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其實比往後好寫。」
春節檔大熱的《流浪地球2》作為第一部的前傳上映,導演郭帆在解釋為什麼拍前傳時打趣地如是說。其實,在他看來,將時間線向前移,可以有效拓展影片的敘事空間,「《流浪地球2》可以更詳細地講述從近未來到地球『流浪』前社會和環境發生的變化,也可以更加清晰刻畫出他們的人生經歷和成長曆程。」無疑,這些不僅能幫助觀眾更好的理解故事,也是在完善其系列電影的世界觀,為後續開拓更豐富的故事內容夯實基礎。
《好萊塢報道者》曾經就續集拍「前傳」還是「後傳」的選擇,在業內發表過投票,結果是「前傳」以62.2%勝出。勝出的理由很多:前傳拍攝起來,更輕鬆,也更容易打開格局,觀眾可以享受知曉結局的「上帝視角」,當然最重要的是揭示很多之前電影事件的原因。因此續集便是前傳的電影不在少數,其中更有超越正傳的存在。
《X戰警》+《X戰警前傳》系列
如今如日中天的漫威在上世紀90年代也一度陷入破產重組的局面,而重組後最大的改變之一,便是將電影部門更名為漫威影業,從此開始了其長達20年「漫威宇宙」的建設。漫威影業上映的第一部影片就是《X戰警》。無疑,作為漫威的新起點,《X戰警》有著不可忽視的「功勳」地位。
早在1989年,斯坦·李就希望詹姆斯·卡梅隆將《X戰警》改編成電影,但各種緣由,《X戰警》的拍攝延遲了10年,導演卡梅隆也有了他自己的事業。因為不被看好,《X戰警》的預算只有7500萬美元,比一般暑期大片的預算少四分之一。然而最終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則讓好萊塢看到了「漫威電影」有著無限的可能性。
《X戰警》成功後,漫威一共拍攝了13部該系列影片,但其系列的巔峰時期卻獻給了前傳故事——2009 年的《X戰警前傳:金剛狼》講述了X戰警的核心隊員「金剛狼」的前世今生,探索金剛狼與哥哥「劍齒虎」、女朋友「銀狐」、以及「X武器」計劃關係的故事。《金剛狼》將「狼叔」的魅力發揮到極致,也豐富了這個擁有鐵漢柔情的漫威超級英雄形象。
而之後兩部前傳《X戰警:第一戰》《X戰警:逆轉未來》則講述的是X教授與萬磁王的青春時代,以及他們與金剛狼認識之初並肩作戰的故事。這兩部前傳除了在情懷上的升級,票房也一路飆升,最終奠定了《X戰警》在漫威英雄片中的地位,而這也是該系列長盛不衰的緣由之一。
《蝙蝠俠》系列+《蝙蝠俠前傳三部曲》
《蝙蝠俠》最早誕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大銀幕和小螢屏上被數次重啟,到了《蝙蝠俠和羅賓》,其票房口碑雙慘敗讓這個系列陷入谷底——再拍《蝙蝠俠》的導演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是這位導演是克里斯多福·諾蘭,他知道「蝙蝠俠的故事」還有值得被挖掘的地方,那就是布魯斯·韋恩在還沒有成為「蝙蝠俠」之前的故事。並且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他的想法前所未有,其根本無法從華納手上拿到1.5億美元投資。
在《蝙蝠俠前傳:俠影之謎》前,超級英雄大片從未真正脫離過漫畫,蒂姆·伯頓、喬·舒馬赫都沒有把《蝙蝠俠》的起源故事拍出來。而諾蘭有著一個明確的目標——在基本確定的起源故事框架上,把超級英雄從漫畫帶到現實世界,蝙蝠俠並不是一開始就是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他所在的哥譚市,他穿的戰衣,他的那些黑科技裝備,一切都需要從當代的視角,全部重建。
諾蘭成功了,他鑄造的《蝙蝠俠前傳三部曲》,將以往的超級英雄電影推向了貫穿著社會學、心理學、犯罪學的高度,尤其是第二部前傳《蝙蝠俠:黑暗騎士》被稱之為21世紀最偉大的前傳電影。
《神偷奶爸》系列+《小黃人大眼萌》《小黃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傳》
