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雲集餘杭,科技照亮健康產業新航向丨未來健康論壇現場實錄

2023-12-01     DeepTech深科技

原標題:大咖雲集餘杭,科技照亮健康產業新航向丨未來健康論壇現場實錄

改造細胞的基因編輯技術、AI 輔助創新藥物研發、數字健康應用……人類的生命健康,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地與科技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趨勢,在 11 月 29 日的 202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未來健康創業大賽總決賽暨未來健康論壇現場,再次成為共識。

坐標餘杭,寄語新一代創新力量

在當天下午的未來健康論壇上,餘杭區副區長姚文華在致辭中分享道,餘杭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生物醫藥方向的創新,尤其歡迎創新人才、企業來到餘杭進行投資、創業。而在這之前,餘杭區在生命健康產業方面已經布局頗豐,並形成了「研發+臨床+製造+應用」產業鏈政策支持體系。餘杭區力爭到 2025 年實現生物醫藥生態圈產值突破 500 億。

圖丨餘杭區副區長姚文華

隨後,DeepTech聯合創始人兼 COO 張嵐為活動致辭。在簡短介紹了 DeepTech 之後,她從此次舉辦未來健康創業大賽的初衷說起,談到了「第二屆中國數字醫療科技創新企業圖譜」的發布及其意義,並表示 DeepTech 將繼續關注技術與市場,繼續關注那些正在改變未來的創新力量。

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所長、上海交通大學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譚蔚泓則在現場發言中表示,縱觀醫學發展史,現代科技已經發展到與醫療密切相關,尤其是分子醫學在疾病研究和治療中有著極大的重要性。他以核酸檢測為例,說明了分子層面的診斷在疾病防控中的作用,並強調了分子層面的治療和預防。他表示在健康中國時代,醫學研究應當成為國家科技戰略的重中之重。

圖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所長、上海交通大學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譚蔚泓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及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中國遺傳學會、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和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深圳華大基因聯合創始人楊煥明通過視頻的方式向論壇致辭。在簡單回顧了生命科學歷史上的兩次革命之後,表示基因組的設計與合成可能會是第三次。他充分肯定了餘杭區對科研、產業等人才的高度重視,並表示期待看到更多年輕的創新者從這裡出發,通過推動健康事業發展來造福全球人民。

圖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和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深圳華大基因聯合創始人楊煥明

與這些期許和希冀一脈相承,本次論壇上還舉行了第二批杭州餘杭 Venture Lab 一體化培育平台項目意向簽約儀式「志丞科技」、「基於合成生物學的口服蛋白藥物生物製造技術平台」、「AI 計算設計驅動的創新藥研發」、「實現人機無縫融合的腦機接口技術」、「AI 合成生物學探索生命設計」共 5 個創新項目與杭州未來科技城進行意向落地簽約,攜手推動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

圖丨第二批杭州餘杭 Venture Lab 一體化培育平台項目意向簽約儀式

一份特殊「圖譜」,一窺行業脈絡

為了更完整地呈現國內數字健康產業圖景,推動中國數字醫療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升級,DeepTech 於現場發布了「第二屆中國數字醫療科技創新企業圖譜」,以一窺數字醫療行業全貌。

DeepTech 研究總監宋寧對這份圖譜進行了解讀,深入剖析了當前國內數字醫療的主要應用場景與機遇。她認為,全球數字醫療領域發展正呈現出明顯的趨勢演變:從 2019 年的網際網路醫院到 2020 年嶄露頭角的 AI 製藥,在疫情衝擊的背景下,臨床試驗和遠程醫療服務得到了顯著的改進。2021 年,企業開始涉足牙科、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精神心理健康管理,而到了 2022 年,數字醫療進一步細分,新的工具、病種、人群、技術以及支付方式紛紛湧現。

圖丨第二屆中國數字醫療科技創新企業圖譜

同時,不同領域的數字醫療呈現出各自的商業模式和發展趨勢:例如,網際網路醫療和智慧醫院儘管市值表現良好,但凈利潤相對較低;可穿戴設備註重預防和監測,然而產品功能的同質化問題亟待解決;醫療機器人領域的商業化路徑明晰,並正走向國產替代,特別是在手術機器人領域。此外,AI 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上則呈現出兩大主要方向——AI 製藥用於優化藥物發現和臨床前研究,以及 AI 輔助診療用於醫學影像、檢測和病理診斷。展望未來,數字醫療將在多個方向帶來新的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 50 家入選企業中,有 12 家是杭州本地企業,其中更有 5 家來自杭州未來科技城,分別是強腦科技、熙牛醫療 、程天科技 、微泰醫療和迪英加科技。

未來健康創業大賽頒出5大獎項

為了挖掘未來健康產業的「新勢力」,《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自今年 7 月起,正式啟動未來健康創業大賽,重點圍繞創新醫療器械、創新藥物和療法、數字健康和 AI+ 四大賽道,最終有 14 個極具潛力的創新項目拿到決賽的入場券。

經過上午路演的激烈角逐,最終論壇現場頒發了 5 個大賽獎項。具體獲獎名單如下:

