,是收集各種尖利的物件。
高文英的病,來自於她噩夢般的童年。
在她兒時的記憶里,
父母不是在大吼大叫,就是在摔東西。
他們經常當著自己的面大打出手,
挨打,自然也成了高文英童年的家常便飯。
在這樣讓人窒息的環境中長大的高文英,
哪怕早已遠離家庭,
但父母那凶神惡煞的模樣,
卻如烙印一般刻進了她的靈魂,
成為她揮之不去的夢魘。
而像高文英一般,
在童年陰影中長大的孩子,並不是個例。
微博有個熱點話題:「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
引發了21萬網友的激烈回應。
其中一些留言,
讓無數網友在感同身受:
「極度不自信,好像永遠無法接納自己。」
「對外人討好,對親人易怒,
最終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心理學專家傑爾·萊特說: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最容易養出兩類孩子:
一是形成討好人格,失去自我,
終其一生都在別人的眼色中,小心翼翼地生活。
二是脾氣暴躁,形成反社會人格,
不是摧毀自己,就是摧毀別人的人生。」
親子教育作家尹建莉也曾告誡父母:
「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他造成七分傷害。」
孩子就是父母最忠實的「情緒接納器」,
毫無遺漏地承載著我們一次次失控的惡果。
我們的怒吼、打罵,
都可能成為扎向孩子心頭的一根根鋼針,
讓他在夜深人靜時痛徹心扉,
也讓他在成長道路上的每一步,都走得無比艱難。
父母的情緒,影響了孩子的未來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提到:
女兒圓圓在三四歲時,
想買一種加了很多色素的飲料,
尹建莉明確告訴她,這個不衛生,不能買。
圓圓就憤怒地躺在地上大哭。
但尹建莉既沒妥協,也沒惱怒,
而是靜靜地在旁邊等著女兒平復情緒。
最終,圓圓發現哭鬧毫無作用,
只好乖乖起來,跟著媽媽離開。
尹建莉在書中坦言,
每個孩子都有這樣「蠻不講理」的時候,
如果用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只會讓孩子變得暴虐和叛逆,
而溫和地堅持,卻往往具有一勞永逸的柔韌力量。
正是在媽媽平和穩定的情緒中耳濡目染,
圓圓從小就性格開朗、品學兼優。
親子教育書《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一生》中說:
家長的好情緒,就是促使孩子進步的助推器。
深以為然。
著名作家史鐵生,年紀輕輕就雙腿癱瘓,跌入命運的深淵。
面對這天降的橫禍,
他狂躁、暴怒、嘶吼,一度想要自殺。
他把所有的痛苦和絕望都發泄在母親身上,
常常對她聲嘶力竭、暴跳如雷。
可母親卻始終用精心的照顧陪伴著他,
用最溫柔的慈愛呵護著他,
她用自己堅韌的力量,一點點化解兒子的滿腔憤怒,
把他一步步從最黑暗的深淵中拉了出來。
後來,史鐵生在書中自曝,
正是母親安定平和的撫慰,
一次次成為自己絕望中的精神支柱,
激勵著他燃起與命運抗爭的鬥志,
也讓他最終寫出一部部讓人熱淚盈眶的經典著作。
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一個好父母勝過100個好老師。」
父母的溫度,通常就是孩子成長的高度,
父母的眼色,往往就是孩子生命的底色。
而一個情緒穩定的家長,
就是孩子最好的人生起跑線。
情緒穩定,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
而另外的90%則由你對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決定。
也就是說,當面對孩子各種「不乖」時,
我們是任由壞脾氣爆發,還是去控制糟糕的情緒,
其實都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那當我們瀕臨暴怒的邊緣時,
到底怎樣做,才能避免情緒失控呢?
教育專家付立平告訴我們,只要能做到以下4點,我們的怒火往往就會消失一大半:
1.保持對情緒的覺察。
情緒快要失控時,在心裡告訴自己:
「我現在生氣了」,通常就是阻止失控的第一步。
2.對情緒做恰當的歸因。
告訴自己,我之所以生氣,
是因為我對孩子犯錯這件事的看法引起,
不能完全怪孩子。
3.對情緒做及時的處理。
馬上離開孩子,
找個安靜的地方聽聽音樂、看看劇,做做深呼吸,
轉移注意力,能快速平復情緒。
4.對孩子作安全感的確認。
告訴孩子,等自己感覺好了,
就會再回來,和他一起處理問題。
而當我們做了最大的努力,
依然沒能阻止體內的「洪荒之力」時,
也不要過於自責。
親子作家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一書中,
給出了情緒失控之後的補救方案——「3R原則」:
1.承認(Recognize)
承認自己情緒失控,並承認發脾氣是一個錯誤。
2.和好(Reconcile)
向孩子真誠道歉,請求原諒。
3.解決(Resolve)
深入分析情緒失控的原因,
和孩子共同商議避免失控的辦法。
拿破崙曾說:
「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
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父母的好情緒,
就是孩子生命中的定海神針,
也是滋養孩子一生的幸福源泉。
育兒的本質,終究是育己。
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家長,是我們給孩子最好的愛,也是在人生路上最大的修行。
—— End ——
作者:陌菲,時尚期刊和多篇10萬+新媒體作者,一手寫親子教育,一手寫人生百態,文風可犀利、可溫情。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