《神偷奶爸》因為「小黃人」的爆火,一口氣拍了三部。與很多系列片有著相似的境遇,雖然票房一路飆升,但是影片到了第三部已經消耗了大多數觀眾的熱情。似乎是能預料到這樣的後果,片方為了讓這個系列能持續輸出,在這一系列外又開闢了聚焦這一系列最大的「功臣」小黃人的續集,並將影片名字改為《小黃人大眼萌》,可見對這一「IP」形象的呵護。
《小黃人大眼萌》追溯了小黃人的起源,講述了小黃人追隨一任又一任主人「建功立業」,最終選擇成為「大魔女」斯嘉麗的助手,並鬧出一系列笑話的故事。憑藉小黃人的魅力,該片的全球票房超過10億美元,成為世界票房收益第二高的動畫電影。
隨後《小黃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傳》啟動,講述小黃人認識格魯老爹的過程,而彼時「大壞蛋」格魯還只是一個孩子。作為該系列第五部作品,《小黃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傳》仍舊獲得了不凡票房成績,而其宏大的世界觀已經建立,後續想必會有更多的「小黃人」出現!
《異形》系列+《普羅米修斯》
早在《異形》上映之初,「異形之父」雷德利·斯科特便闡述了對於異形誕生故事的構思,故事主要集中在了「太空騎師」即前傳電影《普羅米修斯》中的「工程師」身上。不過由於詹姆斯·卡梅隆的《異形2》太過於成功,後續老雷一直未能插手,直到30年後的《普羅米修斯》。
《普羅米修斯》已經無意再運用幽閉恐怖的策略來調動腎上腺素。雷德利·斯科特更有野心:在融合怪物恐怖、身體恐怖之外,更融入了深刻的對人類終極命題的思考。一些諸如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神與生命源起之類的哲學命題,讓《普羅米修斯》以及隨後的《異形:契約》,走上了一條和正傳四部完全不同的路。
也正因為《普羅米修斯》的出現,讓《異形》系列成為一部宏大而神秘的「創世神話」,其用史詩般的神秘性為原本不被嚴肅對待的怪物驚悚片構建並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指環王》系列+《霍比特人》系列
眾所周知,彼得·傑克遜拍攝《指環王》是出於熱愛,他創立如今大名鼎鼎維塔工作室的初心,正是因為要將《指環王》搬上銀幕。在他的精神創作之下,《指環王》三部曲讓觀眾第一次見識到波瀾壯闊的中土世界,同時也獲得巨大的商業與藝術成功,其三部總票房接近30億美元,更是獲得了17尊奧斯卡小金人。
《指環王》的成功無疑讓好萊塢看見了空前的商機,續集勢在必行。但由於托爾金家族掌握著托爾金大部分著作的版權,好萊塢唯一的選擇就是改編《指環王》的前傳《霍比特人》。
就這樣,一本薄薄的睡前讀物《霍比特人》變成了三部電影,「冗長」也成為該系列作品的詬病之一,所以儘管《霍比特人》每部電影都很賺錢,但整個系列的利潤卻是直線下滑,也再也沒有像《指環王》那樣受到追捧。
《星球大戰》系列+《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
喬治·盧卡斯所締造出的《星球大戰》系列從1977年開始,為觀眾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1977年到1983年的《星球大戰》三部曲用前所未有的太空場面、紛繁複雜的星系鬥爭,成為「電影史上的里程碑」「20世紀最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16年之後,這部偉大作品的續作重啟,其靈感來源70年代喬治·盧卡斯沒有被拍攝的30頁劇本,也是《星球大戰》的前傳——早在開始拍攝《星戰》之時,盧卡斯認為以當時的技術水平還不足以表現《前傳》系列中的大型場面。
前傳一拍就是三部,且三部都以高票房稱霸全球,其魅力不遜色於之前的三部,而且因為電影工業的發展,《星球大戰前傳》的場面波瀾壯闊、超乎想像,被譽為「夢幻般的視覺盛宴」,再次成為科幻片的里程碑之作。
【番外:國內篇】
《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
