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圖亞出生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一個傳統牧民家庭,由於父親早逝,這讓圖亞從小性格就倔強和要強。
不論是在草原上撿牛糞,或者是給羊剃毛,圖亞都要做得比別人快,比別人多。
為了讓母親可以過上好日子,圖亞一路打拚,終於和母親離開草原,在城裡買了大房子,自己也組建了新的家庭。
可誰也沒想到,在兒子剛出生10個月的時候,丈夫就狠心拋棄了她們。
好不容易過上了安穩的日子,可如今殘酷的現實又給圖亞狠狠一擊。
為了養活一家人,圖亞又開始拚命工作。
「那時候我每天都是起早貪黑地干,而且一天就吃一頓飯。但我也沒覺得有多苦,因為我必須堅強,我身後還有這個家需要我來扛。」
圖亞沒有委屈,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讓母親和兒子過得幸福。
但辛苦的工作也只能維持溫飽,想改善生活,是萬萬不可能的。
圖亞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她也一直在尋找機會,一個可以讓她快速賺錢的機會。
在2003年,這一年,圖亞的人生開始發生轉變。
有一天,兒子嘟著小嘴嚷嚷著想吃烤鴨,圖亞沒辦法只能帶著兒子去嘗嘗鮮,可到了店裡一打聽,瞬間被驚訝到了。一隻不大的烤鴨,竟然賣價100多塊錢。
「那是2003年,我現在還記得很清楚,100塊錢對於當時的我來說,不算少了。但是來都來了,必須給孩子買一隻嘗嘗。」
就在等待烤鴨的過程中,圖亞突然聞到了一股特別的香味,她很是好奇,於是循著味道直接走到了烤鴨房旁邊。
她看見壁爐裡面掛著的鴨子油亮油亮的,於是忍不住好奇向師傅打聽起來,這烤鴨為何會這麼香。
其實她也想問問這烤鴨為何賣得這麼貴,但話到嘴邊卻沒有說出口。
烤鴨師傅似乎心領神會,熱情地與圖亞聊了起來:
「咱們這的烤鴨不一樣,味道特別的香,你在其他地方還吃不到呢,咱們這用果木烤的,一會兒你吃後就知道了。」
圖亞聽得很細心,當她了解之後,瞬間抓住了重點,原來是果木烤的,濃郁的香味是果木中散發出來的。
她看著兒子吃著香噴噴的烤鴨,自己的嘴角微微上揚,不僅是對孩子的疼愛,更是因為此時此刻,在圖亞心裡已經有了一個計劃。
她要做什麼呢?
在圖亞的老家,每年冬季到來之時,大家都會做一種特色美食,風乾牛肉乾。
當地牧民把新鮮生牛肉切成粗條,直接掛在繩子上晾著,經過一個冬天之後,就變成風乾牛肉乾。大家一般會拿來煮湯或者直接泡在奶茶裡面吃。
而隨著來草原旅遊的人越來越多,蒙古特色的牛肉乾也越來越受歡迎。
但就是這種傳統做出來的風乾牛肉乾,卻有一個致命問題,讓很多人無法接受。
傳統牛肉乾的原材料是用生牛肉做出來的,大部分外地遊客根本吃不慣,特別是南方人。
所以傳統的風乾牛肉乾,只是一個當地特產,只有一小部分遊客可以接受。更多人想買,只是望塵莫及。
圖亞就想解決這個問題,想把牛肉乾做成一種開袋即食的小零食。
有了計劃,圖亞很快就行動起來,她將牛肉切條,放進烤爐,用果木生火,用烤來代替傳統漫長的風乾過程。
可在一開始,圖亞完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牛肉的薄厚,烤制時間的長短,都需要進行反覆測試。經過兩個多月不斷的試驗,果木烤牛肉乾終於做成了。
「我們最後就是將牛肉條切成5毫米左右,烤3個小時左右最合適。」
產品做出來,圖亞第一時間請來朋友幫忙品嘗試吃,沒想到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都夸圖亞這種創新簡直不要太絕!
聽了這麼多朋友的誇讚和肯定,圖亞直接賣掉了房子,她要大幹一場。不僅建了加工廠,又開了實體專賣店。
因為圖亞創新出來的果木烤牛肉乾,與市面上其他傳統做出來的風乾牛肉乾不同,一經推出,就瞬間成為當地特產的爆款產品。
定價48元一斤,可遊客對這種新奇產品更多的是獵奇,完全不會考慮價格,圖亞一天輕輕鬆鬆就能賣出去300多斤。
到了2015年,圖亞在原來產品基礎上,又增加了幾種不同口味,適合更多消費者多樣選擇。
就在圖亞事業做得風生水起之時,她很快發現了不對勁。
正是從這年開始,她發現買牛肉變得越來越難,很多冷庫和屠宰場甚至都是一牛難求。
沒有牛,圖亞就沒有原材料做牛肉乾了。做牛肉乾,需要的是牛後腿肉,之前都是去屠宰場專門買這個部位的肉。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牛都去哪了?
錫林郭勒大草原是我國四大草原之一,圖亞就在這片大草原上,可她根本想像不到,自己竟然會買不到牛!
