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閱讀」 蒙曼:解讀《江南逢李龜年》

2024-05-05   長安街讀書會

原標題:「黨建閱讀」 蒙曼:解讀《江南逢李龜年》

蒙曼:解讀《江南逢李龜年》

黨建閱讀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詩云: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首詩好在哪啊?不要小看這28個字,這就是一部縮微版的唐玄宗盛衰史,也是一首絕句版的《長恨歌》。為什麼這麼說呢?先看前兩句,「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我曾經總在岐王的宅子裡看見您,也曾經在崔九的廳堂前多次聆聽您的歌聲。那現在咱們兩個熟人偶遇,不是還會這樣打招呼嗎?比方說,我開會的時候,忽然發現一位過去見過的王先生也在座,那我自然就會過去打招呼,我就說王先生,您還記得我嗎?上次咱們是在什麼什麼會上見過面,還在什麼什麼地方一起吃過飯。您看這一晃都多少年過去了,是不是會這樣說,還是會的。所以杜甫在江南遇到老熟人李龜年,說的也是這兩句話,這就是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但是您可別小看這兩句尋常的大白話,這兩句話的分量太重了,重在哪啊?

首先就重在岐王和崔九,岐王和崔九是誰?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李隆范,後來改叫李范,受封為岐王,所以稱岐王。那崔九呢?他是唐玄宗的寵臣崔滌,因為排行第九,按照唐朝人的習慣就通稱為崔九。這兩個人可不一般,他們不僅是皇親國戚,達官貴人還是當時文化界的領軍人物,是各種藝術家的知己和保護人。先說岐王李范,此人不僅是唐玄宗的同父異母弟弟,還是唐玄宗的大功臣。當年唐玄宗發動政變,剷除太平公主,岐王就領兵追隨,所以唐玄宗親政之後,對這個弟弟自然是高看一眼。但是也正因為這個弟弟太能幹了,所以唐玄宗對他也是防範有加,只要有政治人物親近他,玄宗就會立刻把這個人貶到邊陲。那岐王當然明白其中利害,所以從此不弄風雲、只管風月。按照史書的記載,他是好學工書善音律,而且禮賢下士,經常和文人一塊飲酒賦詩。

不是有這麼一個浪漫的傳說嘛,說王維當年剛剛嶄露頭角的時候,到京師去求取功名。可是當時長安文化界的另外一個保護人就是唐玄宗的親妹妹玉真公主,他看好的詩人叫張九皋,而且已經內定他為京兆府的第一名了。那王維是岐王的座上賓,岐王就想幫他,可是又不能跟玉真公主明爭,怎麼辦呢?岐王就把這個王維的優點和玉真公主的喜好通盤考慮了一遍,最終定下一計。就請玉真公主吃飯,邊吃邊看歌舞。一群歌舞藝人上來了,王維身穿特製的錦繡服裝就站在第一排。要知道王維可是一個著名的美男子,號稱妙年潔白,他的翩翩風度馬上就吸引了玉真公主的目光。公主就問岐王,這是誰呀?齊王說,這是個知音人。所謂知音人是什麼?就是擅長音樂的人。公主一聽這小伙子不僅會跳舞,還會弄音樂,那更感興趣了。馬上讓人拿來琵琶,請王維彈奏,王維當然是有備而來,一曲自創的《郁輪袍》一下子曲驚四座,公主也是拍案稱奇。這時候,岐王又說了,此人非只擅長音律,還會寫詩。王維馬上就拿出幾首得意之作,請公主過目。公主一看這全都是早已經在長安傳頌,自己也耳熟能詳的詩歌。那唐朝最崇拜詩人,所以公主看完連稱失敬,就把王維請上宴席,相談甚歡。那當然,王維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第一名。

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呢?不一定啊,但它說明一個問題,說明在當事人的心目中,岐王是詩人的好朋友,他懂詩人,他也願意幫詩人。那岐王對詩人好,對藝術家也好。

當年李龜年受邀到岐王宅做客,一進門的時候正好樂工在演奏音樂,他這職業病馬上就犯了,聽了一下就說,這是秦音的慢板,人家曲目一換,他馬上又評論了,說這是楚音的流水板了。岐王在旁邊連連點頭,覺得這個人真是知音。趕緊拿出像什麼破紅綃、蟾酥沙一類的珍貴絲織品,贈給李龜年。誰知李龜年並不感興趣,他把這些寶貝撂到一邊,竟自掀起帷幕,直接走到樂工中間,拿起一把琵琶就彈奏起來了,旁若無人。那岐王也不以為辱,還是對李龜年讚賞有加。什麼意思呀,這就叫藝術家自有藝術家的氣質,王爺也自有王爺的風度。

說完岐王再說崔九。崔九是出生於唐朝最高的高門,博陵崔氏一族。才華橫溢那是不用說了,政治上還特別有先見之明。當年唐玄宗李隆基還只是臨淄王的時候,和崔九住鄰居,兩個人都住在興慶里,就是後來的興慶宮。兩個年輕人都是風流倜儻,所以關係特別好。

後來李隆基受唐中宗和韋皇后迫害,被發配到山西潞州當別駕。一般的親朋好友都是到長安城外折柳送別也就罷了,只有這個崔九一直送到華州,也就是華山,現在陝西的華縣,一送送出200多里,趕上魯智深送林沖了,可見感情是何等的親厚啊。那此後歷次政治變革,崔九也一直追隨李隆基,所以玄宗親政之後對他也特別好,每次宮裡請客,他都跟王爺們並肩而坐,也就是說唐玄宗都把他當親兄弟看待。不過也正是因為有這樣親密的私人關係,所以唐玄宗也不讓崔九干政。那崔九生性活潑,有的時候說話不注意,唐玄宗還親自在他的笏板上寫下「慎密」兩個字,提醒他注意。你看皇帝這樣嚴格要求,所以崔九在開元年間也是遠離朝政、寄情文藝,成了詩人和藝術家的好朋友。

