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泡水起皺是什麼原因?真的是身體表面的皮膚「泡開」了嗎?

2022-08-23   GiHOME

原標題:長時間泡水起皺是什麼原因?真的是身體表面的皮膚「泡開」了嗎?

大家有洗澡或者游泳時間長了,手指和腳趾上的皮膚起皺紋的經歷嗎?記得小時候洗澡時間長了,手指就會起皺,當時還特別新奇,然後家裡的老人就會說這是「泡開」了,就像干海帶泡水會膨脹一樣。可是即便長時間泡水我們人體的其它部位也不會起皺紋,只有手指腳趾的內側皮膚才會起皺,這是為什麼呢?

早在1930年代科學家們就證實過皮膚泡水膨脹的說法是不對的。因為通向手指的神經纖維出毛病的人是不會泡出皺紋來的,這就說明皺紋的出現不是被動的,而是受神經控制的一種生理現象。

有點類似於成人在低溫寒冷的環境下回不由自主的打哆嗦,而嬰兒卻不會。哆嗦的本質就是肌肉收縮,其目的就是產生熱量,幫助身體保暖。打哆嗦是由神經中樞控制的,正常情況下處於被抑制的狀態,一旦接收到低於正常休溫的信號,它便被激活,發出指令讓肌肉開始哆嗦。

嬰幼兒大腦的這部分神經中樞尚未發育完成,他們是不會哆嗦的,代替這一功能的是棕色脂肪,這種脂肪能夠燃燒自己,從而產生熱量,只不過棕色脂肪產生熱量的效率比肌肉低,再加上嬰兒體積小,表面積和體積之比比成年人大,散熱比成年人快,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嬰幼兒的保暖。

人體的手指和腳趾均受到自主神經系統(又叫植物性神經系統)的控制,當皮膚在水裡泡了一段時間後,自主神經系統便會發出指令,讓手指尖和腳趾尖的皮下組織血管收縮,減少體積,而皮膚的表面積是不變的,於是皺紋就出現了。這就是為什麼皮膚起皺後顏色發白的原因,因為血管收縮導致血色不足。

我們從原始人類進化至今,因為時間不夠的原因,一些無用的功能會被保留下來,另外一些曾經有用的功能也會被保留下來,皮膚起皺就是一個經典的現象。

原始人類剛開始沒有捕魚工具,只能用手下水抓魚,而起皺的手抓魚會更快,成功率更高,於是這項有用的功能就被保留了下來。

都說適者生存,其實我們的身體為了適應環境一直都在進化著,但是生物進化是潛移默化的,是漫長的,如果外界環境突發改變,我們就會很難適應,所以我們要儘量保護環境,也是變相的保護我們自己。

關於生物進化的奧秘,大家都有哪些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呀!

我是GiHOME,你身邊的健康管家,關注我獲取更多健康生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