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要讓中小金融機構也能受益於先進技術

2024-10-20     紅星新聞

紅星資本局10月20日消息,在2024金融街論壇「AI+金融賦能數字金融新篇章」平行論壇上,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出席會議並發表主旨演講。

尚福林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的預測,到2027年,全球在人工智慧系統軟體、硬體和服務方面的銷售額將達到4000億美元。其中,金融業在這方面的支出將達到97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9%,是增速最快的行業之一。

尚福林認為,人工智慧對金融業的經營運行將產生深遠影響。通過運用特定的算法模型,並藉助大量基礎數據進行持續訓練,人工智慧能夠模擬人類思維,最終實現超越人類大腦的高階運算和處理能力。這與早期模擬手工操作的信息化建設有著根本不同。

他提到,人工智慧賦能金融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人工智慧的大模型應用方案雖然眾多,也要考慮金融行業的特性,並不一定都能夠直接滿足金融行業生產各種要求,同時還需要避免人工智慧的濫用。在模型不透明風險方面,通過複雜的算法和模型,輸出的結果可能難以解釋和追溯,增加了監管難度,可能對金融穩定構成潛在威脅。

他指出,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中,人工智慧有三個核心要素:數據、算法和算力。他還透露,金融行業有相對更加充裕的資源進行投入,目前幾家大行在數字金融方面的投入,每年都超過200億元。

尚福林認為,人工智慧賦能數字金融要做到廣泛應用、深化融合,加強合作、共建生態,推進數字資源共享、提高數字化水平,以及守住底線、保障安全四大層面。

他建議,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大模型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場景,包括但不限於風險管理、信貸審批、反欺詐等關鍵領域。同時,進一步提升場景智能化水平,通過智能算法和模型,不斷優化金融業務流程,構建數字化、智能化的金融生態體系,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金融服務體驗。

另一方面,要增強金融機構、技術廠商之間的合作聯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支持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並不斷降低應用門檻和成本,讓中小金融機構也能受益於先進技術,從而推動整個金融行業的均衡發展。

與此同時,還要充分運用好金融行業自身生成和收集的數據,不斷提高自身數據分析應用水平,並通過合法合規途徑共享網際網路、物聯網以及政府信用信息平台等各類平台的數據信息。通過共享信息,金融服務能夠更透徹地了解客戶需求和識別客戶的行為模式,實現「個性化」定製的金融服務。

此外,人工智慧賦能數字金融的過程中還必須要加強安全標準建設,提升風險防範能力。包括不斷完善金融數據的安全標準體系,加強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為金融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提供法律保障;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加強對金融風險的識別和預警;建立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和處置潛在風險。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編輯 鄧凌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8f31a07aa56eec1dd4151d1d7b48d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