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替父從軍,巾幗英雄的形象深入心裡,她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歷代成為詩歌、小說、影視等創作的來源。
儘管關於歷史上究竟有無木蘭此人物或原型,一直以來爭議頗多,但有關「木蘭故里」的說法層出不窮,如陝西延安、安徽亳州、河南虞城、武漢黃陂。
其中,武漢黃陂對「木蘭故里」的宣傳不遺餘力,木蘭的故事與木蘭精神深入整個黃陂。
黃陂地處武漢市北部,建制始於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無陂不成鎮」的深厚文化積澱。
更以盤龍城文化、木蘭文化,二程文化、首義文化這四大文化名片為黃陂文旅打下厚實、堅固的基底。
可見「木蘭故里」於黃陂而言是多麼重要,「大美黃陂、木蘭故里」也成為人人傳誦的一句宣傳語。
如果你來到黃陂,你會不禁發現,這片古老的土地不僅是山好水好風光好,木蘭傳說和人文事跡也是豐富多彩。
位於木蘭山下的鐵石墩村,有說法它是木蘭將軍製造兵器的所在地。
而那木蘭山相傳是木蘭習武的地方,山上保存有木蘭殿(始建於唐代,重建於明代)等人文景點,為發揚木蘭精神,該景區常年舉辦木蘭廟會、木蘭山登山節。
相較於山上的熱鬧氛圍,山下的鐵石墩村卻是寧靜而樸素,藍天下的白牆灰瓦形成一道別樣的風景線。若不是因對木蘭文化的探索,這個平靜的小村落很容易被人忽視。
大概還沒來得及宣傳吧,鐵石墩村像是一個「還沒火」的新打卡點,而我們一行人的到來形成了一種「趁人少,趕緊來看看」的動態模式。
雖有調侃之意,但感受是真摯的。等遊客多了,鐵石墩村也許就從美麗鄉村變成了新晉網紅村,那種寧靜與樸素的體驗感怕是比較難得了。
關於鐵石墩村的由來,網上對它的介紹幾乎是一片空白,至於「木蘭將軍製造兵器的所在地」的說法也並非官方所言。但人們深信它有著一段深厚的歷史人文,與木蘭有著千絲萬縷的牽扯。
且當它是歷史悠久吧。畢竟有黃陂這塊古老土地的支撐。
這個昔日古樸的村落,為響應黃陂全域旅遊發展,(依託木蘭山風景區)現如今已經改造升級為一個旅遊、休閒的度假村,村內建有不少民宿、農家樂。
「村灣變景點、農村變景區、民房變民宿」,不僅提高了當地村民的經濟收入,也改善了他們的居住環境,有「美麗鄉村示範村」之美譽。
儘管整個村落皆以全新的白牆灰瓦為主,但依舊不乏古樸之韻。
走進村內,寧靜的氛圍令人絲毫感受不到旅遊發展後的浮躁,許多老房子依舊保留著傳統建築風格,門屋房梁之間仍是遵循著當地人的生活習俗。
村裡的老人坐在自家門口抽著煙,與我們笑談的時候,兩隻眼睛微微眯成一條線,那悠然自得的模樣令我印象深刻。
村子變漂亮了,環境變好了,老房變「新房」,經濟方面又多了一份收入,難怪老人是滿臉藏不住的笑意。
除了鐵石墩村,包括羅漢寺街田鋪村吳學灣、吳家大灣、軍廟村尹家沖、劉咀村劉家老屋等也都是美麗鄉村示範村,這不僅了振興了鄉村旅遊,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質量,也令城市與鄉村之間有了更直接、更深入的共生建設。
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黃陂區,更是以此打造更多示範村項目,令整個黃陂區宜居、宜業、宜游、宜養。
鄉村助力城市發展、城市助力鄉村振興,二者之間成為真正的「生命共同體」。這不僅是在武漢黃陂,包括國內其他城市、鄉村亦是如此。
地處黃陂北部生態旅遊區中部的鐵石墩村,正是由此成為了武漢黃陂最美鄉村之一,優越的地理位置更是令其後來成為不少自駕游遊客所青睞的目的地之一。
據當地村民說,不少自駕游去木蘭山旅遊的人,都會選擇在鐵石墩村住宿、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