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草局近日公布新調整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葉麂、壽帶等野生動物列入了新「三有」名錄,而在部分地區致害嚴重的野豬已被調出名錄。
據了解,新調整的「三有」名錄共收錄陸生野生動物1924種。與2000年首次發布的原名錄相比,新名錄在基本保留原有種類的同時,新增了700多種野生動物。
葉麂,是此次名錄調整里的新增物種。「根據分類學研究的新成果,我國目前在西藏等地有葉麂的分布,但種群面臨著一定威脅,也還未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葉麂優先列入新『三有』名錄,符合生態優先的原則。」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金崑表示。
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錢法文說,壽帶這種鳥類此次列入新「三有」名錄,主要考慮到它外形優美,通常在綠水青山的環境下生活,近年來在攝影界廣受關注,具有廣泛認可的生態、科學和社會價值。
「我關注到,新名錄將6種旋木雀屬鳥類列入其中,非常高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孫悅華告訴記者,旋木雀是森林裡常見鳥類,對防治森林病蟲害很有益處。此次調整,體現了新「三有」名錄在生態保護的全面性方面有了明顯加強。
記者發現,野豬已被調出「三有」名錄。金崑解釋說,野豬這個物種已不存在生存威脅,很多區域種群數量過高,符合調整基本原則。目前全國31個省份中28個有野豬分布,其中26個省份的857個縣(市、區)存在野豬致害,對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不利影響,且這一趨勢日益嚴重。從有利於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的角度看,有必要將野豬調出名錄。
他同時表示,將野豬調出名錄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捕殺。野豬調出名錄後,開展獵捕活動程序更加簡便,但仍然要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嚴格遵守禁獵區域、禁獵期、禁用獵捕工具和獵捕方法以及國家槍枝管理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金崑還說,將野豬調出「三有」名錄後,按照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其造成的損失仍屬於致害補償範圍,受損群眾仍可以依法獲得補償。
而果子狸等不依賴於野外資源、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有一定養殖規模的人工種群,不再列入新「三有」名錄。「適當放開果子狸人工種群及其製品用於滿足除食用之外的市場多元化需求,有利於促進相關產業發展。」金崑認為。
此外,新「三有」名錄還對原名錄所列物種中在我國沒有自然分布的,已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且在我國已無野外種群的,以及在我國廣泛分布、種群數量較大、無滅絕風險甚至可能造成危害的等幾種情形予以調出。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正旺說,此次「三有」名錄調整,在科學評估陸生野生動物的生態、科學、社會價值基礎上,充分考慮有關物種的種群變化、面臨的威脅、社會關注度等多方面因素,調整的基本原則是堅持生態優先、維護科研需要、有利於社會發展。
他進一步說,對脊椎動物,儘量做到應保盡保;對無脊椎動物,由於其種類繁多、多數種類數量龐大,對某些確有必要保護,且符合調整基本原則的種類予以列入。
「通過調整、擴大『三有』名錄保護範圍,將為打擊破壞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行為、非法經營利用活動提供法律依據,有利於促進保護管理能力和社會公眾保護意識的提高,推動我國自然生態的保護和改善。」張正旺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296e1a971c7846ff8e8a8de7c3e94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