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伙尋人數十年只因一頓飯,20年後攜100萬報恩,今親如姐弟

2022-08-22   一耿歷史

原標題:四川小伙尋人數十年只因一頓飯,20年後攜100萬報恩,今親如姐弟

戴杏芬

2013年,戴杏芬接到了一通電話,電話里的男子稱其為"姐姐",這聲突如其來的"姐姐"讓戴杏芬摸不著頭腦。

戴杏芬是家中獨女,並無兄弟姐妹,"姐姐"何來?這位男子又是誰?戴杏芬的心中充滿了疑惑。

電話中的男子名叫何榮峰,是陝西當地有名的商人,二十年前,何榮峰與戴杏芬曾有過一面之緣。

戴杏芬聽得出來,何榮峰的內心十分激動,聲音急促緊張,恨不得立馬飛奔過來。

與何榮峰不同,戴杏芬更多的是平靜,如今,戴杏芬早已不記得何榮峰這個名字,直到何榮峰講述了這件陳年往事後,戴杏芬才明白這聲"姐姐"事出有因。

何榮峰終於找到了戴杏芬

1993年,戴杏芬在一個工廠里擔任會計工作,而何榮峰還只是一位未成年的毛頭小子,兩人互不相識。

這一年,何榮峰的家庭遭遇了重大變故,何榮峰的父親是一名養豬戶,在當地有一定的威望,因此,村民們都十分信任他。

為了周轉資金,何榮峰的父親得到了村民的幫助,免費收了十幾頭豬,打算賣出去後再償還債務。

何榮峰的父親悉心照料養豬場,將收來的十幾頭豬養得白白胖胖,盼望能賣一個好價錢,把借來的錢全部還清了。

一次放學回家路上,何榮峰發現他的母親被村民們包圍了起來,嘴裡嚷嚷著讓母親還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屠夫殺豬

原來,何榮峰的父親在過年之前打算將那十幾頭豬賣掉,讓老婆和孩子們心滿意足地過個年,求一個好兆頭。

讓他沒想到的是,在返鄉途中,他遇到了小偷,整整一萬塊錢瞬間化為泡影,在那個年代,人均工資只有兩三百。

一萬塊錢讓何榮峰的父親犯了愁,當初收豬的時候,自己親口承諾,賣完豬後立即還錢,如今,錢財被偷,債務如何償還?

他無臉面對信任他的村民,更無法面對妻子和孩子,萬般無奈之下,他選擇了逃避,去到了一個誰也找不到他的地方。

然而,逃避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逃避帶來的只會是更大的災難,只有勇敢面對,才能真正解決困難,擺脫困境。

其實,何榮峰的父親完全可以將真相告訴村民,村民們既然願意答應他賒帳,就說明了村民們對他是信任的。

如今一走了之,只會將自己的信譽跌到谷底,也讓村民們更加惶恐,這就造成了何榮峰母親被圍攻的一幕。

要錢的村民們

起初,母親仍然在幫何榮峰的父親打掩護,不願承認父親一走了之的事實,幾天後,村民們仍然見不到父親的蹤影,愈發過分。

村民們為了拿到自己應得的錢財,將何榮峰的父親貶低得一文不值,終於,母親說出了真相,希望得到村民們的諒解。

這下徹底惹怒了村民們,甚至對母親拳腳相向,作為兒子,何榮峰無法隱忍眼前這一幕,代替母親承受了村民們的毆打,身上多處淤青。

母親看著兒子身上一塊塊的淤青,責備不已,她不願相信自己的丈夫是這樣的一個懦夫,獨自遠離家鄉,而將難題留給了家人。

多少個深夜,母親默默流淚,何榮峰都看在眼裡,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何榮峰放棄了學業,放棄了自己心中的理想。

