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祖先從哪來?600年前大移民,持續50年,牽扯800姓氏

2022-08-04     一耿歷史

原標題:我們祖先從哪來?600年前大移民,持續50年,牽扯800姓氏

中國人尋根問祖

我們的祖先是從哪裡來的?對現代人來說,能記得前三、四代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哪還敢妄言祖先從哪裡來。畢竟,歷史滄海桑田,當今日新月異,緊張的生活節奏早已讓我們無暇去思考這個問題了。不過,北京、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安徽等地的老一輩人,也許還記得山西洪洞大槐樹的傳說。據說,那是我們祖先曾經生活的地方。

洪洞大槐樹

一、歷史的傳說

「若問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這是一首流傳甚廣的民謠,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版本,比如將「若問來家在何處」改為「要問老家那裡住」,將「老鸛窩」改為「老鴰窩」等等,都大同小異。這首民謠的背後是一段心酸的移民歷史,不過因為記載各異,年代久遠,遂產生了很多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是「燕王掃北」的傳說。這裡的燕王就是明成祖朱棣,年號永樂的那位。朱元璋在長子朱標死後並沒有立四子朱棣,反而立了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為太子。本來,太子死後,朱棣有極大的可能當上太子,畢竟他身有百戰之功,性格也與朱元璋類似,可命運偏偏就是與他作對。儘管他很苦悶,但是此時的朱棣我想還沒有造反的心。然而建文帝居然聽從了齊泰、黃子澄的建議去削藩,削就削吧,還從弱藩開始削,這不擺明了逼迫燕王反嗎?

朱允炆

1399年,朱棣終於反了,一路從北殺到了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從燕王到皇帝,在這簡單的幾個字下,犧牲的是數以十萬計的平民。燕王從北打到南,災難就從黃河流域蔓延到長江流域,一時之間,中原十室九空,蕭瑟場景綿延千里。為了恢復生產,燕王命令從人口繁密的山西洪洞大槐樹向河北、山東、河南等地移民。在如今,河北地區還流傳著「紅蟲」故事,因為朱棣軍士頭戴紅巾,無惡不作,猶如紅蟲瘟疫。

影視劇中的朱棣

第二個版本是胡大海復仇的傳說。胡大海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名悍將,力能扛鼎,又有勇有謀,為朱元璋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他出身也很貧困,早年間做著一些游食乞討的生活。有一次,胡大海乞討來到了河南,那個地方的人看到胡大海身形魁梧卻不去幹活掙錢,在這靠乞討過日子,便紛紛大門緊閉,有的甚至還破口大罵。胡大海咽不下這口氣,便下定決心:當富貴之時,必須要報此仇。

後來朱元璋起義,胡大海向他投奔了過去。胡大海終於找到了容身之處,憑藉著勇謀,為朱元璋拔城攻寨,屢建軍功,可是他卻一直愁眉不展,朱元璋上前詢問,胡大海便說了之前在河南的遭遇,他還是想報仇雪恥。朱元璋同意也不是,不同意也不是,便心想一計,允許胡大海殺「一箭」之民。意思就是說,胡大海射一箭,箭到哪裡,他便可以殺到哪裡。

朱元璋

胡大海摩拳擦掌,叫來最善射的手下,不料手下一箭射到大雁尾巴上,大雁一路向東飛,越過河南,直達山東。胡大海也是一路從河南殺到山東,霎時間哀鴻遍野,白骨遍地,中原一帶人跡罕有。知道結果的朱元璋後悔莫及,但也無能為力,只能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下移民填豫魯等地。文史君認為這個傳說,可信度不高。

第三個版本是懷慶府的故事。這個故事也發生在元末明初。懷慶府位於今天的河南焦作、新鄉等市,當時元軍和朱元璋的軍隊在此打起了拉鋸戰。懷慶府的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擁護元軍,怕朱軍打過來;擁護朱軍,又怕元軍打過來。此時一個年輕人心生一計,他將一個牌子的一面寫上擁護元軍,另一面寫上擁護朱軍。不論哪一方打過來,只需要翻到另一面就可以相安無事。然而這件事卻被常遇春識破,一時怒火攻心殺盡此地人民。於是又發生了移民。

影視劇中的常遇春

二、歷史的真相

通過以上三個版本大致也看出了一些共同點,就是元末明初,中原一帶人民遭受到了巨大的摧殘,人口大量減員,從而導致了移民。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這件事確實存在,山東、山西、河南、安徽等許多省份的地方志、族譜、墓誌中都記載過這件事,很多學者也做過相關研究。

元朝,曾經一個非常強大的朝代,卻不料百年而亡,深層次原因有很多,但其馬上治天下的錯誤政治策略一定位列其中。對人民剝削得越嚴重,人民反彈得就越厲害。韓山童起來了,張士誠起來了,朱元璋也起來了,起義遍布各個角落,元朝在一聲聲怒吼中垮台。這些起義的成功,是用民眾的生命堆砌起來的,這又尤以中原地區和江南地區最為嚴重。明朝建立時,人畜斷絕,百里無炊煙。面對此景,朱元璋採取了寬民、移民政策,生產力才逐漸恢復起來,這場移民持續了50餘年。

明朝在移民

建文元年,朱棣一聲「靖難」,又將百姓推進了地獄。「斬首三萬級」、「溺死者十餘萬」,無情的數字下,是一個個家庭的破碎,是一片片地區的荒蕪。燕軍與建文軍在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地進行了長久的拉鋸戰。朱棣這個人又嗜殺,對反抗自己的人是一個不留,中原等地常常出現大面積的人跡罕見現象。

待到朱棣登基稱帝後,他也差不多實行了跟朱元璋相似的政策,對那些人煙稀少的地區進行移民。

三、歷史的遺留

洪洞大槐樹移民距今已經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了,也許很多人已經都不記得了,也可能沒有時間去追尋這段過往。但是,歷史肯定還是會留下痕跡的。今天上廁所所說的「解手」這個詞,就跟那段歷史有關。

強制移民這件事擱誰身上估計都不願意,洪洞那邊的人民同樣如此。既然政府來軟的不行,那只能來強硬的手段。政府將人的手背在後邊綁起來,很多人綁成一串,這樣就不容易逃跑了。但是人難免有三急,要去上廁所的時候就會對官兵說「請把我手解開,我要方便」,後來說得多了,一聽到「解手」,官兵也就明白接下來要幹什麼了,久而久之,「解手」就變成了上廁所的意思了。此外,也有傳說認為,由於長時間把手背在後面捆住,後來的人也形成了背手走路的習慣。

文史君說

每一段故事,每一段傳說,每一處痕跡,看似很有意思,其實都是一段心酸的過往。移民無論來到哪裡定居,根永遠留在了大槐樹。現如今,山西洪洞縣大槐樹已經成了AAAAA級景點了,這裡不管春夏秋冬,還是陰晴雨雪,遊客不斷,很多人慕名而來,尋根問祖,畢竟這裡有著中國800多個姓氏的移民的根。

參考文獻

張玉吉等編:《洪洞古大槐樹志》,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黃有泉等:《洪洞大槐樹移民》,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

(作者:浩然文史·士為知己)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4257ef6765f12e6c633a3f3f93003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