其中,醫圖生科、尋明生科、百替生物、智靈龍榮獲年度新銳獎。

圖丨年度新銳獎

神濟昌華、星亢原 neoX、迦進生物榮獲技術突破獎。

圖丨技術突破獎

瀚微生物、雅客智慧、多域生物榮獲最佳團隊獎。

圖丨最佳團隊獎

百邁生物醫藥、康復得生物、杭州普望生物榮獲商業想像力獎。

圖丨商業想像力獎

藥物牧場則榮獲大賽 Health Future 大獎的殊榮。

圖丨 Health Future 大獎

未來健康趨勢大討論

為深入探討未來 10 年醫療健康面臨的產業創新和中國醫療科技的未來發展,論壇邀請了來自未來健康領域的頂級科學家、臨床專家、商業領袖及資本方代表,匯聚各方智慧,共同梳理行業現狀和趨勢。

論壇「尖峰對話」環節,在北極光創投合伙人宋高廣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上海免疫學研究所科研副所長李斌,微泰醫療董事長兼總經理鄭攀,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泌尿腫瘤二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長劉承,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許平,以及雲南白藥集團數字戰略科學家、雲南白藥智慧科技總經理、CIO 李少春共 5 位嘉賓,圍繞未來健康領域的技術創新與全球化發展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圖丨尖峰對話——未來健康領域的技術創新與全球化發展

作為一名免疫學學者,李斌表示,自己重點關注如何通過免疫學新突破,開發新療法以治療臨床重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器官移植排斥等。他指出,從免疫學角度看待數字化和人工智慧涉及到大量數據,關鍵在於如何將這些數據落實到以患者為中心,結合精準療法和重要診療標誌物等。此外,在免疫療法時代,數據需精確到單細胞層面,因為免疫本質是平衡,細胞正是其最基本的單位。

鄭攀首先介紹了微泰醫療的核心產品——無導管的胰島素泵,是一台致力於實現智能輸入胰島素的設備。他特彆強調了 CGMS 技術的重要性,這是一種無需扎手指、能夠連續監測血糖的技術。他分享了微泰醫療在利用大數據模型和 AI 驅動方面與藥企的深入合作,以及 ChatGPT 等技術在未來糖尿病管理中的應用。

許平分享了他在微生物技術相關的合成生物學和生物工程領域的研究感想。他認為,微生物技術還面臨著一些挑戰,包括微生物代謝途徑的深入理解和優化,以及穩定性和可控性的問題。展望未來,微生物技術將在未來醫療健康產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藥物、疫苗等的生產提供高效的生產平台。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劉承從外科治療的角度分享了對生物醫學的看法。他指出,外科治療在未來需要與分子和基礎結合,術前、術後的治療需要更多地基於分子生物學。此外,他談到個體化治療方案和免疫學在外科領域的突破,強調了外科與分子生物學的結合對未來醫學的發展的關鍵性。同時他也呼籲跨學科合作,指出腫瘤具有極大的異質性,其療法需要更加精準、個性化。

李少春認為,數字化的目標是持續圍繞著效率提升。在企業推進數字化的不同階段,需要持續貫徹利用前沿的科技和先進的理念、流程工具和人才來推動集團數字化建設。數字化 1.0 階段的效率提升主要依靠將線下的業務行為搬到線上,利用業務數字化工具提升業務運營的效率。數字化 2.0 階段聚焦全域業務數據分析帶來的效率,實現企業「上帝視野」數據驅動的管理和經營。

在李少春看來,數字化 3.0 階段是超級自動化的效率實現,是把行業和產業鏈的外部數據和企業的內部數據連結在一起;把過去和現在的數據連結在一起;把企業執行數據和企業經營結果數據連結在一起;把消費者需求數據和產品研發生產數據連結在一起。在 AI 大模型的時代,企業的決策不再是靠經驗和普世的規則,而是依靠全鏈條的數據洞察、機器學習和 AI 判斷,結合外部的生態鏈和行業的洞察實現自動化,是企業超級自動化的新效率時代。

據悉,雲南白藥集團擁有藥品、健康品、中藥材、醫藥商業等主營業務,也在積極布局美膚、口腔、骨傷科、女性關懷等創新業務板塊,未來在數字醫療領域,數字療法,數字醫療特別是以康復和守護健康為主的數字療法也是雲南白藥持續關注的大健康戰略和創新。

技術應用兩大板塊,細嗅產業新動向

在論壇的「前沿突破性技術趨勢」板塊,科技創業者與臨床科研人員基於自己的實踐做了精彩分享。

首先,恆魯生物創始人、董事長、首席科學家方詡介紹道,恆魯生物作為一家合成生物學企業,旨在將人工智慧應用於生物合成。通過計算機模擬,能夠高效地篩選酶、預測蛋白質結構、設計新功能的酶,並通過自動化進行大模型訓練,使計算機更為智能,最終解決生物合成中的底物經濟性和能源經濟性的問題。他表示,目前他們已經成功生產了人乳寡糖、紅景天苷等產品,例如人乳寡糖的合成中,就大規模採用了 AI 設計途徑,滿足了企業的工業化需求。

