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焦慮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家長還不知道這些方法!

2023-09-06     園長幼師通

原標題:入園焦慮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家長還不知道這些方法!

幼兒園新學期開學了,家有萌寶的家長們就必須經歷一道充滿眼淚和痛苦的「關」,那么小的一個人兒,要離開親人呵護的懷抱,獨立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怎能不讓爸爸媽媽牽腸掛肚、焦慮擔憂呢?孩子上幼兒園要做什麼樣的準備,如何緩解「入園焦慮症」?

孩子的適應能力,比家長們想像的要強得多

很多時候是孩子在外面哭,家長的分離焦慮比孩子嚴重得多,大人們總是認為孩子還那么小,很難適應一個新的環境,再加上孩子的哭鬧,因此產生了太多的憂慮和不放心。

其實,孩子的適應能力比家長們想像的要強得多。有一個外籍的小朋友,爸爸媽媽都是美國人,孩子只會講英文,剛來中國的幼兒園,真是可憐,臉上和眼睛裡寫滿了茫然和無助,但是三個月以後,老師和小朋友們的話他基本就能聽懂了,還可以說些簡單的中文,又過了三個月,已經可以用流利的中文跟老師交流了,與其他小朋友也打成一片。

為什麼孩子的適應能力如此之強,這是因為他們處於「無意識適應性學習期」,這是大自然賦予小生命生存本領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是超乎成人想像的。

家長要學會「冷處理」,問老師好過問孩子!

「兒子從幼兒園回來說他心情不好,但具體原因又不讓問,看著可憐的兒子心裡酸酸的,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這個問題確實比較普遍,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以後,很擔心他們在裡面受了委屈,他們會千方百計地從孩子嘴裡打聽在幼兒園裡發生的事,「今天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啊?」、「老師對你好不好啊?」,甚至有的直接問「老師有沒有打你」。有時候,孩子不願意多說或者表述不清,家長們就根據孩子低落的心情,揣測出他在幼兒園裡的悲慘經歷,於是變得憂心忡忡。

有這樣問題的家長,可以和老師好好談談。老師很歡迎家長們多問問孩子的情況,有什麼話就直接說出來。

小班新生的家長,回家以後不要問孩子關於幼兒園的任何問題,原則上要冷處理,孩子願意自己說就跟TA分享,不樂意說就一句也不要問。因為那是孩子的「痛」,好不容易從「苦海」里解脫,回到溫暖的家,家長還要重複強調,那是多麼痛苦的領悟啊!很多孩子甚至還會因此做噩夢。

家長和老師並不是互相對立的兩個群體,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都希望孩子平安健康開心。社會上有很多矛盾都是因為溝通不順暢,幼兒園的孩子那么小,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清晰,家長最好不要通過他們的情緒和語言來揣測老師的行為,有什麼問題,不妨打開天窗說亮話。

送孩子入園不當的六種做法

1、善意謊言、不辭而別

「今天不去幼兒園,快點穿好衣服,媽媽帶你去看魚!」、「你去跟小朋友玩,媽媽上廁所,媽媽不走。」很多家長都是用這種方式把孩子騙到幼兒園,為了不直接面對孩子的眼淚和糾纏,就不辭而別,當孩子發現家長不見的時候,會哭得更凶,而且會讓孩子失去了對親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2、悲悲切切、難捨難分

「再見」說了一遍又一遍,總不忍心離去,再抱一抱,再親一親,家長總是想多陪伴一會兒,希望孩子能多一些安慰,但這樣的做法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這就如同演員演戲一樣,入戲越深,越難從角色中抽離。幼兒園老師其實也不喜歡家長這種做法。

3、過度擔憂、加倍補償

家長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受苦受罪了,接回去以後,百般寵愛、處處遷就,有的給孩子買很多玩具和食品。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嬌氣、任性,有的孩子還會把上幼兒園當作條件進行要挾,大人必須答應孩子所提的要求才去幼兒園。

4、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有的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對孩子比較溺愛,孩子一哭就不去幼兒園了,反反覆復,送送停停。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很難融入集體,不堅持入園的孩子會錯過很多課,對遊戲規則和學習都不熟悉,往往會成為尷尬的「局外人」。

5、消極暗示、威脅恐嚇

「聽老師話,要不我就不來接你了。」威脅加嚇唬是很多成人「對付」小孩兒的絕招,但這樣的孩子一般膽子會比較小,特別是到了不熟悉的環境當中,認為處處都存在著不安全的因素。

6、疑神疑鬼、中途放棄

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尿濕褲子、吃不飽飯、生病沒人照顧,因此果斷退園,這也是某些家長的做法。他們的擔心有時候確實是客觀事實,新生入園階段,老師很難做到對每個幼兒都面面俱到。作為家長應該學會換位思考,並儘量調整心態,不要輕易打退堂鼓。送孩子輕鬆入園的六種做法

正確做法

1、未雨綢繆

提前做好充分準備 家長要給孩子多帶幾套衣褲和襪子,以備尿濕褲子時更換,書包里準備一個袋子,用來裝換下的髒衣服。女孩子的頭髮要便於打理,不給老師帶來附加的工作量。

2、積極暗示

用正能量影響你的孩子「我們的孩子長大了,終於可以去幼兒園了!」、「老師說今天我們家孩子表現可棒了,不用老師喂,自己吃了一大碗飯呢!」除了語言暗示以外,情緒、表情、行為的暗示更為重要,家長的態度孩子都能讀懂,並且深受影響。

3、情感援助

給孩子帶上安慰物 一個毛絨玩具在成人眼裡不算什麼,但是在離開親人的陌生環境中,這個玩具承載的是孩子情感的依託。現在很多幼兒園也會在入園須知上建議剛入園的孩子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

4、信任園方

既來之,則安之 有的家長會躲在幼兒園的某個角落當偵察員,看老師有沒有「修理」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心神不寧,到處搜尋親人的身影,也不利於信任感的建立。既然來了,就選擇相信,家長的信任感會把正能量傳遞給孩子和老師。

5、避重就輕

不要跟孩子講大道理 對於3歲的孩子,只講大道理是沒用的,要運用一些適合孩子心理特點的方法,比如把起床穿衣服當成一種遊戲,跟小孩子不能較真,要懂得迂迴和轉彎。

6、持之以恆

不要讓眼淚動搖了決心 孩子入園的第一個月是最關鍵的,這個月如果能順利堅持下來,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這個關鍵時期,家長可以採取「晚來早走」的方式入園,減少在幼兒園的時間,讓孩子感覺一天不是那麼漫長、難熬。

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 為中國學齡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專業資訊服務,致力於幫助托育園&幼兒園園長、教師專業化提升,為托育園&幼兒園提供專業服務的第三方服務平台。

*聲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圖片均來自網絡,由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小編因教學和研究需要轉載或選編的文章,重在分享優秀教育理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後台留言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f13d0fed80b51c249f27ecf05568c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