為了讓母親過上穩定的生活,他承擔起了家中的重擔,並向村民們做出了承諾,稱自己掙到錢後一定會還清村民們所有的債務。

何榮峰和戴杏芬

同為何家人,父子二人卻選擇了不同的方式,一個選擇逃避,一個選擇面對,不同的選擇走出了不同的人生。

對何榮峰而言,他在最需要父親的時候,卻獨自扛下了所有,一夜之間,他長大成人,了解到了社會的艱辛、人性的醜惡。

為了完成自己的承諾,何榮峰與村中另外兩位好友一同商討,決定離開家鄉,去外地打工,完成自己的承諾。

就這樣,他們三人下定決心,坐上了前往浙江的火車,他們三個人離開家時,只帶了少許生活費,僅能支撐一段時間。

何榮峰

為了防止小偷對他們下手,他們三人不敢睡覺,輪流休息,生怕遇到與何榮峰父親一樣的情況,但現實給了他們沉重一擊。

即將到達目的地時,小偷盯上了他們的行李,偷走了他們身上唯一的錢財,三人頓時失去了希望,不知該如何是好。

那個年代小偷橫行,路途中被小偷盯上更是常事,不得不感嘆,如今的電子貨幣,讓小偷無處遁形,人們的資金安全得到了保障。

首次離開家鄉,他們就遭遇到了如此窘境,一路上,他們眼睜睜地看著旁人享受美食,而自己只能飽受煎熬。

乞討的孩子

最後,他們別無他法,只能吃他人的剩飯,沒有地方可住,就以天為被,以地為席,就地而寢,一路前行,一路乞討。

乞討之人大多為殘疾之人,而這三位年輕力壯的男子不打工賺錢,反而選擇乞討,路上行人紛紛表示懷疑,不願伸出援助之手。

終於,他們來到了仙居縣楊府村,即戴杏芬的家鄉,當時,戴杏芬只有21歲,在一家工廠擔任會計。

戴杏芬

戴杏芬下班後,已是傍晚,她對於回家的路線早已熟記於心,也從未發生過意外,但這一天卻有所不同。

和往常一樣,戴杏芬在公交車站點下車後,獨自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她感覺身後一直有人跟著自己,不自覺加快了腳步。

一路上,戴杏芬戰戰兢兢,她不知道跟在自己身後的到底是什麼人,目的是什麼,更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終於,戴杏芬到達了家門口,她不再害怕,鼓起勇氣轉身問道:"你們到底要幹什麼?"這時,她才發現,跟在自己身後的是三個小伙子。

戴杏芬

只見他們三人頭髮亂糟糟的,身上的衣服也破爛不堪,乞討路上,他們的腳受了傷,流著血,因無錢包紮,只能強忍疼痛。

看到這一幕,戴杏芬消除了所有的恐懼,了解到他們三人的真正訴求之後,她將他們帶到了家中。

原來,他們三人之所以跟在戴杏芬身後,只是想討一口飯吃,別無他意,一時之間,戴杏芬心生憐憫。

何榮峰和戴杏芬

乞討過程中,何榮峰三人遭受了許多冷眼和嘲諷,他們早已麻木,但這對他們來說已不再重要,因為當前他們最為需要的是填飽自己的肚子。

患難見真情,何榮峰在最為艱難,最為窘迫的時候得到了戴杏芬的幫助,給予了他前進的動力,多年之後,他仍然無法忘記這位恩人。

將它們帶入家門後,戴杏芬看出來了他們的飢餓,立馬到廚房去,給三位小伙做了一桌好菜,米飯做了一大鍋,可以感受到,戴杏芬生怕他們吃不飽。

在何榮峰眼中,戴杏芬如同天使一般,拯救了三人,他們從未想過,在這樣的情況下,會遇到一個像雷鋒同志一般無私奉獻的人。

面對如此款待,何榮峰三人十分感動,身陷窘境時,這樣的關懷更能顯現出真情的難得之處,自那以後,何榮峰將戴杏芬的名字深深印刻在腦海中。

何榮峰和戴杏芬

戴杏芬注意到了他們腳上還流著血,特意燒好了開水,叮囑他們泡泡腳,放鬆一下,並為他們準備了藥膏。

經過一番交流後,戴杏芬了解了他們三人的具體情況,特別是何榮峰的遭遇,讓戴杏芬甚是同情,想儘可能地幫助他們。

戴杏芬的父母是兩位樸實的農民,他們並不責怪戴杏芬將三個陌生人帶回家,反而熱情款待,讓他們不要緊張,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

戴杏芬的父母是村中出了名的好人,日常生活中,常與村民們互幫互助,我相信,如果何榮峰三人跟隨的是戴杏芬的父母,他們也會得到同樣的關懷。

也許是受到父母的影響,戴杏芬從小就喜歡幫助他人,幫助何榮峰三人,只是她所做的善事之一,但她從不求回報。

一方面,戴杏芬安撫他們好好休息,一方面擔心他們未來的生活,為了讓他們三人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戴杏芬四處打聽消息。

何榮峰和戴杏芬

一時之間,村民們都知道戴杏芬做了善事,將三個男孩帶回了家,得知事情原委後,村民們踴躍幫忙,為何榮峰三人找到了立身之所。

可惜的是,三個男孩放棄了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拒絕了戴杏芬的幫助,因為三人的工作地點各不相同,他們不願分開。

之後,戴杏芬找到了當地的一家機械廠,這家工廠常年缺人,一定能夠滿足何榮峰三人在同一地方工作的心愿。

機械廠的老闆見三人靈活機敏,能夠勝任廠里的工作,非常滿意,但三人沒有想到,年齡成為了他們入廠上班的最大門檻。

機械廠

接連遭受打擊後,何榮峰三人不願繼續停留在此地,決定一路向前,乞討過活,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何榮峰三人不願繼續麻煩戴姐姐,他們能夠真切感受到戴杏芬為他們做出的努力,在戴姐姐家居住的這幾天,他們不必乞討過日,已心滿意足,怎敢奢望更多。

