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作品《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經常將「做有意義的事」掛在嘴邊。他認為好好活著,就是在做有意義的事。
一個人怎樣做,才算是干有意義的事,對此眾口不一。有人說幫助別人、救死扶傷是有意義的事;有人說為人民服務,克己奉公是有意義的事;而有的人則說平平淡淡,熱愛生活、忠於自己就是有意義的事。
他是一個農民,熱愛書法並執著50年,用8年時間抄完四大名著。當有些人看到後,卻批評他的做法無意義。他沒有任何反駁,仍然繼續自己的熱愛,他用自己的行動堅持自己的熱愛。他是山西農民張喜才。
愛上書法
書法是一門造詣很高學的問,他需要人能靜下心來,氣定心閒一筆一划的書寫。我國古代不乏書法大家,例如王羲之、顏真卿等。
而當今是快節奏的社會,人們步履匆匆,忙於工作、忙於生活,書法似乎離我們逐漸遠去。而張喜才是熱愛書法的人。
1944年,張喜才出生在山西省,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上學已經是奢望。但是家人比較開明,認為書還是應該讀一些的。但是由於家境非常困難,張喜愛讀到小學4年級,只好輟學。
4年的時間,張喜才認識了一些文字。期間,他更是愛上了畫畫。不能上學的日子裡,他一邊幫別人放羊一邊拿樹枝在地上比比劃劃,有的時候是他學過的為數不多的文字,有的時候是一些圖形。當他看到有人寫出很好的字時,他就心生羨慕。
「人家能寫這麼好,我為什麼不能?」張喜才堅信,有志者事竟成。於是他開始付諸行動。沒有錢買筆墨紙硯,那就用樹枝、木炭在地上寫。就這樣光是在地上書寫,他就堅持了多年。
18歲,張喜才參軍入伍,雖然條件依舊艱苦,但是好在可以買紙筆了。在閒暇之餘,他將熱愛投入到了書法寫字中。由於識字不多,他一開始都是一筆一划的邊寫邊認。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喜才逐漸有了進步,一方面他寫字嫻熟了很多,另一方面他的自信心增強了。
堅持熱愛
張喜才的這種愛好一直延續了多年。除了在紙上寫字,他還運用了一種新方法。他用大毛筆沾水在公園的地上寫字。由於公園空間比較大,張喜才寫的非常過癮。現在我們時常見到頭髮花白的老人在公園寫字,其實他就是最早踐行者之一。
原來退休後的張喜才,想著與其空閒在家,無所事事,不如將愛好轉化為退休生活的一部分。於是他常常出現在公園寫字。起初,公園管理人員不理解,當看到張喜才寫在地上的一手好字時,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張喜才是一個不愛招惹是非的人,雖然在公園練字可以很好地接觸不同的人,但是畢竟有些人不能理解,所以他減少了外出時間,在家練習的時候逐漸增長。
子女怕長時間地練字會累到老人,勸她放棄。張喜才卻不聽勸,他說熱愛不是簡簡單單地說,更應該是每日每日的練才是。練字是自己的興趣,如果興趣都不准許有,他肯定不同意。
他也告訴孩子們自己不是閒得住的人,以後會好好安排練字的時間。風雨無阻,日日練習,臨摹大家的作品,老人堅持了整整50年。
抄寫四大名著
2011年,張喜才實現了出國旅遊。當他看到有外國人在練習書法後,他很有感觸。書法在中華民族有豐厚的底蘊,如果斷然拋棄,太可惜了。他認為自己是熱愛書法的人,要為書法藝術做些自己的貢獻。
怎樣做才好呢?看到自己家裡的四大名著,他茅塞頓開。他的書法天賦並不高,有的就是自己多年的堅持和天杵磨成針的耐心。何不在勤能補拙上下功夫呢?說到做到,他決定抄寫四大名著來實現自宣傳書法的心意。
《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許傳》四篇巨著,張喜才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需要一筆筆的臨摹下來,這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得出來的。單《紅樓夢》一本,有人少寫過就用了十年,更何況是9年實現四本書的抄寫?
面對困難,前人的例子,張喜才並沒有放棄和退縮。他每天都會訂製詳細的計劃,就像參加工作一樣,每天完成自己的小目標。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張喜才都會坐在書桌前開始他的勞作。
眼睛累了就停下來休息;狀態不好就努力克服。2年後,張喜才完成了《紅樓夢》的抄寫工作。看著自抄本裝訂成冊,老人開心地笑了。接下來的《三國演義》又歷時一年,在2014年10月,張喜才抄襲完畢。
接下來進展得並不像前兩冊那麼順利。原來老人在抄寫完第二部著作後,身體出現了不適。聽從家人的勸慰,老人調養了一段時間。
後來,老人身體逐漸好轉後,開始像往常一樣進行抄寫。終於在2018年4月,張喜才終於完成了四部名著的抄寫工作。浩浩蕩蕩地手抄本,擺在自己家中,老人每每看到,都會露出笑容。
在建黨100周年之際,張喜才將自己手抄的四部名著,作為禮物向黨獻禮。子女為有這樣的父親而自豪,他們將手抄書拍照傳到網絡上。
這引髮網友熱議,有些人認為這只是盲目抄寫,沒有多少文化內涵,無意義;有些專家認為張喜才雖然有文化功底,但不能成為真正的大師;有些人則說整整9年,就是抄寫,是在做無用功。
面對質疑、批評,老人並沒有說什麼。對於老人而言,152本,共計367萬字的手抄名著就是自己引以為傲的東西。
首先,他將熱愛轉化成了行動,沒有放棄;其次,有人關注、媒體會報道,他得以宣傳書法。在自娛自樂的同時,為社會做了有益的事,這便是人生的意義所在。
小結:
一件事是否有意義,別人的評說具有很大的影響,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但是自己活得通透、自我明晰更具有價值。
張喜才深知自己對書法的熱愛,歷時9年抄寫四大名著,完全源於興趣。他認為在自己興趣的基礎上,實現自己的目標是很好的事情。而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達到了宣傳書法的另一層功效,是很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