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 「人機合一:機器人藝術時代」展覽在798CUBE正式開幕,並於1月13日起正式向公眾開放。
本次展覽由北京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主辦、798CUBE 承辦,聚焦人與機器在藝術創作中的交融與共生,為觀眾呈現一場「藝術+科技」的精彩視聽體驗,探索機器人藝術時代的無限可能。
34組活躍藝術家,聯袂探秘人機合一的未來世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正積極探索如何通過AI技術改變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以GPT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讓人機創作的文化經濟、版權方式、職業身份、社會結構等問題發生重大的變革,形成一個顛覆性的價值觀衝擊。
「人機合一」展覽策展人張海濤以人工智慧為楔,集中、系統性地為觀眾呈現34位(組)藝術家的42件(組)作品,探討在人工智慧、元宇宙技術突飛猛進的當下,機器與人類之間的共生關係:人類、機器、社會、自然如何共處,才能營造人機合一的未來世?AI與未來人文主義、自然主義、科學主義如何在矛盾中獲得共識?
「人機合一:機器人藝術時代」,展覽現場,798CUBE,2024 。
3大單元,探討人機邊界核心話題
展覽以「人形機器人:人機語言」、「超人機器:仿生人生」、「非人形機器人:自動自然」三個單元,向觀眾展示以不同媒介技術為載體的機器人藝術形式。
在「人形機器人:人機語言」單元中,藝術家通過人形機器人表現後人類社會化、終極技術倫理關係,如AI意識、機器人隱私、職業取代、信息泛濫等邊界話題,探討未來機器人的情感、想像力、自我學習、潛意識及反思意識等核心話題。
林萬山,《耕魂乙》, 「人機合一:機器人藝術時代」,展覽現場,798CUBE ,2024 。
徐戈,《另一個無名的亞當(機械版)》, 「人機合一:機器人藝術時代」,展覽現場,798CUBE,2024 。
牛艷寒,《一個惶恐不安的時刻》,「人機合一:機器人藝術時代」,展覽現場,798CUBE,2024。
高峰,《造神計劃》,「人機合一:機器人藝術時代」,展覽現場,798CUBE,2024。
「超人機器:仿生人生」單元是以增生的肢體或器官仿生作為主體符號,討論超 越人類自然機能的人機合一機器,啟發觀眾對人類精神的永生和人機新型融合情感倫理關係的思考。
陳子健,《後設器官》, 「人機合一:機器人藝術時代」,展覽現場,798CUBE,2024。
唐克揚,《機器人宅》,「人機合一:機器人藝術時代」,展覽現場,798CUBE,2024。
李杭,《模仿遊戲》,「人機合一:機器人藝術時代」,展覽現場,798CUBE,2024。
蘇永健、吟光,《心術》,「人機合一:機器人藝術時代」,展覽現場,798CUBE,2024。
「非人形機器人:自動自然」單元中的藝術作品,則以非人形機器人為主體符號,藉助生命永動的延展性和寓言性,探尋碳基智能和矽基智能的圖靈邊界,以及自然原始動力融合跨界的特徵。
譚淦泉,《隱私奏鳴曲》,「人機合一:機器人藝術時代」,展覽現場,798CUBE,2024。
呂連濤,《一排腿 》,「人機合一:機器人藝術時代」,展覽現場,798CUBE,2024。
策展人張海濤認為,本次展覽以「人機合一」為主題,以機器人藝術形式深入探討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的關係,這與 798CUBE「藝術+科技」的定位高度契合。798CUBE執行館長李東妊表示,「這種契合不僅體現在對人與機器人關係的深度思考,更在於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正如798CUBE『Into the Unknown』的理念。我們希望這次展覽能夠促使人們思考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並塑造未來社會。798CUBE也為藝術家、科學家與公眾 三者提供了一個創造的空間,共同探索機器人與人的創造性潛力,以及這些技術如何啟發新的藝術表現形式。」
此外,798CUBE與中信出版集團攜手,邀請「未來學家」凱文·凱利分享其對展覽話題的獨特見解,並聯手本次展覽的戰略合作夥伴、科技創投媒體36氪,對這場科技藝術視聽盛宴進行深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