三人商討過後,一起向戴姐姐表明了心意,決定離開戴家,自立自強,尋找屬於自己的天地,於是,他們踏上了新的征程。

不知此後他們是否遇到過像戴姐姐一樣善良的人,但值得肯定的是,他們三人的結果是圓滿的。

戴杏芬聽到三人將要離開的消息後,萬般挽留,相處的這幾天,戴杏芬對三位男孩產生了很深的感情,流下了不舍的淚水。

見三人決意離開,戴杏芬只能儘自己所能,全力幫助,他知道三個男孩身上沒有錢,一旦上了路,必定會餓肚子,於是,她提前做好了烤饃,讓他們帶在身上充飢。

戴杏芬只是一名會計,一個月的工資只有90塊錢,為了保證何榮峰三人路途順暢,他提前買好了火車票。

到達火車站後,戴杏芬猶如親生姐姐般叮囑三人一路小心,遇到困難後,可以向路人求助,餓了就吃些烤饃。

親生姐姐不過如此,更何況戴杏芬只是一位陌生人。上車之前,戴杏芬的嘴仍然嘟嘟囔囔著說些什麼,邊說邊從口袋中掏出了30塊錢,分為三份,一人十塊。

何榮峰

這三十塊錢,外加火車票的錢,完全抵得上戴杏芬一個月的工資,可戴杏芬毫無怨言,反而樂在其中,因為她始終相信,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何榮峰聽著戴杏芬的叮囑,不免想起了家人,從這一刻開始,戴杏芬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戴姐姐就是自己的親姐姐。

何榮峰握著手中的十塊錢,感受到了戴姐姐真誠的關懷,在車上,他和身邊的兩位夥伴共同約定,賺到錢後一定會加倍奉還。

他記住了戴杏芬家中的地址,只盼望著自己有所成就後能再見大姐姐一面,回報她的恩情,二十年後,他完成了這一心愿。

在往後的時光中,何榮峰將戴姐姐的叮囑銘記在心,戴杏芬囑咐到,在外要講誠信,肯吃苦,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三人到達瀋陽後,得到了一位老鄉的幫助,為他們介紹了一份工作,誰知這位老鄉不靠譜,為他乾了兩個月的活,都沒有得到一分工資,他們察覺到事情有些蹊蹺,離開了這裡。

不久後,他們進入了一家家具廠工作,每月300塊錢的工資足夠三人生活,何榮峰三人踏實肯干,獲得一片贊聲。

何榮峰

在這之前,一幫四川人曾在瀋陽打工,不僅不安分守己,甚至做些坑蒙拐騙的勾當,敗壞了四川人的名聲,同時,也讓家具廠里的生意持續低迷。

何榮峰想要幫助工廠老闆渡過難關,重建四川人的聲譽,於是他與兩位夥伴商討奇招,打擊坑蒙拐騙之人,在他的帶領下,工廠內部人員大量調整,讓家具廠"煥然一新"。

經過這一次活動,何榮峰在廠里建立了很高的威信,獲得了廠內老人的讚美和支持。幾年後,何榮峰熟練掌握了場內技術,自己的管理能力也有所提升,並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工廠。

十幾年的時間,何榮峰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小伙子成為了家具廠和油漆廠的老闆,即使時間流逝,何榮峰也永遠無法忘記曾經那個熱心幫助他的戴姐姐。

他一直銘記戴杏芬家中的地址,多次嘗試寫信聯繫,卻未能成功,可他不會放棄尋找,因為如今的成功,正是因為戴姐姐的熱心幫助。

創業過程中,何榮峰始終將戴杏芬的叮囑銘記在心,十幾年來,他一直堅守講誠信,肯吃苦的人生信條,成為了如今的何老闆。

何榮峰

無論多麼成功,無論多少財富,何榮峰都不忘初心,一一實現了自己的承諾,將父親欠下的債務如數返還,讓母親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唯一遺憾的是,何榮峰一直在尋找的戴姐姐杳無音訊,他曾嘗試過親自前往仙居縣楊府村尋找,但時事變遷,戴家早已搬離了此處。

即使這樣,何榮峰也沒有放棄,只要見到浙江人,他就會拜託對方留意戴杏芬的消息,一有音信,立即電話通知他。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何榮峰從一位浙江生意夥伴那裡得知了戴杏芬的消息,立即打通了戴姐姐的電話。

時隔二十年,戴姐姐早已無法確認電話那頭叫自己"姐姐"的人是誰,直到何榮峰講述了20年前的事情,戴杏芬才恍然大悟。

打通電話後,何榮峰連夜訂了機票飛往浙江,見到了自己的恩人——戴姐姐,戴杏芬不敢相信,曾經的毛頭小伙,如今已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這20年,不僅改變了何榮峰,也改變了戴杏芬,戴杏芬不再繼續做會計,而是選擇在當地開一個小麵館,自己經營生意。

自那以後,何榮峰與戴杏芬兩人親如姐弟,為了感謝戴杏芬,何榮峰遞給了戴姐姐一張一百萬的支票,但戴姐姐拒絕了,她說幫助他人並不是為了獲取報酬,而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

何榮峰和戴杏芬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戴杏芬的故事溫暖了何榮峰,也溫暖了每一個在困難期間獲得幫助的人。

二十年間,戴杏芬從未停止過幫助他人,也從未想過得到回報,在她看來,助人就是助己,幫助他人獲得快樂的同時,自己會獲得更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