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司空高乾被殺,權臣高歡聞訊大哭,然而背後的真相竟是這樣

2024-01-15     阿斗愛

原標題:北魏司空高幹被殺,權臣高歡聞訊大哭,然而背後的真相竟是這樣

中國古代尤其是皇朝末年,經常出現臣強主弱的局面,傀儡皇帝和權勢大臣都巴不得拉攏有能力的大臣們為自己所用。然而,有這麼一位大臣,竟然被雙方同時拋棄,並被雙方不約而同地錘死。

這個大臣就是北魏末年的高幹。

高幹生性聰明有悟性,英俊偉岸有智略,聲音儀容都出眾,進退舉止文雅,但其實年輕的時候也是個屢次犯法的惡少,身為長子,經常帶著三弟高昂胡作非為,甚至做出求婚不得就強上的禽獸之舉,連累自己的父親高翼多次下獄,氣得老高大罵自己死了都要沒人下葬了。

高幹真正認定的朋友是爾朱榮立為皇帝史稱孝莊帝的長樂王元子攸,這位新帝遙除高乾龍驤將軍、通直散騎常侍。高幹覺得爾朱榮胡亂殺人,天下必亂,乾脆自己下場帶著流民起事,還拜了民變大佬葛榮的碼頭,屢敗齊州官軍。孝莊帝派人招安,高幹兄弟投降,高幹受任為給事黃門侍郎,兼武衛將軍。

爾朱榮說,哪有讓叛臣當近要官職的道理?孝莊帝不得不讓高幹走人。高幹回家招納驍勇,以射獵自娛。

然而這一去就是永別,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弒君了。爾朱兆派監軍孫白鷂(或作孫白雞)帶百餘騎去冀州,詐稱徵用馬匹,想等高幹兄弟來送馬就把他們抓起來。高幹早有預料,秘密與和爾朱榮有殺父之仇的前河內太守封隆之合謀,封隆之欣然同意。於是高幹與高昂召集壯士,襲據州城,傳檄州郡,射殺孫白鷂,擒刺史元嶷,於葛榮殿為孝莊帝舉哀,三軍縞素。高幹升壇誓眾,辭氣激揚,涕淚交下,將士莫不哀憤。眾人要推高翼為王,高翼推辭不如封隆之,於是眾人推封隆之為大都督權行州事。高幹拜幽州刺史劉靈助為老大,互相呼應。

不久,劉靈助敗亡,高翼也去世,臨終囑咐高幹兄弟早圖爾朱兆兄弟,以報國家。然而這時,爾朱榮舊將晉州刺史高歡卻出兵山東,聲言要討伐高幹,一時間人心惶惶。

高幹卻指出高歡不是久居人下之人,事情沒那麼簡單,並與封隆之之子封子繪率十數騎在滏陽關口迎接,對高歡分析時局,言辭慷慨,說願意以本州人財襄助高歡,果然得到了高歡的賞識器重,乃至同帳寢宿。高歡還和他攀親戚,不知道是不是對了家譜,他雖然比高幹大一歲,卻呼高幹為叔父。後來前南趙郡太守李元忠也來迎接高歡,高歡還裝傻說高幹兄弟不合作,李元忠說這不可能。

由於高幹的合作,高歡得到了冀州。高昂聞訊,認為高幹是婦人之舉,竟然給自己的親哥送去布裙。

高歡想擁立一位皇帝讓自己師出有名,在高幹的共同參謀下,立宗室勃海太守元朗為帝,高幹以定策之功拜侍中、司空。

這時候的高歡實力有限,想立皇帝也只能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找人,哪怕元朗連個爵位都沒有,也沒挑選的餘地。後來高歡打敗了爾朱氏,就覺得世系疏遠的元朗難以服眾,而爾朱氏所立的節閔帝是現成的皇帝,也許可以繼續尊奉,便派僕射魏蘭根觀察節閔帝為人。魏蘭根怕節閔帝神采高明,日後難制,與高幹兄弟及黃門侍郎崔凌強調節閔帝系爾朱氏所立,共勸高歡為了師出有名,不能擁立爾朱氏所立的皇帝,最終高歡將元朗和節閔帝一併廢黜,擁立了孝武帝。

孝武帝登基後,恢復了高幹的司空一職。史書沒有記載高幹的司空啥時候因何被罷免。高幹上表辭職,說自己先前喪父的時候沒有守孝三年,現在想補上。孝武帝於是免其侍中,仍為司空,封長樂郡公,食邑一千戶。高翼生前封樂城縣侯,高幹如果襲爵也只是侯爵,這下升級了。

但高幹卻高興不起來,原來他請辭只是做姿態,根本沒想到孝武帝會同意!突然就從中樞大員變成了閒人!

