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供大作《雙十一之旅》,「所有APP的終點都是淘寶」正在上映
真的很懷疑傳說中哆啦A夢的任意門已經造出來了,且已經被一些公司投入使用。
不然無法解釋最近無數人正在經歷的現狀——
無論你在手機上點開啥,都會在開屏瞬間跳轉到購物軟體。
整個網際網路上仿佛密密麻麻散布著它們的任意門,讓人知道什麼叫做當代賽博羅馬。
「最近不敢出門,
擔心下一秒跳轉淘寶」
開屏廣告、跳轉其他平台這些招數,大家之前也不是沒見識過。
不少人對此都麻了,遇上後也不罵人也不折騰,只是默默切換回原有軟體。
可近期或許是由於購物節臨近,各方宣傳勢頭猛漲,許多人都感受到跳轉購物的廣告出現頻率遠比過去頻繁,且愈發離譜。
之前可能十個廣告里有倆是電商APP,如今變成了十個里有二十。
因為頁面跳轉到下一個App後,很可能發現那還有下一個活動頁面跳轉在等著你。
甚至在你正在吐槽跳轉太多時也依舊不停歇。
你罵你的,它跳它的。
這些天打開手機都覺得,這雙十一購物節仿佛不是給人過的,而是給那些手機軟體過的——
因為它們的購物慾望顯然比我強。
我還沒想打開淘寶,它們早已先一步點開;我還沒想好要買啥東西,它們倒是每天都幫我打開不同商品連結。仿佛一隻邊牧自己點進了狗糧網店、選好口味後,再吧手機交還給主人等待付錢下單。不同軟體跳轉的介面還不一樣,聽歌軟體今天想買衝鋒衣,社交軟體想買25號煙薯,網盤軟體想買一萬八千塊的洗烘一體機。
而它們的家長我,捧著路邊攤8塊錢的煎餅果子,看到這一切時脫口而出:「我看你像個洗烘一體機。」
那一刻終於理解,為什麼這句話能成為中國家長界的國罵。
有的時候感受也會反過來,它們像我的家長,而我像民事法庭外等待爸媽離婚判決的娃。
不到廣告正式跳轉的那一刻,都不知道自己今天是被判給了誰,是某寶、某東、還是某多多。
via @追風箏的人
《愛情公寓》要是放到今天拍,「親愛的展博,當你看到這封信時」的下一句就不會是「我已經在去機場的路上」,而應該是「我已經跳轉淘寶」。
《鈴芽之旅》要是今天才創作,女主角打開門後看到的就不會是異世界的天空,而是「太好逛了吧!」
從此大學生每年11月份前後請假理由都變多了:
老師不是我不想上課,是一開宿舍門就跳轉了。
平常用手機這也卡那也卡,可偏偏跳轉購物軟體那刻,它快得身價都追不上了。
更加重這煩人體驗的是,跳轉後的頁面也往往不是什麼善茬。
那些活動節目通常會如迷宮般彎彎繞繞,如剛出窯的瓦盆一套又一套。
總是得按下兩三次返回鍵才能真正退出,期間還得叉掉螢幕中上下左右冒出來的層層彈窗,最後才能回到原本的正軌上。
當然,很多時候會回不到正軌。
前兩天我在地鐵口打車時親眼見證,身旁的男生點開地圖軟體後被跳轉購物活動介面,情不自禁地原地站在那刷了五分鐘。
我自己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原本是要打開記帳軟體,十分鐘後下單了一箱抽紙。
跳轉的套路越發離譜
許多網友在意識到最近刷手機容易跳轉後,開始想辦法主動對抗。
怎麼說自己也是網際網路時代生人,什麼大場面小場面沒見過,還整頓不了小小的開屏跳轉了?
