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強便利店,為什麼誕生在東莞?

2023-05-29     正解局

原標題:中國最強便利店,為什麼誕生在東莞?

美宜佳能誕生在東莞,與這座城市「世界工廠」的特質息息相關。

正解局出品

便利店,越來越成為大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標配。

中國最強便利店是美宜佳。

美宜佳為什麼誕生在東莞?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數據,2022年中國規模最大的便利店品牌是美宜佳,門店數量為30008家。

2022中國便利店品牌門店數量排名前三位 資料來源: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在此前多年,易捷才是最大的便利店。

考慮到易捷的門店主要位於高速服務區,不是常規意義上服務社區的便利店。

因此即便在此前,美宜佳也是規模最大的便利店品牌了。

不僅門店數量多,美宜佳的營收數字在2021年也是全國第二,為340.75億元人民幣,僅比第一名的易捷少了不到14億,差距在毫釐之間,兩者基本屬於同一水平。

2022年的最新數據還沒有出,但美宜佳超過易捷是大機率的。

2021年全國便利店營收前三 圖片來源:36氪

除了門店數量和營收,美宜佳比其他便利店品牌強的地方還在於,它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家全國性企業。

中國大陸目前稱得上全國性便利店的企業不多,主要有易捷、崑崙好客、711、全家、羅森和美宜佳。

易捷和崑崙好客背靠兩桶油,門店主要分布於高速服務區,近年來才開始進軍居民社區,711、全家和羅森都是外資。

美宜佳是唯一能和他們抗衡的本土私營便利店品牌。

美宜佳門店

大本營在廣東,正陸續向鄰近的福建、湖南、江西等省份擴張,在華北和西南也有了身影,初步成為了全國性的便利店品牌。

和美宜佳相比,其他的本土私營便利店普遍還處於區域化階段,如紅旗連鎖,門店基本在四川,芙蓉興盛,門店有相當一部分位於發源地湖南,都算不得全國性企業。

綜合以上三點,稱美宜佳是中國最強便利店,無可厚非。

那麼問題來了,孕育美宜佳的,為何不是一線城市,而是二線城市東莞?

根據已開發國家的經驗,便利店行業的發展與兩個因素息息相關:人均GDP和城鎮化率。

首先說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條關鍵的線。

當居民年收入超過這個數字後,生活可以算稍微富裕了一些,手裡有了一些余錢,才有實力進行改善性消費。

比如日本,1970年日本人均GDP超過了3000美元後,美國的711於1974年開始被引入日本(後於2005年成為日本公司),日本本土的全家便利店則是創立於1972年。

3000美元換算成人民幣,考慮匯率變動因素的話,大約在19000-24000元之間。

東莞得益於過去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在全國範圍內較早達到這一標準線。

從下圖可以看出,東莞在2003年左右,就初步跨過了3000美元這一門檻,而美宜佳的加速發展期,恰恰是這個階段。

2002-2014年東莞歷年人均GDP(單位:人民幣)圖片來源:聚源數據

從1994年創立到2002年這八年間,美宜佳也就不到200家門店,2003年開始擴張到了300家,2005年一年就新開了251家新店,此後每年新開店的數量都在數百家以上。

伴隨著人們收入的提升,城鎮化率也會上升,城鎮化率同樣對便利店行業的發展很重要。

一是城鎮化率提高,會使居民在城市裡的活動增多,比如下了班,晚上需要大量的夜生活。

便利店服務對象的重點之一,就是深夜晚歸的人。

二是城鎮化會帶來大量的人口聚集,有人才會有需求。

東莞的情況更特殊一點,東莞本地原住民不多,直到1990年,總常住人口也不過兩百萬。

1990年代後,大量打工人南下東莞,才使東莞的人口進入高速增長階段,2016年已經突破了1000萬,不到30年增長超過四倍。

東莞歷年人口數量統計 圖片來源:中經數據

這些人口很大一部分是進廠的打工者,形成了一個個工廠區,工廠周邊天然適合便利店生長。

美宜佳剛創立時,的確是把重心放在打工人身上,開店主要在工廠周邊和城鄉結合部。

此外,東莞內部比較「散裝」,無意中讓便利店行業受益。

東莞街頭的美宜佳門店

城市內部的行政規劃,通常是「市-區-街道(鎮)」三級,而東莞由於設市比較晚(1985年才設市),且是由縣升級而來的,行政級別不太完善,沒有「區」一級,只有「市」和「鎮」兩級。

東莞市行政區劃圖

這樣導致東莞相當的散裝,難以形成合力,各鎮往往各自為戰,但也意外獲得了一個好處。

由於鎮的力量不足,難以培育CBD,東莞始終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CBD,這讓消費客流相對分散,便利店因此受益。

當然,有合適的土壤,能最終闖出來,還是要靠真本事。

美宜佳背靠東莞糖酒集團。

東莞糖酒集團,早年就是做食品分銷的,供應鏈健全,加上企業領導人經營思路活,最終闖出一片天地。

事實上,不僅美宜佳,門店數排名第四的天福、排名第十七的合家歡,都是創立於東莞的。

這足以說明東莞的土壤是多麼適合便利店的生長。

美宜佳能誕生在東莞,與這座城市「世界工廠」的特質息息相關。

在就業結構上,東莞也呈現出了工業占比高的特點,就業人員中高達58.08%是製造業從業者。

製造業就業占比超過20%的城市

在曾經最輝煌的時候,東莞製造了許多東西,包括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玩具、五分之一的智慧型手機、五分之一的羊毛衫、十分之一的運動鞋等等。

但金融危機後,東莞產業的短板開始暴露,比如附加值低、產業鏈條短、缺乏品牌等。

為此,東莞進行了大力的轉型,重點布局五大產業: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能源、半導體、機器人。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這些轉型措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電子信息為例,除了大家熟知的華為松山湖基地,東莞還培育出了OPPO和vivo兩大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OPPO和vivo這兩大品牌的總部都在東莞市的長安鎮,相距很近,而長安鎮常年位列「全國百強鎮」榜單前十。

「全國百強鎮」榜單節選

東莞的裝備製造業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比如口罩機這種小型裝備,在疫情期間,全國約60%的口罩機都產自東莞,為抗疫立下了大功。

機器人方面,東莞機器視覺領域2020年的營收約占全國的10%,並湧現出了奧普特、三姆森等明星企業。

這些企業規模不大,但注重技術,屬於典型的小巨人。

「世界工廠」東莞,正在轉型升級。

相信孕育最強便利店的東莞,也能孕育出一流的製造企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dc695ba05d6944b81a5c7646e355a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