然而有一天,孝武帝在華林園請客吃飯的時候,卻單獨留下高幹,大讚高幹世代忠良,本人也有大功,名為君臣,義同兄弟,不如訂立盟約?

等孝武帝自己招募了大約一千人的軍隊,高幹才意識到孝武帝這是在自我武裝,目的必然是擺脫高歡的控制,將來一旦有情況發生,我高幹可怎麼把自己摘出去?便向高歡告密。

當時高歡採取的是本人出鎮晉陽,遙控朝廷的掌權模式,所以本人並不在京城。他召高幹去晉陽談論時事,高幹便勸高歡受禪稱帝,高歡用袖子掩住高幹的嘴,說:「不要妄言,我讓叔父重新擔任侍中,門下省的事就託付給你了。」於是屢次請求,但孝武帝始終沒有下詔復拜高幹為侍中。

高幹感覺到孝武帝對他的信任動搖了,那就只能抱緊高歡的大腿。他秘密請求高歡讓他出鎮徐州,於是被除驃騎大將軍、使持節、都督三徐諸軍事、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

如果一切順利,高幹就能暫時脫離險境,甚至東山再起。然而,他沒機會了——他奉命回到了他心心念念想回去的門下省,卻不是以他希望的方式。

孝武帝確定了高幹出賣自己,既然你不仁,休怪我不義。他也告訴高歡:你只知道高幹向你出賣我,卻不知道高乾和我也有盟約,他今天能背叛我,明天也能背叛你!

高歡知道高幹竟然背著自己和皇帝結盟,也惱了,把高幹前後談論時局的文書也整理打包送給了孝武帝。

孝武帝在門下省召見高幹,不是為了讓他復出,而是命他和高歡的使者對質,並且當著高歡的使者曆數高幹的過失。

高幹說:「我以身奉國,義盡忠貞,陛下自己另有打算,卻說我反覆。皇帝把罪責都推在我身上,我還能逃命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功大身危,自古如此。如果死後有知覺,我也不負孝莊帝。」

是啊,我高幹的朋友只有孝莊帝,我想保護的也只有孝莊帝,但孝莊帝已經死了,其他的皇帝是我高幹的什麼人?我高幹為什麼要效忠他們?

孝武帝命武衛將軍元整監刑,就在門下省將高幹賜死。元整問高幹是否要作家書,高幹說兄弟在別處此次必受波及難以保全,兒子還小沒見識,覆巢之下無完卵,所以沒話可說。高幹臨死神色不變,見者莫不嘆惜。

由於窗戶紙已經捅破,高歡與孝武帝也終於決裂。高歡討伐孝武帝的手下斛斯椿時,對高昂說:「如果早用司空的策略,豈有今日此舉!」

因為孝武帝出奔關中投靠了大佬宇文泰,高歡只能另立皇帝,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分別由高歡和宇文泰掌權。

東魏天平初年,贈高幹使持節、都督冀定滄瀛幽齊徐青光兗十州軍事、太師、錄尚書事、冀州刺史,諡文昭,由高幹長子高繼叔襲祖父爵為樂城縣侯,第二子高呂兒襲高幹爵(哥哥侯弟弟公,求哥哥的心理陰影面積)。再後來高慎叛投西魏,高歡也因高幹為勛臣,免高幹一門連坐。高歡後人建立北齊後,追封高歡為皇帝,皇建元年(560年),高歡子齊孝昭帝高演詔令將高幹等十二人合祭於高歡之廟。

如此種種,足見高歡及其子孫對高幹充滿了懷念和惋惜。

然而,這真的是高歡的真實態度嗎?

宇文泰得到皇帝的支持,就傳檄方鎮,說高歡秘密向朝廷告發高幹,是要借朝廷之手殺高幹滅口,掩蓋自己的不臣之心;孝武帝自己也在事發當時就派舍人溫子升寫敕書問責高歡:你為什麼對高昂說「你哥枉死」?難道殺高幹只是朕一個人的意思嗎?

《北史》《北齊書》在高幹本傳很直接地說:

但以非潁川元從,異豐沛故人,腹心之寄,有所未允。露其啟疏,假手天誅,枉濫之極,莫過於此。

說高幹有勤王之志,也是高歡的創業功臣,但終究不是高歡的嫡系,也就不能成為高歡的心腹,所以成為了高歡借刀殺人的犧牲品。

只有殺掉高幹,才能兼并高幹的勢力。

至於高慎和高昂,且不說有可能蒙在鼓裡,就算他們看穿了真相,又能如何呢?自己已經成為了皇帝的追殺對象,再與高歡為敵對他們有什麼好處?能讓高幹活過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0d7d69456d1fc927eba069c6a7388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