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視點」在四川,野生大熊貓經常下山串門兒說明什麼?

2023-02-16     娛樂寂寞淚

原標題:「今日視點」在四川,野生大熊貓經常下山串門兒說明什麼?

「近年來,在四川雅安、都江堰、樂山、綿陽等地,常有村民見到野生大熊貓下山進村串門兒。就在除夕前一天,阿壩州汶川縣映秀鎮的村民,還看到一隻野生大熊貓下山轉悠,串門兒『拜年』。」四川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所副所長、研究員楊渺笑著講述這樣一幕。

作為一名常年致力於生態研究和環境保護的專業人士,楊渺見證了四川生態環境發生變化的過程。

那麼,野生大熊貓經常下山串門兒反映了哪些四川生態環境的變化?背後又有哪些不同尋常的故事?

一組組數據:

生態環境變化翻天覆地

「作為生態大省,四川森林、草地資源十分豐富。對於做生態研究的人來說,在四川開展研究就像進了寶山,條件得天獨厚。」說起四川的生態環境資源,楊渺眼裡散發著光芒。

據了解,四川是中國五大牧區之一,也是全國天然林面積最大的省份之一。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四川在長江、黃河上游為中國生態安全築起了一道屏障。

當談及四川生態環境發生的變化時,楊渺從生態和環境兩個方面娓娓道來:「四川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2年,全省2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9.5%;重污染天數從2015年的143天減少為2022年的7天。在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四川連續3年獲評優秀等次。環境的改善,也反映了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態系統的覆蓋率提高在減少水土流失和減少大氣揚塵方面的作用。」

楊渺繼續用數據舉例,從1998年四川全面停止天然林採伐並率先啟動退耕還林(草)工程開始,20餘年來,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了15.8個百分點,目前達到了40.23%。

「對於老百姓來說,生態環境的改善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真切地感受得到。」楊渺舉例說,「比如我們在野外出差時,時常在路邊發現成群的猴子或一些野生動物,有的就大大咧咧地從大馬路上經過。」

視頻加載中...

視頻為非主流大熊貓,拍攝於九寨溝甲勿海大熊貓保護研究園 作者/楊渺

楊渺介紹,「國寶大熊貓分布區的生態環境在持續改善、保護力度也在不斷加強。」如今,四川大熊貓種群數量和棲息地面積實現了「雙增長」,野生大熊貓數量從上世紀80年代的909隻增加到1387隻,增長超過50%;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增加到了目前的202.7萬公頃。

一條條生態紅線:

保護生物多樣性豐富區

作為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區之一,四川為包括大熊貓、川金絲猴、黑頸鶴等在內的生物提供了多樣的棲息地環境。

楊渺介紹,「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有效保護了大熊貓、川金絲猴、達氏鱘、攀枝花蘇鐵等珍稀瀕危物種,以及它們的棲息地。」

圖為大熊貓,拍攝於四川臥龍中華熊貓苑 作者/顧海軍(楊渺供圖)

圖為川金絲猴,拍攝於四川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作者/顧海軍(楊渺供圖)

根據最新數據,四川省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14.8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0.59%。「全省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9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近50%的自然濕地面積被納入了紅線體系,依法實施嚴格保護與管理。」楊渺介紹,「這些區域涵蓋了川西北高原包括若爾蓋濕地在內的重要水源涵養區,也包括大熊貓國家公園在內的生物多樣性豐富區。」

圖為黑頸鶴一家三口,拍攝於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作者/趙順勇(楊渺供圖)

「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後,可通過《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試行)》《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監督辦法(試行)》實現統一管理和監督,解決了原有保護地相互之間交叉重疊、多頭管理導致的問題,以及沒有納入保護地造成的管理缺位。」楊渺說。

據介紹,大熊貓國家公園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其中四川省面積占比最大,約占74.4%,包括岷山片區、邛崍山—大相嶺和小相嶺片區。這片區域分布著13個相對孤立的大熊貓局域種群。」楊渺介紹,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立使得13個相對孤立的大熊貓局域種群實現了統一規劃、統一保護、統一管理。

「大熊貓棲息地位於山區,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水平相對較低,現有生產生活方式對自然資源依賴程度較高,保護和發展之間矛盾突出。」楊渺補充,大熊貓國家公園建立後,通過創新管理機制,可將生態保護、扶貧開發和地方經濟發展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發展的共贏。

來源:中國環境APP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d4949ffd3f8ee1ff213d39d7af93b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