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放棄報復以色列,是認慫了?還是緩兵之計?

2024-08-20   利刃號

7月31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在德黑蘭遭襲身亡,此次襲擊發生在哈尼亞出席伊朗新總統馬蘇德·佩澤希齊揚就職儀式之後。經過事後調查,伊朗方面聲稱此次事件是以色列情報部門所為。伊朗邀請的重要客人在自家首都公然被殺,這無疑是非常打臉的嚴重挑釁,對此伊朗表示要對以色列實施堅決的報復行動。一時間中東局勢頓時陰雲密布,不僅以色列高度戒備嚴陣以待,就連美國也緊急向中東地區增派兵力以防不測,其中包括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和一個中隊F22隱身戰鬥機。然而時間過去了小半個月,伊朗依然沒有任何動靜。只有伊朗手下的幾個小弟隔三差五地襲擊以色列和美軍在敘利亞的基地一把,總體上屬於小打小鬧。

這個時候就有西方媒體紛紛開始爆料,說伊朗新任總統比較溫和的鴿派,主張跟美國以色列搞緩和,再加上為了配合下一階段的加沙地區和談,伊朗表示願意放棄報復以色列的計劃,釋放自己的和平善意。此消息一傳出,立即引發了各方的爭議,尤其是在國內網絡上,一波「伊朗認慫論」立馬甚囂塵上,其中心思想不外乎就是:伊朗太慫,忍功排名世界第二(至於世界第一是誰,地球人都知道),根本不敢真動手。伊朗被滲透成了刷子,已經徹底被美國以色列拿捏了,甚至很快就會倒向西方,完全靠不住。等等諸如此類。持有上述觀點的人,無非分為兩類。一類是恨鐵不成鋼,認為伊朗反抗美以霸權不夠強硬不夠堅定。另一類則是幸災樂禍、洋洋得意的親美以人士。

那麼伊朗到底是真慫呢還是另有所圖呢,我們不妨做一個簡單的分析。伊朗從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之後,就一直是美國以色列的眼中釘肉中刺,除了直接動手親自打壓以外,還慫恿阿拉伯國家與之為敵,以至於爆發了8年的兩伊戰爭。冷戰結束隨著國際形勢的巨變,伊朗更是陷入了朝不保夕的危險境地,特別是911事件以後美國打著反恐戰爭的旗號,相繼占領了阿富汗、伊拉克,並且駐軍中亞,將伊朗徹底團團包圍。要知道跟伊朗激戰8年不分勝負的伊拉克,美軍僅僅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傷亡數百人就拿下了它的全境,此時的伊朗就算比伊拉克略強一些,很顯然也難擋美軍的雷霆一擊,恐怕即便是最樂觀的親伊朗人士也不會對此結論有所懷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時至今日,伊朗不僅沒有步伊拉克、阿富汗的後塵,反而在中東生生打出了一片天下,坐擁數十萬能征慣戰的伊朗系小弟,反倒是美國不得不從阿富汗、中亞全面撤軍,連伊拉克也落入了親伊朗勢力的掌控,更重要的是由於中國俄羅斯對美國的戰略牽制,美國再也無力在中東實施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了,伊朗的周邊安全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試想伊朗在最虛弱最危險的時候,都尚且沒有認慫或者倒向美以,如今輕舟已過萬重山,反而跪了降了?這完全不符合常理嘛。從整個中東目前的大背景來看,伊朗跟沙特等阿拉伯國家實現了關係正常化,基本上可以集中精力來對抗美以,又有龐大的伊朗系武裝可以充當打手代理人。伊朗沒有動機也沒有必要急於親自出馬跟美以大打出手。

當然為了維繫身為伊朗系武裝帶頭大哥的威信和排面,伊朗也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方式來直接報復以色列,比如今年4月伊朗就向以色列本土的多處軍事目標發動了大規模的飛彈和無人機打擊,以報復以色列在敘利亞暗殺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事後美國和以色列也並未因此與伊朗進入交戰狀態。如今巴黎奧運會已經結束,加沙和談也陷入了僵局,哈馬斯正式宣布拒絕停火談判,伊朗的報復行動也悄然進入倒計時。按照以色列方面的說法,伊朗正在協調各路伊朗系武裝策劃實施對以色列本土的大規模襲擊,美國方面也緊急加派了林肯號航母戰鬥群前往中東壓陣,正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讓我們靜候靴子落地的那一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