不少人原本的想像里,常見的開屏廣告套路無非三種:點擊、上下滑、搖一搖。
似乎只要避開觸發這三種手勢操作,就能躲掉跳轉至廣告介面的命運。可實踐後才發現沒那麼簡單——
開屏廣告們的套路,已經進化到了某種令人髮指的程度。
2021年工信部啟動過一次關於開屏彈窗信息的集中整治,要求APP開屏廣告必須明確展示【跳過】按鈕。
儘管規定擺在這,市面上還是有一部分廣告遊走在灰色地帶。把【跳過】按鈕設置成和背景相似的顏色,使人不容易察覺。又或是把按鈕設計得特別小,面積只有小拇指蓋的四分之一,令你哪怕察覺了也不敢輕易下手去點。
這種視覺迷惑只能算是初級戰術,更高級的獵手們往往敢於堂堂正正地擺出清晰的【跳過】。但是吧——
「用戶想不想點跳過,是用戶的態度;能不能讓用戶點到,就是廣告的本事。」
開屏廣告往往會設置各種機制,絞盡腦汁地讓用戶就不可能跳過,讓那個明晃晃的按鈕猶如水中月、鏡中花,可望而不可即。
比如目前最常見的觸發影響機制「搖一搖」,名為「搖」,實為「動」。
「搖一搖」剛出現時,人們以為它的靈敏程度是經常打瞌睡的小區保安大爺級別。得哐哐哐敲保安室窗戶、大爺才能醒過來,打開通往廣告頁面的大門。
結果後來發現,它是《魷魚遊戲》里的這玩意兒
一旦監測到人類有丁點風吹草動,立刻啟動廣告彈窗的高速掃射。
很多時候單手拿手機,如果要用指頭去夠位於邊角的【跳過】按鈕,難免需要微微傾斜手掌。
可往往這一點「微微傾斜」,就足以觸發警報。
敏感得讓人覺得它急需一個心理醫生,抱抱它吧,它快碎了跳轉了。
一些網友都開始懷疑「搖一搖」會不會只是騙人的幌子,覺得自己已經非常靜止,但還是觸發了跳轉廣告。有時手機只是被安靜地平放在桌面,點開某些軟體後卻依舊會閃入廣告介面。「來來來你告訴我此刻手機檢測到了什麼動靜觸發『搖一搖』?」
「是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嗎?」
還得感謝廣告商們開發調試這個功能呢。
不然的話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咱這幾百米範圍內都有可能定位出錯、導航不準的手機,原來可以察覺幾毫米的搖動。
且根據網友們的前線「戰報」,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了許多「搖一搖」的後代。有繼承「搖一搖」姓氏的「扭一扭」,被人質疑是否會更容易觸發
via @Dcreek
有看一眼都無語的「手機前傾」跳轉,稍有不測就被廣告拐跑。
有了前傾方向,左右方向自然也不能少,普通人的手被360°全面包抄。
智慧型手機、穿戴智能設備再發展下去,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變成呼吸跳轉、心率跳轉。
「檢測到您的心臟跳動,為你跳轉商品活動頁。」
與開屏廣告鬥智斗勇,
然後呢?
2021年工信部對開屏彈窗信息進行集中整治的通告里,用了這麼幾句話歸納當時開屏廣告的亂象:「彈窗信息標識近於無形,關閉按鈕小茹螻蟻,頁面偽裝瞞天過海,誘導點擊暗度陳倉。」
這些亂象有的好了,有的沒變,又或是變化後以其他面貌捲土重來。
面對這些煩人的開屏廣告我們並非無計可施,有的廣告跳轉可通過關閉對軟體的相關授權阻止。比如關掉APP對加速度傳感器信息的獲取,或是關閉陀螺儀功能,就有可能限制「搖一搖」跳轉,讓軟體無法感知你搖了沒。有的手機帶有「應用鎖」功能,把它用在購物軟體上後,其他軟體哪怕跳轉了也無法直接打開購物介面,需要單獨解鎖。
這樣至少能免掉跳轉成功後的煩人操作。
可一切問題的根源在於,廣告的花樣是無窮無盡的。
普通人總不能每下一個軟體後還單獨費心思因地制宜,給不同的開屏廣告設定不同的權限。
倘若真的耗心力這麼做了,也難保開屏廣告套路不會更新,讓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費。
且有些時候,「對抗」本身也是廣告目的的一部分。
當你面對「搖一搖」跳轉屏息凝神、迅速撤離雙手,靜靜地盯著螢幕等待5秒、生怕觸發跳轉。
它其實就已經達成了讓你看宣傳信息5秒的基礎目的。
而當你試圖快速點掉【跳過】按鈕、進入軟體頁面時,視線在廣告上搜尋「跳過」字眼時,宣傳信息多少也會淌進大腦。
網際網路廣告本就有無孔不入的特點。
近些年智能應用與算法的進步,更是讓它得以愈發悄無聲息地侵占生活、直至無處不在。
普通地刷微博熱帖,裡面可能就夾雜著一條商品廣告,偽裝得極好,仿佛就是一條常規的有趣微博。要是沒細看,很可能會以為那句跳轉連結是更常見的「點擊跳轉原貼」。
還有人反饋自己的智能音箱也開始播報購物相關廣告。你讓它放首歌、問它幾點了,它回答前先像說貫口相聲般來段固定話術,自己還無可奈何。
調侃稱這就像科幻小說里的「AI造反」。
今年三月份,名為「超媒很芒」的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頒獎文章,其中為一位運營員工頒發「2022年度金芒員工一等獎」。
他獲獎的理由,是帶領團隊推出了「搖一搖」「滑動」等互動廣告。頒獎詞里介紹到,當時由於政策限制、行業內開屏廣告點擊率普遍銳減,團隊開發的這些互動廣告幫助維持住了原先的點擊率。
「更是開行業先河,引得網際網路平台紛紛效仿。」
這篇文章發出後一度引發熱議與眾怒,網友們憤怒質疑。也有相關行業打工人表示無奈,工作壓力派下來後總不能撂攤子不做。
科幻小說里,往往是某個技術出現了跨時代進步,才有可能令AI覺醒造反、算法壓制人類。可你看,在現實世界裡,哪怕沒有科技的跨時代質變,我們也依舊面臨著被壓制的困局。社會是一個斗獸場,從古至今如此,絞殺的鞭子握在同類手中。廣告也好,普通的新聞消息也罷。
在被信息圍剿生活的鏈條中,普通人始終且只能處於被動接受地位,其實才是最令人心底發寒的問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