那一個岐王,一個崔九都是位尊人賢,而且還眼光高、身段低,這樣的人身邊當然是群賢畢至、盛友如雲。其實這就是開元盛世的另一面了。一般咱們說開元盛世都會想到杜甫的《憶昔》,「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這很好,但是這只是物質上的開元盛世,還有一個精神上的開元盛世,就體現在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在那裡,王爺和重臣都禮賢下士,詩人和藝術家也能平交王侯盡展才華,這才是錦天繡地滿目俊彩。

岐王和崔九是這兩句詩中第一組有分量的詞。那這兩句還有兩個有分量的詞,哪兩個詞啊?就是「尋常見」和「幾度聞」,為什麼要寫「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呢?因為當時誰也沒當回事啊。當年李龜年自然是天下歌王,杜甫又何嘗不是一個英氣逼人的青年才子。那個時候他們都以為享受岐王和崔九的招待是理所當然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也是理所當然的,甚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還是理所當然的。他們都以為這樣的盛世不僅可以一直延續下去,而且可以從一個高峰走上另一個更高的高峰。盛年的賢王,名滿天下的歌手和詩人,在春風浩蕩中,在落英繽紛里,大家共度了多少好時光,做了多少迷人的夢啊。大家想想,這是何等風光,何等美好。可是當時誰也沒有覺得怎樣,這就是「當年只道是尋常」啊。

你看,這就是「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詩人寫岐王也罷,寫崔九也罷,寫尋常見也罷,寫幾度聞也罷,不是為了炫耀我和誰誰誰是好朋友,他只是在用最平淡的語氣勾勒了一個最美好的開元盛世。這個盛世,詩人和藝術家都親身參與過,事實上他們就是那盛世的一部分。

可是接下來下面兩句出來了,「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從追憶一下子轉到現實來了。現實是什麼?現實是杜甫再次見到李龜年已經是大曆五年了。大曆是唐代宗的年號,是公元770年,那時候開元盛世已經過去四五十年了,攪亂大唐的安史之亂都結束八年了。可是社會始終沒從動亂之中恢復過來,國家分裂滿目瘡痍。杜甫這時候已經接近60歲了,輾轉漂泊到潭州,也就是今天的長沙,不僅當年的政治理想什麼都沒有實現,就連生活也是「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落魄呀。那個當年整天出入宮廷的李龜年,也是流落江南,所謂「當時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只能是到處賣唱討生活。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個白頭翁不是在東都洛陽,也不是在西京長安,而是在江南重逢了。江南當然是山明水秀,比當年的長安和洛陽還要美。可是江南的好風景只能反襯出老詩人和老藝人境況的淒涼。所以這一句「正是江南好風景」,就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樣,這都是以樂景寫哀,讓悲哀來得更深沉。

但是大家想一想,這樣的悲哀難道只是杜甫和李龜年兩個人的悲哀嗎?不是啊,當年招待過他們的岐王和崔九已經死去幾十年了,所謂墓木拱矣啊,那創造出開元盛世的唐明皇也已經黯然離世了,花團錦簇的開元盛世更是一去不復返了。那在這種情況下,又逢君還能說什麼呢?兩個人誰也不需要說什麼。所以詩人也真的是什麼都沒有說,他只是說「落花時節又逢君」。一個「又」字,40年就划過去了。落花時節多少感時傷事,花落了、青春老了、盛世完了,這才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四句詩,四十年,好像剛剛開頭,其實已經結尾。再讀一遍吧,「齊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真是沉鬱頓挫,蘊藉之極。經歷過時代滄桑、人生巨變的人固然心領神會,就連我們這些沒有經過真正風浪的人看了,也會感慨萬端,也會黯然傷神吧。這就是絕句的力量,所以《杜詩鏡銓》里講,」子美七絕,此為壓卷」,杜子美的七絕裡頭這是最好的一首。

那最後說一下李龜年吧,李龜年真是開元盛世的代表,不僅王維和杜甫都給他寫過詩,詩仙李白也跟他有過一段神奇的交往。

【蒙曼: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註: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重慶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出處和作者。

責編:馬嘉均;初審:程子茜、陳佳妮;複審:李雨凡

更多精彩請點擊

「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熱門篇)

「好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首部為黨獻策理論讀物《學思平治——名家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出版發行

「書目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40403期幹部學習書目博覽

「期刊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40405期幹部學習核心期刊目錄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40408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長安街直播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餘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幹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自2015年長安街讀書會微信公眾號發布至今,始終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用讀書講政治」的宗旨,關注粉絲涵蓋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特區。累計閱讀量達到了近億次,其中通過朋友圈轉發量千餘萬次,參與互動人數近千萬人,平台產品質量高,針對性強,受關注度較好。並在中央相關宣傳網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相繼同步入駐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時間、澎湃政務等新聞客戶端,形成了系列的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台,累計影響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大中院校等受眾數億人次。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各省市縣(區)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單位部門聯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組織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證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單位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並聯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

關注公眾號,回覆:【申請入會】【學思平治】【黨建閱讀】【智庫】【好書推薦】【幹部培訓】【免費贈書】【直播】【新書報送】【期刊報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