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下降了,父母應該做些什麼?

2022-03-22     十八點心理

原標題:孩子成績下降了,父母應該做些什麼?

在一次諮詢中,有一個孩子的成績直線下滑,這個孩子自己也不想讓自己的成績下滑這麼厲害,但是自己無論怎麼努力,最後還是不行,成績依然提升不上去。

一個孩子能夠主動來尋求幫助,那麼他內心承受的壓力是巨大的,這種壓力只有他一個人去慢慢消化,並且消化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孩子的心力畢竟有限。

孩子的成績本來是很好的,突然成績下滑,那麼背後往往都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自己心態的調整問題,另外一方面是老師同學的影響,還有就是家庭因素的影響。畢竟學生的人際關係比較簡單,社會交往的關係也不多。

經過和這個孩子的初談,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對自己都挺好的,就是自己的心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心態的變化讓自己不知所措,仿佛內心的能量被消耗了。但是如何積攢自己的能量,自己不知道怎麼辦了。那麼此時此刻應該要做一些什麼呢?應該如何去做?

後來經過深度的了解,這個孩子的父母早出晚歸,和孩子基本上沒有什麼溝通和交流。當孩子放學回家了,父母還沒回來;當孩子睡著了,父母才回來;當孩子早上醒來,父母就已經出門了。基本上可以說是零交流。

孩子和父母長期缺乏交流,就會缺乏自信,就會不知道有些事應該怎麼去解決,就會不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應該如何去走。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就很糟糕。這種長期內心的掙扎和消耗,直到有一天突然產生崩潰,那麼可想而知:內心坍塌。

後來我跟孩子說:我能和你父母聊一聊嗎?孩子說:可以的。於是給他父母打了一個電話,把孩子的一些基本情況跟他們說了,他們也引起了重視,於是放下手中的活過來了。

當孩子的父母過來後,我就跟孩子說:你先在外面等待下,我跟你父母聊一聊,你看可以嗎?孩子很有禮貌走出房間了。

父母看上去也挺善良的,也是本分人,其實學校的班主任也跟家長說了,孩子成績在下滑,要引起重視。但是家長就簡單跟孩子說說了,要努力學習,不要考慮太多,家裡的事也不需要你去負責。

我跟父母說:你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孩子需要的是你們從內心深處的關心和愛護。而不是表面上的語言指導。

於是讓父母回去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每天父親儘量早點下班,和孩子說說話。父親每天的陪伴,能夠帶給孩子足夠強大的安全感,會讓孩子感受到力量,感受到自信,並且感受到溫暖。父親的語言和行為會在無形中帶給孩子精神的寄託。

第二件:每周一家三口至少在一起吃一頓飯。工作無論再忙,對於家庭的陪伴必不可少,要懂得去維護,懂得去包容,懂得去理解。在吃飯的過程中,父母可以說說自己的工作,工作內容是什麼,應該如何去工作,為什麼要努力工作,讓孩子從這個過程中找到榜樣的力量。

第三件:多說一些積極的話,少批評。孩子的內心是脆弱的,在積極的語言中可以找到自信,找到力量,讓孩子明白,任何事情的到來,都有解決的辦法和方法。不要焦慮,不要慌張,需要的是自己不斷積極去探索,相信自己可以取得好成績。成績的暫時下滑,並不代表什麼。

在和父母交流的過程中,父母也發現了自己的教育不當,也沒有學過如何教育孩子的課程。於是接下來先把這三件事給做好。

經過一段時間的回訪,孩子的成績已經在穩步上升了,自己也很開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0fa48981e57b99ea534a69410adf4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