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1月22日,奉系軍閥張作霖手下大將郭松齡通電反奉,率大軍自灤州出發,直撲奉天。郭松齡掌握著奉軍最精銳的京榆駐軍,而此前又秘密聯合了奉系大將、直隸軍務督辦李景林和西北軍首領馮玉祥共同反奉,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一時間張作霖幾乎瀕臨絕境,甚至一度打算通電下野。然而此後李景林和馮玉祥卻突然爆發了衝突,而日本也出兵支持張作霖。最終在巨流河一戰郭松齡戰敗身亡,功敗垂成。
郭松齡失敗的主要原因當然是日本進行了干涉,但是李景林和馮玉祥兩人之間發生衝突,不能予以郭松齡有力支援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而李馮突然反目,是有其深層次原因的。
郭松齡和李景林都是張作霖手下的大將,而且兩人關係還挺好。第二次直奉大戰奉系獲勝以後,郭松齡出任奉系京榆駐軍副司令,李景林當上了直隸軍務督辦,都身居高位。不過郭松齡、李景林和張作霖的心腹楊宇霆關係很差,楊宇霆多次在張作霖面前攻擊兩人。郭松齡、李景林擔心長久下去難以自保,所以才會考慮起兵反奉。為了增加成功機會,郭松齡秘密聯絡了馮玉祥,商議一起反奉。
此時張作霖正在部署部隊打算進攻馮玉祥,馮玉祥面臨著巨大的軍事壓力。郭松齡、李景林願意和自己聯絡反奉,對於馮玉祥來說無疑於天上掉枕頭,三方很快簽署了一個秘密協議,共同反奉。根據協議,擊敗張作霖以後東北歸郭松齡,李景林繼續占據直隸,並在未來可以控制熱河,馮玉祥則保有現有地盤。另外在反奉期間,馮玉祥部可進駐直隸,並通過直隸援助郭松齡作戰。
但是郭松齡起兵反奉以後,占據河南的國民二軍岳維峻部趁機進入直隸,想渾水摸魚。李景林擔心自己的地盤被人搶占,態度有了變化。隨後許蘭洲奉張作霖之命,攜帶李景林母親的信來勸說李景林不要支持郭松齡。而天津日本駐軍司令小泉也告訴李景林,日本絕不允許郭松齡和馮玉祥的軍隊進入奉天。
在這種情況下,李景林轉變了立場,從支持郭松齡反奉改為倒向張作霖。12月2日李景林釋放了郭松齡扣押並交給他看管的奉系師長、旅長,將他們送到瀋陽。4日又通電反對馮玉祥,拒絕抵達馬廠的馮玉祥部通過自己防區前往東北。
馮玉祥在派代表與李景林協商失敗以後,於6日下令各部進攻天津。雙方隨即展開激戰。到12月24日,李景林兵敗,天津被馮玉祥攻占。李景林逃入日本租界。但是此時郭松齡也已經兵敗,並在25日被殺死。馮玉祥和郭松齡聯合反奉一事失敗。
從上面我們不難看到,馮玉祥和李景林之間鬧翻,主要是因為雙方只是因為利益臨時聯盟,彼此之間缺乏互信。一旦情況有變,雙方的聯盟關係就會破裂。李景林在外部壓力下突然撕毀協議,在這種情況下馮玉祥也只有訴諸武力一個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