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特展細讀 | 當我在看「冷門」文物時……

2024-05-31     博物館世界

「永生——千古奇蹟馬王堆漢墓文物特展」

開 展 滿 月 啦 !

無論是否到現場參觀,相信展覽中這些古樸典雅的漆器、色彩斑斕的絲織繡品、色彩鮮艷又神秘的T形帛畫等熱門文物,早已充實了你的生活:刷屏各種社交平台、被新聞媒體爭先報道,甚至還會出現在街角!

攝影@關仁隱士

攝影@東莞日報

當這些熱門文物「火出圈」的時候,那些展覽中其貌不揚的「寶藏」文物們正等待被發現,也許它們「講述」的故事能為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如果你願意一步一步地走近我的心

你會發現,你會訝異

那些我收藏已久的秘密

當我在看這些「冷門」文物的時候

我到底在看些什麼?

01

當我在看骨頭和「菜牌」時

其實我在看「熱愛生活」

【獸骨】

攝影@關仁隱士

【禽骨】

攝影@一隻肥貓貓吖

這一盒盒(曾經)令人垂涎三尺的「珍饈百味」,肉食、糧食、果品樣樣齊全。儘管歲月消磨可能讓它們多了幾分「骨感」,卻未能磨滅它們曾備受主人的喜愛。

【木牌】

攝影@一隻肥貓貓吖

由一系列小木牌和遣策竹簡組成的「菜牌」,曾是裝載食物器具上的標識和隨葬物品清單,清楚明確地記錄著各種食物的種類和烹飪方式,還有臘脯、腌漬等提鮮儲藏方式。食材配合出土的各種類型烹飪器具和各式調味料,製作成各式美食。

【食物遣策竹簡】

攝影@一隻肥貓貓吖

「我看到了古人食材之廣、食品之豐、食器之美、食法之精,而貴族宴饗的盛況,正是國家生產力提升與社會生活豐富的體現。」

02

當我在看布料殘片時

其實我在看「工匠精神」

【泥金銀色火焰紋印花紗】

攝影@南風尉明

這一塊遠看「灰頭土臉」的織物,既不是「莫蘭迪」,也不是「美拉德」。如果因此忽視它,那錯過的就是「辛追嚴選」的「奢華高定」。

泥金銀色火焰紋印花紋樣

紗在當時屬於一種質地較好的織物,這套「泥金銀色火焰紋印花紗」是迄今所見最早的三版套印絲織品。泥金、泥銀是將金、銀研磨成細小粉末,調膠呈泥狀,作為印花顏料。圖案曲線為銀灰、銀白色,小圓點為金色或硃紅色;外廓略呈菱形,錯綜連續排列,採用雕刻凸版分三步在紗織物上套印而成。

「我看到了兩千多年前的巧思善工在這塊織物上徐徐鋪開,精巧的設計、繁複的工藝,無一不在展現著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

03

當我在看尋常物件時

其實我在看「生活小確幸」

一把形狀怪異的扇子、一把並未開刃的小刀、一把窄窄的漆幾……這些日常物件,以不常見的造型出現,似也並未吸引較多的目光,實則這些可都是有意思的「生活神器」!

【小竹扇】

攝影@劉偉聰

當古人走在大日頭下,除了用小竹扇遮陽扇風,遇到不想打招呼的人,立馬舉扇擋臉,為「社恐人士」避免尷尬。因此小竹扇又稱為「便面」。

【環首角質刀】

攝影@毛刃秋

這把不開刃的環首角質刀也有講究,雖置於妝奩之中,形制與修眉的環首刀類似,但僅有刀形,沒有刀刃,是作為婦女佩飾的「容刀」。

【漆幾】

攝影@關仁隱士

這條「板凳」也太細了,無法乘坐、無法置物,難道只是裝飾?其實不然。漢時多席地而坐,貴族和年長者跽坐時常配几案,膝納於幾下,肘伏於几上。這種矮几也稱為「憑几」。

「我看到了這些生活中的小物件總是會心一笑:點綴穿戴、便捷起居、避免社交尷尬,這是漢代人流傳下來的小妙招,也是自適自洽的生活智慧。」

04

當我在看「泥巴和木頭」時

其實我在看「生死觀」

【陶珠璣】

攝影@毛刃秋

遠看這些「象牙」「珍珠」「玉璧」,走近發現只是泥陶木頭,頓覺失望,轉身離開,與「金山銀山」擦身而過。

因漢文帝倡導薄葬,幾乎同時期的馬王堆漢墓中所藏之物不見金銀銅器,銅錢、金幣及象牙、犀角之類均用泥質、木質明器替代,作為人間財富向冥世的延續。

【陶金餅】

攝影@黃潤巧

【木犀角】

攝影@黃潤巧

【郢稱】

攝影@關仁隱士

「郢稱」是戰國時期楚國的黃金貨幣,漢初長沙地區仍在流通;「半兩」銅錢是秦統一後發行的貨幣,漢初仍在流行;象牙、犀角、玉璧都是當時珍稀名貴物品,貴族常以之炫耀。

「我看到了墓中象徵財富的泥質冥錢與珍藏,當時薄葬的初衷是節省國費民力、避免盜擾,也是漢代『事死如事生』觀念的反映。」

05

當我在看墨跡滿滿竹帛的時候

其實我在看「古人智慧」

【帛書《周易》】

攝影@一隻肥貓貓吖

裂帛、殘片、斷簡,拙樸的文字、生動的筆畫,像是傳抄的深奧義理、又像是記錄著神秘儀式,令人著迷又百思不得其解。

【帛書《陰陽五行》】

攝影@一隻肥貓貓吖

【帛書《天文氣象雜占》】

攝影@一隻肥貓貓吖

伴隨馬王堆漢墓3號墓墓主利豨入葬的是一座「家庭圖書館」, 帛書和竹簡記錄內容包括六藝、諸子、兵書、術數、方技等,從天文地理、軍事作戰,到歷史哲理、醫療養生,13餘萬的文字,包羅萬象,將漢初貴族掌握的專業知識都保留下來。

「我看到了滿天星斗熠熠生輝、山川湖海源遠流長,行軍布陣的氣勢、諸子之學的復甦,醫療養生的意識、死後升仙的觀念。幸而書於竹帛,古人的智慧得以流傳。」

當你在看馬王堆漢墓文物的時候

你看到了什麼?

撰文 | 金子靈

編輯 | 劉佩霖

初審 | 萬 彥

審核 | 曲慶玲

審定 | 張 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cda8b5e4c9bb9fd38f0083909a5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