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語文老師用一個方法,就讓孫子入學前的識字量達到二年級水平

2022-05-25     空谷幽蘭育兒

原標題:退休語文老師用一個方法,就讓孫子入學前的識字量達到二年級水平

幼兒園的孩子要不要學認字?近幾年,很多家長都有一個疑問,今天我告訴大家,一定要讓孩子上小學前多認字,但方法得用對。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得益於我婆婆。

我婆婆是一個退休的語文老師,她經常對我說,一定要讓孩子在上學以前多認字。我們也是這麼做的,兩個孩子在媽媽和奶奶的共同努力下,識字量在入學前,已經達到小學二年級的水平。一篇二年級的語文課文,拿過來基本就可以沒有障礙地讀下來。

01

現在「雙減」這個話題很熱門,許多家長也覺得孩子的童年應該就是快樂地玩耍,不應該給孩子太多的壓力。

但是,我婆婆卻不認為孩子識字會有多大的壓力,如果方式比較恰當,反而會給孩子帶來許多的樂趣。

識字讓孩子愛上閱讀和寫作

我的兒子上小學三年級,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孩子。家裡有一整面的書牆,大部分都是他的藏書。只有最下面的一個格子,是他淘汰下來送給妹妹讀的。

每天,我們叫孩子吃飯,催孩子睡覺,他幾乎都是在讀書。他對書的痴迷,已經超過了所有的遊戲方式。許多的朋友都很羨慕,為什麼我的孩子自己喜歡看手機和電視,你是如何做到讓孩子愛上閱讀的?

我覺得這都得益於他識字啟蒙比較早,才會對閱讀這方面感興趣。我們經常說,要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其實,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開發越早,才能更好地激發他對閱讀的興趣

孩子拿到一本書,如果是父母讀給他聽,可能一會兒就失去了興趣。如果是自己可以讀下去,會被情節緊緊地吸引,更容易進入閱讀的狀態。

因為閱讀量比較充足,一年級的看圖說話,二年級的看圖寫話,三年級的幾百字小作文,對我兒子來說,從來都沒有遇到過困難。反而,因為經常被老師誇獎,孩子愛上了寫作,每天堅持寫日記,偶爾還會投稿一篇小文章,真是一個不錯的興趣愛好。

識字讓孩子的學習更輕鬆

孩子從幼兒園到上小學是有一個過度階段的,很多孩子進入小學,面對枯燥的文字和課本,都會心理上非常不適應。語文是所有科目學習的基礎,數學的學習離不開漢字理解,英語、自然科學都要依託漢字的學習來開展。所以,如果孩子的識字量明顯落後於其他孩子,他各個科目的學習都會比較困難。

而識字量比較充足的孩子,閱讀理解能力也會更強,各個科目學習起來也會比較順利。小學老師發現,一般識字量大的孩子,學習成績都是很不錯的。

02

有一些專家說,過早地讓孩子識字,可能會導致孩子的想像力被破壞,會讓孩子喪失對學習的興趣。這樣的說法不能說不正確,如果家長教孩子識字的方法不對,使用機械、枯燥的方法,或總是懲罰孩子,真的就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那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教孩子識字呢?我婆婆作為退休語文老師給出了兩點建議!

第一,抓住孩子的識字敏感期,教孩子識字會事半功倍。

孩子的識字敏感期,我們教孩子識字的效果會更好,那麼什麼時候是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呢?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可能是三歲,也有的孩子可能是五歲。兒童2~7歲之間,都有可能會出現孩子識字敏感期,一般孩子的識字敏感期會在4~7歲之間。

如何知道,孩子是不是進入識字敏感期呢?我們從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上,就可以找到一些線索。

比如,孩子經常會指著不認識的字問:「這個怎麼讀?」也有的孩子,會拿著明明不認識的書,一板一眼地瞎讀起來。如果你的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大概就是識字敏感期到了。

第二,用靈活有趣的方法教孩子識字,讓孩子愛上識字。

遊戲為主,是幼兒識字的基礎。我們教孩子識字的方法,一定要是充滿樂趣的,是可以吸引孩子喜歡的,是貼近孩子生活的。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是漢字,吃東西的包裝盒上面,走在馬路上的各種牌匾,孩子的衣服上,這些都是教孩子識字的機會。

另外,我們還可以給孩子購買一些識字用的玩具、學具,比如,識字卡片、識字積木等等。父母可以經常用這些玩具,和孩子玩一下有意思的遊戲和講有趣好玩的故事,來吸引孩子識字的樂趣。

像我們家兩娃在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聽成語故事,當時是因為孩子奶奶教語文的,所以特別愛跟孩子講成語故事,沒想到孩子們很愛聽,慢慢地通過這個也達到了早教和認字的目的。

我後來研究一下為什麼講成語故事對孩子認字特別好呢?

因為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反映了古代人文社會、歷史、處事哲學等等,古人在創作成語的時候就有一個故事,所以把成語故事講出來,會讓孩子對成語印象更深刻,有了理解,孩子就能在生活中不斷使用成語,當然這個過程中也認識了字。

生活中多用成語,對於將來孩子上小學後寫作業是有很大幫助的,會讓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不少檔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e502a959558ffd190b4236fa9f8d4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