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君少罵張雪峰

2023-06-30     平原公子

原標題:勸君少罵張雪峰

勸君少罵張雪峰

最近張雪峰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原因是他又對某些「專業」指手畫腳了。

實際上,他是一個非常真誠的人,至少比絕大多數大學老師真誠。

他又是一個非常懂行、理解社會運行規律的人,至少比那些兩眼一抹黑、全聽招生廣告宣傳的家長和學生懂行。

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都是要掙錢吃飯、養家餬口的,特別是農村考出來的農民子弟,全家供他讀書讀到大學本科、研究生,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的,那麼必然就對他有所期待,期待他能夠成為經濟上的頂樑柱。就算他將來只需管好自己,工作、結婚、生子,那也需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撐起自己的小家庭。

有人講張雪峰太功利,不尊重理想,那我要問了,真正的理想主義是什麼?是讓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行業、專業和崗位,人盡其才!理想也是需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的。你不能讓一個吃飯都成問題的孩子,去盲目追求什麼「理想」,這是對個人和社會的不負責任。

要知道,桂海潮這樣的,畢竟是千萬里挑一的少數,真正大山出身,頂級的做題家,30歲出頭的博導,乘神舟飛船上天的教授,確實鼓舞人心.......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就算是學霸和學霸之間,也是有區別的,智力、毅力、恆心、專注度、機會、社會和家庭的支持,缺一不可。

捫心自問,你是那樣的人才嗎?如果是,那隨便,什麼專業、什麼行業、什麼境遇都擋不住你。

但全世界絕大多數人就是普通人啊,普通人沒有坐冷板凳、出大成果的能力和資本,更沒有承受風險和挫折的抗力。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理想可以作為一個長期目標、終生目標,理想也是個「持久戰」,所以把理想寄托在上大學、讀個什麼專業上,也是一種不實事求是的機會主義。

很多人對理想有誤解,其實最大的誤解其實來自於對專業、行業的不了解,舉個例子,一個文學愛好者,想要畢生從事文學創作,於是他大學專業選擇「漢語言文學」,實際上這是很好的專業,就業面也很廣,但不適合「文學愛好者」,因為這個專業主要的任務是「研究文學」,而不是教你創作,你學完這套東西就寫不出作品了......再進一步,創作需要教嗎?文學創作拼的是天賦,你問問當今的作家、網文寫手、乃至於《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有幾個是文學專業畢業?愛潛水的烏賊是計算機專業,劉慈欣是個電力工程師.......你要真有能力搞創作,學什麼都可以。

當然,拋開理想不談,「漢語言文學」確實是個很好的專業,好就好在就業路子寬廣,比什麼「土木工程」、「機械製造和自動化」要強,舉個例子,你考公務員,那專業限制可是死死的,一個字都不能改,「漢語言文學」專業可選擇的崗位,大概是最多的之一。

再比如說把張雪峰推上風口浪尖的「新聞學」,實際上你看看現在媒體圈子,搞新聞的都是些什麼人?別說正經電視台、官媒、報紙雜誌,就是自媒體圈子,都被20年前的那些「傳統媒體人」、「老記者」、「老編輯」占據著生態位.......哪裡輪得到你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來「搞新聞」?真正想要進入媒體行業,也不需要在大學裡學新聞專業,因為那些自相矛盾狗屁不通的舶來理論、雙標虛偽的價值觀、道貌岸然的新聞傳播學老師只會毀掉你。

真想搞新聞,不如讀教員的《尋烏調查》、《湖南農民運動調查報告》。

有些專業,本來就只需要一部分有經濟實力、有情懷、不在乎成果的人去玩,比如你學個「考古」,市場並不會給你留位置,考古基本上都是各大機構的事情,你確定你學了考古就一定「有古可考」?很多人以為自己選個冷門專業有優勢,你知道這個行業並不缺人,實際上已經人滿為患、想安排進一個都千難萬難嗎?

有一部分家長呢,倒不是不功利,實際上他們也功利,也希望給孩子選個有用、有前途的專業,但因為信息差,他們並不懂什麼是「有用」,比如某些家長經常給孩子選個「國際關係和貿易」......實際上這玩意兒需要浪費四年的時間和金錢去大學裡學嗎?做外貿的那些小老闆,學過什麼「國際關係和貿易」嗎?不需要,有路子有資金有產能就行,最重要的就是「路子」。

與其批判張雪峰,不如反思一下我們的高等教育,某些專業的設置,其實不是為學生著想,而是為這些教授、導師、以及他們的學術圈子服務的,哪怕沒有用,哪怕在起副作用,他們也要堅決捍衛.......畢竟「門生故吏遍天下」、「百萬漕工衣食所系」。

他們浪費著國家和社會的資源,創造著一堆毫無價值的「學術」,培養了千千萬萬迷茫的畢業生,積累了太多的社會撕裂和怨氣,罪過可比說真話的張雪峰大多了。

如果哪天不需要張雪峰了,說明我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人人以自己的專業和工作為榮,實現大同社會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1251f4a0ba625f7c897010edf993f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