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上的「未來之城」

2022-05-26     《藝術與設計》雜誌

原標題:荒原上的「未來之城」

巴西利亞位於巴西中部的熱帶草原,是1956年至1960年間在一片荒野上建造起來的新首都。這裡不見古蹟遺址,沒有大都市的繁華與喧鬧,但充滿 現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構思新穎別致的建築,以及寓意豐富的藝術雕塑使這座城市蜚聲世界,成為20世紀落成的都市中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稱號的項目。

不同於其他自然生長的城市,巴西利亞是一個完全參照國際現代建築協會原則設計和建造的「未來之城」,是諸多設計師思維與設想的結晶,有著現代主義城市和建築的極致形態。盧西奧·科斯塔(Lucio Costa)負責城市規劃設計,奧斯卡·尼梅耶(Oscar Niemeyer)負責現代建築設計,羅伯特·布雷·馬克思(Roberto Burle Marx)負責公共區域的景觀設計,三位巴西設計行業的巨頭聚首, 為巴西利亞創造了眾多奇觀。

極富象徵性的總體布局

早在遷都巴西利亞之前,巴西政府曾在全國舉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城市設計比賽,盧西奧·科斯塔的 作品被高度認可並採用。盧西奧·科斯塔從十字架獲得靈感 ,「 十字 」 符合巴西利亞的地形 , 他把其中一條變成彎彎的弧線,讓巴西利亞的城市布局猶如一架即將起航的飛機,象徵寓意不言而喻。

奧斯卡尼邁耶國際文化中心 (Centro Cultural Internacional Oscar Niemeyer)

巴西利亞的城市功能同樣經過合理的組織與規劃, 城市中一切元素均與整體設計相吻合,具有極強的 創新精神和豐富想像力。和諧的紀念性建築群使城 市整齊對稱且遠景美觀。在寬闊的廣場區域內,摩天大樓高聳的方形樓體在圓滑表面的平衡下創造出一幅和諧的城市畫面,成為巴西新首都的典型象徵。

從整體規劃來看,巴西利亞分為新區(市區)、舊區和工人住宅區三部分。新區像一架機頭向東、有後掠翼的噴氣式飛機,機頭部位有三權廣場、議會、總統府和最高法院,這是整個國家的神經中樞。前艙位置是17座政府各部辦公大樓,以統一 建築風格沿幹線公路兩側而立。機身由EXAO車站大道和綠地組成,左右兩邊為南北機翼,由商業區和住宅區組成,寬闊的車站大道又把城市分為東西兩部分。城市中所有街道沒有名字,只用3個字母和3 個數字來區分 ,如SQS307 ,前面2個字母是地區簡稱 ,最後1個字母指南北方向,極具個性 。

路易斯·卡洛斯·普雷斯特斯紀念碑 (Luís Carlos Prestes monument)

老區建築以普拉納爾迪納歷史中心最負盛名,是聯邦區內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群。9座保 存完好的莊園中,莊園索烏拉迪諾始是最大,最典型的地方建築。巴茲蘭迪亞歷史中心也是老區內 的著名建築。

工人住宅區是創建新都時為建築工人臨時搭建的具有現代特色的木屋,保留至今。巴西利亞著名 的自然景觀或位於市區,或與老區毗鄰,或地點 偏僻人跡罕至。

作為城市設計史上的里程碑,巴西利亞是真正建立在綠地上的首都,其規劃設計體現了人類精神 和智慧的偉大創造力。整座城市到處生機盎然, 井井有條,逐漸孕育出獨特的城市氣質和人文內涵。

年輕的「世界建築藝術博物館」

鳥瞰巴西利亞中軸線實景

世界上很少有城市像巴西利亞這樣令建築愛好者著迷。巴西利亞最有特色的建築當屬總統官邸、 國會、外交部、大教堂等,都出自奧斯卡·尼梅耶之手。每座建築物均呈對稱布局,體現了城市和諧的 設計思想,其中政府建築表現出驚人的創造力,故 有「世界建築藝術博物館」之美稱。

總統官邸是巴西利亞第一棟建成建築。外部柱廊無疑是整座建築的焦點,曲線形態的大理石柱子序列創造了一個深邃和輕盈的保護外殼。從室外看,輕而純粹的白色大理石柱子與其在建筑前面的水面和游泳池的倒影,宛如一座古典神廟,充滿紀念性的同時又極具機械美學感。從室內往外看,曲線輪廓成為室外風景的畫框,極富 藝術性。

巴西三權廣場(Square of the Three Powers)

在巴西利亞行政軸的東部盡端是代表著立法權的國家議會、代表著司法權的聯邦高等法院和代表 著行政權的總統府環繞著倒梯形空間構成的三權廣場,三棟各自獨立的建築象徵著民主體制的三權分立制度,這裡就是整個巴西國家的政治核心。

在巴西利亞建築設計中,尼邁耶的古典主義和紀念性建築語言達到了最高程度,其中又以國家議會為最。國家議會主要由一對豎向板塊和一個水平板塊構成。從下沉空間中沿中軸線升起的一個 巨大台階直通水平平台,創造出一種崇高的上升 感。水平板塊後面的兩個垂直板塊是主要辦公空 間所在,中間以架空天橋相連形成一個H形,寓意「 以人為本 」 和 「 人類主宰世界 」。

巴西利亞國家圖書館( National Library of Brasília)

外交部建築被認為是巴西利亞建築群中最精彩的設計之一。建築柱廊的柱子沒有採用白色塗料或大理石包裹,而是暴露混凝土原有肌理。內部玻璃盒子低於混凝土外殼,中間的空隙布置有屋頂花園。建築位於水池中間,通過長長坡道與外界相 連。聯邦司法和公共安全部建築的基本構成與外 交部建築十分類似,雕塑性極強的立面處理方法讓這座建築顯得尤為獨特。

巴西利亞大教堂是行政區內視覺上最有趣的一棟建築。奧斯卡·尼邁耶突破了很多傳統教堂的原則,創造出神秘而夢幻的空間。教堂內部立柱間全部使用彩繪玻璃,空間寬敞,光線明亮,也與傳統 的歐洲式教堂風格迥異,具有十足的現代派韻味,被公認為巴西的象徵。

在巴西利亞大學科技中心學院建築設計中,尼邁 耶以無比的智慧將所有的研究和學習功能全部放 入一個由預製混凝土建造的看上去沒有盡頭的蛇形空間中。兩個體量之間是一個中心花園,沿著花 園兩側有高大柱廊,極具紀念性觀感。

大都會大教堂(Metropolitan Cathedral)

顯然,巴西利亞沒有一般城市所具有的紅瓦屋頂, 也沒有代表不同時代的具有厚重歷史感的建築, 更沒有用各種色彩構成的浮華印象,它是一座冷色調的有著全新設計理念的現代化都市,更是最 年輕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從落成至今,五十多年轉瞬已逝,這座從荒原中拔地而起的新都,始終在努力以「未來城市開創者」身份展現獨特的一面 ,譜寫獨特的城市文化 。

文 Article / 張玲玲 Zhang Ling Ling

圖 Pictures / 本刊編輯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fc92170c672377adef369c3f3c99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