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學生打掃衛生不積極?看一看老教師的經驗吧,或許有啟發

2019-09-10   君山老師

昨天,有老師諮詢我,「學生打掃衛生不積極怎麼辦?」

對於這個問題,君山在專欄里其實有過說明,但是假期里,可能很多人更關心的是建班之後該如何立威、如何建設班幹部隊伍的問題,對於這些小細節不是很關注吧。現在身在「戰場」了,終於開始發現,這些細小的內容如果不注意,其實也是會有很多麻煩的!

那麼,君山在這裡就再講一講關於這方面的一點想法吧!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01、首先,在學生不愛勞動這件事上,我們談談老師應該有的態度。

說句實話,班級里人那麼多,班級勞動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讓學生處於勞累的狀態,而學生之所以不愛勞動,一方面和在家裡的習慣有關,但更多時候,其實是和學生心理失衡而老師沒有進行正確引導有關。

比如,當班裡出現一兩個不愛勞動的學生時,他們看見別人在勞動、自己在偷懶,就會產生心理失衡,也就是不舒服,就要為自己的不愛勞動找個理由,於是會不斷散布風涼話,「勞動這麼積極幹什麼啊,想在老師面前表現啊,想當班幹部啊!」類似的風涼話一出,就會有很多原本積極勞動的人也會失去勞動積極性,轉而進入到嘲笑積極勞動者的行列中去。

這個時候,其實是很考驗老師的經驗的,有經驗的老師,一定會有這樣正確的態度:

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有那麼幾個不愛勞動的,真的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作為老師,我們不應該和他們較真,但是呢,也不能對他們的行為採取無視的態度,最好的解決辦法是,通過班會、班主任親身示範、表揚先進等等形式在班級里形成「不勞動者不光榮」的輿論導向,讓不愛勞動者失去優越感。

02、接下來,我們具體講講應該如何讓不愛勞動者失去優越感的問題:

1、在班級里,努力營造「勞動最光榮」的輿論氛圍;

輿論氛圍這東西,自然是很難向良好的方向發展的(壞習慣的影響力太大了),需要老師去引導。尤其是像勞動這樣的事情,如果你不去引導,天然就會讓學生朝著「髒、亂、累」的思路上發展。

那麼,老師具體可以怎麼樣進行引導呢?

首先,要想一件事情變得高大上,就要讓這件事情變成一種稀缺性的東西,因為只有稀缺了,人家才會珍惜嘛。

這個東西同樣適用於勞動這一件事上。如果當你告訴學生,勞動是很光榮的一件事情,而且參與勞動的名額有限,希望勞動的同學趕緊報名、過期不候,在這裡面,你再加入一點獎勵性的東西,相信搶著報名的學生都會很多。那麼勞動這件事,就成了有稀缺性的事情了。

這種方法,我們會經常用在組織學生活動上,比如志願者活動,其實很多志願者活動是很累的,但是為什麼很多學生願意參加,因為我們總是在宣傳,志願者光榮啊,而且班級品學兼優的人才可以成為志願者。當品學兼優和志願者划上等號之後,志願者的形象和服務的內容不就高大上了麼?

這個方法、原理,其實新班主任可以好好琢磨並用在自己的班級管理中,很多地方都能用得到。

2、班主任俯下身子,在前期和學生一起干,變指揮者為共同參與者;

其實我一直和老師們在強調,在建班之初的時候,我們只拿到了「班主任」這個番號,這個番號下面,隊伍該怎麼建、思想工作該怎麼做、有沒有人最後聽你的話,都是要靠你自己的實力說話的。我們不可能一當班主任,在班級就可以一呼百應,很多學生在班級初建的時候都拿眼瞅著呢!在掂量你有幾斤幾兩呢!萬一被他們看出,你就是個咋咋呼呼只會瞎指揮、又不願意實幹的主,那麼,很快他們就不會配合你的行動。因為他們知道啊,你下完了命令,接下來就只有發火的時候才會出現,根本就不了解他們勞動過程中的細節,做出的判斷也可能是錯的,誰要和你玩兒啊。

所以,讓班主任俯下身子,和學生一起干。第一個目的是讓學生知道,老師是實幹型,老師都乾了,你有什麼理由不好好乾?很多業已成名的班主任,在分享自己的帶班心得的時候,這一點是他們很多時候常掛在嘴邊的心得,同樣的方法,也適用於例如學生早操、學生早讀、學生吃飯等等各個環節,老師親生示範了,學生當然會緊隨其後;

老師親身干,第二個目的其實就是有利於自己做到明察秋毫,學生其實是特別在意老師對自己的評價的,尤其是對自己的行為評價,老師如果錯誤評價了他的行為,他就會對老師心生反感。而且學生特別會關注細節,諸如,「這塊地不是我掃的,但是我掃了,老師會不會表揚我?」班主任只有深入到學生內部,才能了解到一手資料,也才能對這些行為進行表揚或者批評。這些有針對性的表揚和批評,其實是班主任早期建立班級威信的很重要的手段。

03、給大家介紹一個我們學校一位班主任解決學生不愛勞動的問題的一個做法,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這位老師接的還是初二的一個二手班,班風不是特別好。開學才一周,學生就開始逃避晚打掃工作。這位老師當天進入班級之後,發現窗戶也沒關、課桌椅橫七豎八、滿地垃圾、一黑板的字,要多狼藉有多狼藉。這時候再去找找人,班裡學生早就逃光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這位老師反而開心地說了一句話,「這個機會真是太棒了!」

他給教室的角角落落都用手機拍了照片。然後一個人仔仔細細地開始打掃教室,半個小時過去了,教師變得窗明几淨。他又拍攝了打掃完之後的教室照片。經過簡單的編輯之後,他把對比照片發在了朋友圈、發在了班級微信群。

特別好的效應來了。一來,這位老師給家長們樹立了一個認真負責的形象;二來,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做法,也都憤憤不平,估計晚上也沒忘記詢問他們,「今天是誰值日?」這無形中也是對逃避值日同學的一種警醒。

第二天,這位老師針對昨天的事情,又在班級里召開了短會,說了兩句話:

1、班級勞動其實沒有想像中的辛苦,你看,我一個人不都乾得很好麼?2、逃避勞動的同學,你說說看你不得不逃避勞動的理由吧。

經過這一役,該班的衛生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04、結語:

在學生不愛勞動這件事上,總體而言,是人性使然。我們作為老師,要讓學生愛上勞動,這需要花一些心思,想一些辦法。

很多有經驗的班主任,在這件事上都有很多自己的心得體會,但總結起來無外乎:

1、心態好;2、懂操控輿論;3、會親身示範!

好了,各位老師,以上內容,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你好,我是君山,一線教師,愛談一點教育,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我,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如果你有班級管理上的困惑,你可以翻閱我寫的《班主任必修的班級管理智慧》,如果裡面我講得還不詳細,你也可以私密我,君山知無不答,努力傳播一點點學生管理上的經驗,希望對你能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