《建國大業》的拍攝與上映彙集了「天時、地利、人和」。2009年,導演韓三平、黃建新借著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契機,彙集百名華語電影演員,以拍攝商業片的模式拍攝了這部影片。《建國大業》一時間影壇轟動,並奪得了當年的票房冠軍,從此開啟了主旋律融合商業片的階段。
《建國大業》取得巨大成功之後,黃建新乘勝追擊,在201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時候,又集結中國電影圈眾多力量拍攝了《建黨偉業》,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前近三十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故事。
到了2017年,建軍90周年,《建軍大業》提上拍攝議程,黃建新擔任監製,韓三平則成為了總策劃及藝術總監。「建國、建黨、建軍,一個都不能少」這是黃建新在被問為什麼時隔多年還是要拍《建軍大業》的原因。雖然「大業三部曲」口碑一部不如一部,但在中國電影史上卻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也成為觀眾至今津津樂道的系列影片之一。
《繡春刀》+《繡春刀2:修羅戰場》
2014年,一部《繡春刀》橫空出世,一舉奪得5項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提名和最佳造型設計獎,高冷男神張震身著飛魚服,手提繡春刀,從大明的亂世里踏血而來。從此觀眾們所熟知的錦衣衛、六扇門,還多了一個名字——沈煉。
由於《繡春刀》的結尾基本是一個封閉的結局,很難接上「續集」,因此4年後,《繡春刀Ⅱ:修羅戰場》作為《繡春刀》前傳姍姍來遲。影片依然還是以原版的班底為主,更是加入了寧浩的監製與川井憲次的配樂,張譯、楊冪等新演員加盟。
《繡春刀2》一如既往的嚴格把關細節,把一個真實的明末亂世烘托出來,更是試圖在大背景大時代下放入武俠格局,台詞和人物更上一層樓,只是故事另起,與前作關係不多。片尾的彩蛋中,為了延續劇情出現,前一部中的丁修也適時出現,最終給予了該系列最好的「call back」。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神都龍王》《四大天王》
2010年《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一經上映便成了古裝特效的饕餮盛宴,讓觀眾見識到了一個充滿陰謀、怪力亂神、爾虞我詐的詭譎大唐。2013年,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狄仁傑》第二部《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上映,從故事來看,這是《通天帝國》的前傳,主角們也換為「青年」版,之後的《四大天王》也是延續優勢,繼續講述前傳內容。
徐克的《狄仁傑》三部系列電影,每一部都稱得上當時華語電影的工業標準,重要的是,徐克每次出手,決不會因循舊例,在視覺上一定會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內容。
從《通天帝國》里的武后神像、地下鬼市、無極觀,到《神都龍王》中的水怪、蝙蝠島、巨型海鰲,再到《四大天王》里的封魔族幻術、異人組等等,這些出彩的場景設計與角色設計,都具有極強的想像力,打造了一個光怪陸離的神奇世界,雖然後期口碑不如前兩部,《狄仁傑》系列告一段落,但徐老怪還給《狄仁傑》宇宙留下了二十三張概念圖,就看他什麼時候想起來再拍。
曾有人說過,當一個國家的電影只剩各種續集,甚至以前傳冒充續集的時候,也說明該系列大有「江郎才盡」的跡象。但是,事實證明,寧可拍一部有情懷有誠意的前傳,也別拍一部「狗尾續貂」之作。大量前傳作品,不僅力證了其存在的價值,更展示了另一層面的信息:一個國家的電影工業是否完善,可以看其系列作品的持續輸出力,無論是前傳還是續集,畢竟一個有著巨大的內容情懷的電影產業才是健康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