圖丨恆魯生物創始人、董事長、首席科學家方詡

星奕昂生物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王立群則分享道,星奕昂生物致力於開發通用型、量產化、可治療實體瘤的新一代免疫細胞產品,並在不到三年時間內就在細胞治療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他指出,從行業角度來看細胞治療,其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兩個方向:從自體細胞發展到通用細胞,從治療血液瘤擴展到實體瘤。作為國家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國內在細胞治療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已有四款細胞治療產品獲批上市。星奕昂則將從產品和工藝開發兩大方面源頭創新,繼續填補全球空白,旨在大幅度降低細胞產品的生產成本和提高適應症覆蓋率,把細胞治療推向通用、量產化、可治療實體瘤的未來。

圖丨星奕昂生物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王立群

隨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裴昊介紹了一項名為 Dorimer 的超高靈敏腫瘤新抗原篩選技術。Dorimer 技術採用了一種新一代的超靈敏多聚體,基於 DNA 摺紙技術,通過數字化精準可控 pMHC 多聚體實現。相比市場上的產品,Dorimer 具有更低的親和力捕獲能力,更高的檢測靈敏度和信號強度。通過這項技術,可以構建超高靈敏度的腫瘤新抗原檢測平台,提高靶點篩選的準確度。他表示,團隊的最終目標是挑戰下一代免疫監測的限制,期望發現更多有治療潛力的 TCR。

圖丨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裴昊

接下來,凝動醫療聯合創始人及首席產品官周東探討了量化運動在神經醫學和康復領域中的應用,他的團隊尤其關注神經系統疾病的運動方面。當前,他們正在(已獲批產品的基礎上),通過(經優化的)計算機視覺算法和(獨有的)攝像陣列(專利技術)去準確描繪一個人在空間中的位置和身體各個部位的精確位置,進而實現對運動狀態的分析和還原。新的技術支持超過 20 種神經科常用的評估範式和一百多項臨床指標,已成為一種神經異常捕捉機器,患者無需再穿戴設備,其自由運動也免除了設備干擾。該技術還同時具備靈活的 AI 能力和可拓展的功能。最後他表示,該技術有望提高運動處方的精準性,真正將運動變成一種藥,進而實現個體化治療。

圖丨凝動醫療聯合創始人及首席產品官周東

在論壇的「未來健康領域的創新應用與實踐」板塊,上市公司高管與臨床專家則分享了他們在多年的前沿實踐中獲取的經驗與洞察。

其中,天津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教授劉秀雲主要報告了智能技術如何在臨床場景中解決問題。據悉,其團隊正在探索在 ICU 中採用多模態監測手段,包括無創和有創的方式,從而更全面地觀察患者的健康,特別是涉及腦創傷、心臟搭橋等情況的治療。在腦創傷和心臟搭橋手術中,多模態監測手段可以幫助醫生制定實時、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顯著改善了患者的預後。此外,智能醫學技術還應用於膿毒症等難治型疾病,通過數據分析和疾病譜征,提前介入,以降低多器官衰竭的機率。她指出,未來 ICU 檢測將向更加精準、持續的方向發展,實現更多模態的監測,以推動大健康時代的到來,防未病、管慢病、治重病。

圖丨天津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教授劉秀雲

百奧賽圖副總經理、全球商務負責人郭朝設則重點分享了百奧賽圖的抗體藥物研發進展。目前,抗體相關藥物行業快速增長,從經典的單抗到雙抗、多抗、ADC、RDC、細胞治療等,抗體相關藥物的應用範圍也遠超之前大家的認知。他表示,百奧賽圖已經通過技術創新開發了一系列的全人抗體/TCR 小鼠(RenMice),同時基於 RenMice 平台啟動並階段性完成了「千鼠萬抗」計劃,建立起近 50 萬條針對上千個潛在成藥靶點的抗體庫,並與全球多家國內外合作方建立了抗體分子授權與藥物開發合作。同時,百奧賽圖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製備出規模化的靶點人源化系列小鼠(業務子品牌:BioMice 百奧動物),極大地改變了抗體藥物的體內藥效評價體系。目前百奧動物已經得到業界的認可,在全球醫藥企業及相關生物技術公司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他進一步表示,未來將繼續努力解決抗體藥物的研發難題,提供更好的產品和商業模式。

圖丨百奧賽圖副總經理、全球商務負責人郭朝設

202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未來健康創業大賽總決賽暨未來健康論壇由杭州市委人才辦、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管委會共同指導,餘杭區人民政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共同主辦,餘杭區委人才辦、杭州未來科技城(海創園)管委會共同承辦,DeepTech、雲樾科技(杭州)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執行,是未來健康論壇第三次落地杭州未來科技城。

通過創新項目的精彩路演、企業圖譜的重磅發布,以及來自頂級科學家、臨床專家、商業領袖和投資人代表的深度分享與探討,本次活動從科研、商業、產業等多視角剖析了當下生命健康領域的技術布局與整體趨勢,並為其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寶貴的研判和指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b1c016f0964e871425fc9cd5c7872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