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後,李秀成為何最後沒有被凌遲?慈禧、慈安為何放棄凌遲他?

2023-12-31     張桃子

原標題:被俘後,李秀成為何最後沒有被凌遲?慈禧、慈安為何放棄凌遲他?

提及清代歷史,不得不談及那段慘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而在這個歷史的悲壯篇章中,凌遲這個駭人聽聞的刑罰更是成為爭議的焦點。曾國藩和李秀成之間的紛爭,以及李秀成被俘後的命運,牽扯出一系列關於凌遲、權謀和歷史解讀的疑團。

首先,要明確凌遲並非清代正刑,而是一種皇家私刑。這意味著只有皇帝才有權下令執行凌遲,其他人無權干預,任何違者都等同於謀逆。在這個背景下,曾國藩實際上是無權決定李秀成是否受凌遲之刑的。然而,有專家聲稱曾國藩擅自下令殺害李秀成,但這一說法並不站得住腳。

曾國藩之所以越過朝廷,急不可耐地擅自處理李秀成,被一些歷史學家質疑是否因為他擔心朝廷在審訊中得知太平天國的真相,從而牽連自己。這種觀點在實際情況中缺乏支持。首先,除了李秀成之外,還有其他太平天國將領如譽王李瑞生、宗王譚乾元等,同樣是太平天國晚期的核心人物,同樣了解太平天國的內幕。然而,曾國藩並沒有對這些人採取激進行動。

其次,曾國藩是一位極為謹慎、懂得自保的人,他不可能冒著被彈劾、被皇帝懷疑的危險,擅自下令處置李秀成。因此,曾國藩是否真的因為擔心曾誇大關於太平天國的事情而擅自殺掉李秀成,實際上並非他能夠擅自決定的事情。李秀成的命運究竟如何處理,取決於更高層的權力決策,而不是曾國藩個人的行為。

身為太平天國晚期最有影響力、最有威望的統兵將領,李秀成是太平軍的精神領袖,可以說是一個可以舉起反抗清軍旗幟的領袖人物。他的被俘,意味著太平天國再也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清廷的勝利已成定局。雖然清廷下放了執行死刑的權力到地方,允許地方督撫就地正法俘虜的太平軍,但對於李秀成這樣的核心人物,絕非曾國藩個人能夠擅自決定的。李秀成的被俘對清廷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象徵意義。

那麼,為什麼清朝兩宮太后沒有下令將李秀成凌遲處死呢?這其中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即為了安撫太平軍。在太平天國覆滅的背景下,有很多投降清軍的太平軍,他們並沒有真正臣服,對他們的掌控仍然很薄弱。這些投降清軍中,許多人都是對李秀成極為敬重的,如果他們得知李秀成被下令凌遲處死,極可能再次反叛,與清軍誓死搏鬥。

除了安撫太平軍的需求,還有一點是李秀成投降後表現得老老實實,並沒有負隅頑抗,更沒有對清廷進行辱罵。他將太平天國的內幕如實告知朝廷,並誠心悔過,招降各地的太平軍。在這個過程中,李秀成表現得非常積極,為清廷作出了一些有益的貢獻。因此,儘管他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死刑,清廷並沒有選擇用凌遲這樣殘酷的刑罰對待他,而是採取了比較溫和的方式。

最終,清廷之所以不對李秀成執行凌遲,既是為了防範太平軍的反抗,也是為了為後來的招撫太平軍將領做出表率。通過對待李秀成這位太平軍的核心人物,清廷試圖向其他太平軍傳遞一個明確的信息,即只要投降,可以得到較為寬大的對待。這也是清廷在政治策略上的明智之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f371538c1dd947d6e017fe4f7d89e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