為了弄清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她特意找到很多牧區的人來了解情況。
「圖亞,你看我這小牛,剛生幾個月的,就和大牛一個價錢了,因為很多人都會過來收的。我們根本就不愁賣。」
原來,最近幾年,這裡的牛由於品質好,都被外地客商盯上了,他們紛紛出高價來收購小牛,再回去育肥。
一頭剛出生的小牛,甚至可以跟養了四五年的大牛一樣價格,所以牧民為了節約成本,可控風險,紛紛將小牛賣掉了。
而留下來的大牛,也只作為繁育下一代的牛,只有老了才會賣掉。這就導致可以屠宰的大牛越來越少。
這些草原上的牛,都是吃著牧草,整天都在草場溜達,所以活動量大,肉質更緊實,做出來的牛肉乾更有嚼勁,口感更好。
而市場上買的都是育肥牛,牛肉的脂肪含量高,適合煎著吃,但做牛肉乾就會肉質鬆散,還比較柴,吃起來體驗很差。
此時的圖亞意識到,按照以前去屠宰場買牛肉的方法徹底行不通了。想要繼續有原材料,必須自己養牛才行。
圖亞承包800畝草場,又招來幾個養牛的老手來幫忙養牛。
不僅如此,她又想到一個好辦法,這樣更加保證自己原材料的穩定供應。
圖亞知道,這些牧民最看中的就是現金,如果自己可以將大牛的收購價提上來,牧民也會答應的,不會再將小牛早早賣掉。
圖亞將大牛的收購價從之前的2萬元,直接提到了3萬5千元,這回很多牧民同意幫圖亞養殖大牛。
這個難題算是解決了,可另一個難題更為嚴重。
因為圖亞做牛肉乾,只需要牛身上兩塊後腿肉就夠了,如今收購整頭牛,其他的牛肉該怎麼辦呢?
為了增加附加值,她開始和工人一起研發不同部位的產品,將牛肉加工成滷牛肉,醬牛蹄,辣牛肚等等很多產品。
但這些產品雖然也有客人買,但銷量一直不瘟不火,要說賣得最好的,還是果木烤牛肉乾。
圖亞的厲害之處在於,通過一個小小的細節,讓她的牛肉乾更上一層樓。這秘訣在於,一把小小的鑷子。
在之前,一塊牛後腿肉,要想做成牛肉乾,第一步就是修割,用刀將整塊牛肉上的肥油和筋膜全部剃下來。
因為這些藏在肉中間的筋膜,會讓牛肉乾有一種咬不動的感覺,為了保證口感,必須將這些筋膜去掉。
但用刀去割,難免會帶下來一些好肉,一塊6斤多的牛肉,處理肥油和筋膜後,只剩不到4斤。
這些邊角廢料,只能低價賣給飯店。
「這個損耗就比較大了,大概在三分之一左右,我們賣給飯店的話。一斤才賣4塊錢左右。」
如今,圖亞為工人們配備了小鑷子,用鑷子夾著再剔肉,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損耗,同樣還是一塊6斤左右的後腿肉,現在能剩4斤5兩左右。
而這些碎肉,也不再低價賣給飯店。而且被圖亞當成了寶貝,這讓她一頭牛,就可以多收入1800元錢。
圖亞正是將這些處理下來的碎肉,加工成當地特色風味的牛肉醬。一瓶200克,定價38元。
如今事業總算步入正軌,喜上加喜的是,圖亞很快迎來了她的第二次婚姻。有了老公的幫助,她覺得生活既踏實又幸福。
轉眼到了2019年,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的熱潮來襲,可圖亞已經50多歲了,還能趕得上這趟車麼?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雖然圖亞不懂得上網,甚至手機也只會接打電話這些最基本的功能。但是,圖亞又拿出了年輕時的拼勁,如果要做成一件事,必須拼盡全力不可。
為了學會這新鮮玩意,圖亞開始自學,整整3個月時間沒上床睡過,晚上到後半夜困得不行了,才在沙發上小憩一會。
前後自學3個月的時間,圖亞弄明白一個道理,要想通過直播帶貨賺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粉絲量。
而怎樣才能快速吸引粉絲?圖亞也找到了秘訣。
「我就天天看那些人賣貨,或者介紹他們的產品什麼的,我發現直播間人數多的那些主播,就是特別會吸引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圖亞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要想吸引人,自己必須做到新奇特。粉絲都是靠著好奇和好玩的心理才會關注主播的。
在圖亞身邊,有什麼東西能讓廣大網友眼前一亮呢?
還別說,圖亞就發現了一樣寶貝。正是這個東西,讓圖亞很快積累了50多萬粉絲,一晚上直播賣貨最多有20多萬收入。
這就是羊尾油。
當地的羊有個特點,就是尾巴很大,把骨頭去掉,會剩下一大塊厚厚的肥油,就是羊尾油。
圖亞直播內容,就是找來一群朋友,大家圍坐一圈,挑戰吸羊尾油。
當然圖亞是最厲害的,她將羊尾油用刀割成長條形,足足有40多公分長,放在胳膊上,然後用嘴巴一吸,整條羊尾油都進肚子裡了。
不僅網友們看得目瞪口呆,就連在座的當地牧民,那些草原大漢,也都挑戰失敗。有的女生,甚至都不敢試一下。
這樣的直播內容,很受網友喜愛。
在平時,圖亞也會用短視頻的方式記錄和分享自己在草原上的生活,甚至還自學了剪輯軟體,自己當主播,也當剪輯師。
現在,圖亞不僅自己養牛,也會和更多的牧民合作,不僅僅是收購他們的牛,更是為了和他們成為合伙人。
只要牧民提供牛肉,就可以分得牛肉產品中80%的利潤。
到了2020年,圖亞公司年銷售額達到1200多萬元。並帶動當地200多戶牧民養牛致富。
圖亞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要繼續在研發新的產品上下功夫,希望可以設計出更多大家喜愛的牛肉即食類產品。
圖亞經常說:
不要在意命運是否公平,你只要肯定,付出總會有回報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向前看,身後的都是過往,前方的才是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