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領發展,創新決定未來。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各類科創主體都可以在科技創新領域大有可為的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擺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強科技、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行動中,強科技排在首位;省委主要領導在蘭州市調研時強調要牢固樹立「抓科技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理念,奮力建設創新型甘肅;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把科技創新擺在重要位置,使科技創新成為推動強省會的關鍵驅動力、首要突破口,進一步把蘭州打造成為各類主體創新創業的熱土。
蘭州作為西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人才隊伍和科技發展基礎雄厚,在科研能力和科技資源稟賦上具有突出優勢,不僅是一座科創資源富集的城市,還是全國十五個創新策源地城市之一,更成功躋身全球創新百強科技集群城市。在新時代,如何將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人才優勢、發展優勢?蘭州市在發展中不斷總結經驗,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蘭州市情的科技創新之路。
以科技創新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需要凝聚各方共識、匯聚各方力量。近年來,蘭州市研究制定了「強科技」行動實施方案,建立完善了「蘭白兩區」關鍵技術聯合攻關、產學研聯席會議制度,與上海張江、粵港澳大灣區共建中醫藥、先進能源、超算等研發平台,深入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攻堅行動。同時,深入推進科技創新,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在技術攻關、轉化應用上深耕發力,加快構建要素齊全、載體有力、企業主導、轉化暢通的創新體系。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市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充分激發,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生態正在加速形成,以開放創新聚資源、以協同創新增能力、以創新創業添活力已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為加快推進強省會行動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
科技創新永遠在路上,不僅需要我們腳踏實地、苦幹實幹,全力推動創新成果落地轉化,更需要我們「到中流擊水」,用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讓科技創新成果惠及更多的群眾。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在企業、高校、科技機構、科研院所之間發揮好橋樑紐帶作用,做好服務協調和創新鏈的銜接工作,努力讓更多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和市場化,促進科技經濟融合發展,讓群眾享受更多發展帶來的紅利。另一方,科技企業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與高校、科技機構、科研院所進一步深化合作,加快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良性循環,讓更多「科研之花」結出產業之果、發展之果。此外,還要以加快國家級創新平台建設為牽引,鼓勵一批在蘭國家級、省級科研平台、研究型大學、領軍型企業承擔國家戰略科研任務和重點研發項目,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形成一批原創性強的重大基礎研究成果和戰略產品,打造區域性創新高地,全力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源頭保障。
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主力軍。因此,廣大科技企業要進一步堅定發展的信心,化被動為主動,不斷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在產業能力、研發力度和技術攻關上加把「火」,全力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不斷開發新技術、研發新產品、推廣新工藝,以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強省會行動注入強勁動力,為重振「蘭州輝煌」「蘭州雄風」提供有力支撐。
深入推進科技創新,蘭州大有可為,大有作為。下一步,蘭州市按照「六個一以貫之」的重要要求和「蘭州九問」的實踐要求,將積極搶抓多重戰略疊加機遇,以科技賦能為依託,支撐引領強省會行動,全面奏響建設新時代美麗蘭州的「最強音」。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魏奇峰
王璇 石雨涵/視頻
本期編輯丨孫 悅
本期審核丨王 璇
值班主任丨劉宇瑋
值班總編丨張 鵬
蘭州入選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小蘭幫辦 一門統管」激發社區治理新活力
蘭州市新聞媒體慶祝第24個記者節
1至9月,蘭州新區引進產業項目20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