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菜的,打敗了便利店

2023-09-26     張書樂

原標題:賣菜的,打敗了便利店

全都是直營店的本土便利店品牌便利蜂,如今開始嘗試加盟業務了。

近日,便利蜂App開屏出現「便利蜂夥伴共贏計劃邀請函」的廣告,向外界宣告開放加盟業務。

巔峰時期曾擁有2000家直營門店的便利蜂,終究要與同行們殊途同歸。

加盟,能否化解便利蜂如今的困局?

事實上,開放加盟對於便利店這條零售賽道來說並不罕見。

幾乎所有的便利店最終都會走向加盟模式,包括711、羅森、全家等。

就連國美這個大型零售賣場,今年也將加盟類業務作為業務發展的重點。

便利蜂的誕生要追溯到2017年,這個無人零售起飛的年份。

便利蜂也是在這波浪潮中誕生的,由前去哪兒網CEO莊辰超創立,並於2017年2月在北京開設首家線下門店,是一家以24小時新型便利店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零售企業。

與其他無人零售店不同的是,便利蜂並非徹頭徹尾的無人零售,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或者人臉識別等方式,自助完成商品選購、支付結帳等過程,但製作咖啡、加熱食物、理貨等工作還需要一到兩名店員來操作。

2018年後,無人零售風口消散,但便利蜂卻依然在擴張。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數據,2020年底,便利蜂門店數量已達2000家,截至2021年底,全國便利蜂總店鋪數量達2800家。

盛極而衰,則在2022年。

有媒體報道稱,2022年4月起,便利蜂在全國範圍內關閉800家門店,截至今年4月,關店數量已經達到1000家。

有數據顯示,目前該公司在全國還有1300多家門店。

直營模式做不下去了嗎?

未來的便利蜂,還有利可圖嗎?

誰打敗了便利蜂?

對此,雪豹財經社劉紓含、坤輿商業觀察吳辰光先後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最後一公里的競爭中,賣菜的打敗了便利店。

去年大量關店的情況,促使便利蜂改變自己的運營模式,通過開放加盟來重新占領市場。

自營模式本身沒有問題,盈利能力也強,只是便利店形態在面對社區電商(含買菜、生鮮),其「樓下小賣部」的地理位置優勢不再明顯。

直營模式模式有很大的優劣點。

優點在於直營可以帶來更高的流轉效率和管控力,較之國內大多數連鎖便利店的加盟模式,有更好的服務體驗和品控能力。

但缺點在於自身平台過重,管理成本加大,風險更大。

換句話說,在連鎖便利店角度上看,模式夠好。

但面對門口的野蠻人(生鮮、買菜電商),戰鬥力暴跌。

更為重要的是,便利蜂並沒有什麼社區電商沒有的剛需產品或獨家產品,來黏住用戶。

加盟模式的便利店,目前面對在線買菜的衝擊影響較小。

畢竟,許多加盟便利店自己成為了在線買菜的地面支撐點,用自己的冰櫃和貨櫃為在線買菜進一步降低了成本。

但這只不過這也是飲鴆止渴。

一旦在線買菜完成對便利店模式的徹底壓制,就近在建立自營的樓下取貨點(甚至可以兼職便利店、快遞包裹站等諸多需求),則無論直營還是加盟都會被淘汰出局。

真正要破局,還是產品線上要和社區團購、生鮮電商有差異化,有獨家或獨特產品。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085f6f304c562fdf6a9a98ff4a6ad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