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部公認科幻經典,你看過幾部?

2023-10-23     Mtime時光網

原標題:9部公認科幻經典,你看過幾部?

9部公認科幻經典,你看過幾部?

時光撰稿人 | Cocteau

雨果獎剛剛在一年一度的世界科幻大會上揭曉,作為科幻領域的最高獎項,自從上世紀50年代起,每年都會從英語世界的出版作品中,由科幻粉絲一票票選出當年的最佳作品。

而作為最能體現電影工業實力的電影類型,科幻片一直是最令人遐想,同時也是造價最為昂貴、工業水準要求最高的一類電影。

不僅如此,優秀的科幻片除了工業基礎外,最核心的還是科幻概念的支持。

《銀翼殺手》同樣改編自菲利普·迪克的經典小說

回顧那些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科幻片,高概念意味著對人類未來發展合乎邏輯的嚴肅想像,同時也驚醒著大眾與科學家們技術發展可能帶來的倫理、道德、社會性的問題。

文學自然而然的,成為科幻片最優質、最靠譜、最安全的靈感來源,更別提一部優秀作品的改編本身,就已經是一個適合營銷的話題,一種對於資本投入風險較低的選擇。

自然地,雨果獎獲獎作品影視化是一個非常合理的選擇。

今天就和大家盤點下獲得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的作品翻拍的科幻電影、劇集,其中不乏科幻影視經典。

《華氏451度》

原作者:雷·布拉德伯里

獲獎年份:1954年

影視化年份:1966年、2018年

華氏451度是紙的燃點,原版小說構建了一個未來的反烏托邦社會,這裡書籍是被禁止的,讀書更是重罪,消防員的任務不是滅火,而是焚書和抓捕藏書、讀書的人。

這種極端社會自然也出現了反叛者,有位消防員在覺醒後,偷偷加入了地下「讀書會」,這裡的每個人都在書被燒掉前背完一本書,以防止知識和文化徹底滅絕。

1966年,法國電影新浪潮的旗手弗朗索瓦·特呂弗第一次將影片拍攝為電影,這也是他個人的第一部彩色電影。

影片也入圍了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只不過影片本身單一的還原了原著的情節,其他方面沒有施展太多導演的個人風格,也沒有成為特呂弗的代表作。

2018年,HBO拍攝了電視電影版《華氏451度》,但太多類型元素的加入,並沒有使影片得到太好的口碑。

《星河戰隊》(星河傘兵)

原作者:羅伯特·海因萊因

獲獎年份:1960年

影視化年份:1997年

本書是獲得雨果獎最多的作家羅伯特·海因萊因的代表作,講述地球聯邦機動步兵團在外星與蟲族展開星際戰爭的故事。

其中因對政治體制的描寫,地球聯邦有一定軍國主義色彩,這場戰爭本身也是一場殖民戰爭。

另外小說中外骨骼裝甲的描寫,對後來的科幻電影、小說、遊戲、漫畫有著深遠的影響。

1997年,著名導演保羅·范霍文將這部經典小說搬上銀幕,但對小說內容做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尤其是對其軍國主義色彩進行了反諷,同時刪掉了經典的外骨骼裝甲設定。

影片激烈的外星戰爭場面也一直被科幻影迷津津樂道,而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後公眾更加意識到了這部影片對現實、政治、戰爭的深謀遠慮。

《高堡奇人》

原作者:菲利普·迪克

獲獎年份:1963年

影視化年份:2015年

《高堡奇人》是著名科幻小說作家菲利普·迪克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歷史架空小說,書中設定二戰時期的軸心國擊敗了同盟國,美國向納粹德國和日本投降。

故事假定了美國未能從經濟大蕭條中復甦,不得已開始實施孤立主義,歐洲被納粹蠶食,蘇聯面對德國和日本的夾擊最終落敗,義大利則在非洲一路絕塵。

亞非大陸被軸心國瓜分後,美國也漸漸處於下風,最終於1947年投降,被德國和日本瓜分分別成立傀儡政權。

隨著戰爭結束,德日這兩個盟友卻互不相容,最終世界陷入冷戰中。

這麼有噱頭的題材實在太適合影視化了。

2015年,亞馬遜將《高堡奇人》影視化,共推出四季,較為忠實的還原了小說中的情節,但一些細節還是被觀眾所詬病。

《安德的遊戲》

作者:奧森·斯科特·卡德

獲獎年份:1986年

影視化年份:2013年

不少科幻小說和軍事小說交集很深,《安德的遊戲》就是這類。

小說設定在近未來,人類面對外星生物蟲族的毀滅性威脅,為了應對這場戰爭,人類招募天才少年進入國際艦隊接受軍事訓練,為未來培養指揮官。

男主角安德才智出眾,六歲即進入戰鬥學校,在經歷了嚴苛的訓練和內卷後,十一歲的他面臨最終的戰鬥模擬考試。

為了在考試中勝利,在模擬戰爭中他利用大範圍滅絕武器「設備醫生」進行殘酷屠殺,將蟲族主星毀滅。

但結束後他才知道所謂的「考試」是真正的戰爭,他成為所謂的英雄,但也被政治利用,心裡陷入崩潰。

《安德的遊戲》不僅雨果獎、星雲獎雙雙摘得最高獎,還因對戰爭的思考、對軍營生活的描繪、對領導力的展現,被美國海軍列入低位階學員的推薦書單。

2013年,《安德的遊戲》被搬上銀幕,影片整體製作水準尚可,但對人性的挖掘、對軍營生活的展示都顯得非常侷促,最終票房落敗,影片續集也擱淺。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作者:J·K·羅琳

獲獎年份:2001年

影視化年份:2005年

相信這個系列不需要做過多介紹,值得一提的是,雨果獎的評獎範圍除了科幻小說外,其實也是包含奇幻小說的。

電影版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與小說版還是有很多細節上的修改,比如小精靈多比與閃閃在電影里被完全刪除、魁地奇世界盃被刪除等等。

儘管如此,電影依然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表現,全球收穫票房8.96億美元。

《美國眾神》

作者:尼爾·蓋曼

獲獎年份:2002年

影視化年份:2017年

《美國眾神》也是一部奇幻色彩濃重的小說,同時完成星雲獎和雨果獎雙殺。結合了美國文化元素,以及多文化背景的神話傳說。

故事設定眾神移民來到美國,現代人們信仰弱化,舊神的力量也隨之弱化。

與之相對人們更信仰酒精、明星、媒體、毒品,代表這些勢力的新神崛起,舊神與新勢力,一場諸神之戰即將打響。

2017年,Starz頻道出品劇集版《美國眾神》播出,前後共推出三季,隨後因為收視不佳被取消。

《英倫魔法師》

作家:蘇珊娜·克拉克

獲獎年份:2005年

影視化年份:2015年

《英倫魔法師》可能是雨果獎獲獎作品中相對名氣較小的一部,本書是英國女作家蘇珊娜·克拉克的處女作,小說的背景設置在19世紀拿破崙時期的英國,但這是一個有魔法存在的世界。

BBC於2015年推出了七集迷你劇版的《英倫魔法師》,口碑不錯,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年度十大電視節目。

有評論家認為《英倫魔法師》是一部成人版的《哈利·波特》,並且是過去十年里最優秀最被低估的英劇之一。

《城與城》

作家:柴納·米耶維

獲獎年份:2010年

影視化年份:2018年

故事發送在架空的東歐城市Beszel,探長Tyador正在調查一起離奇兇殺案,他很快發現線索與另一座孿生城市Ul Qoma有關,兩座城市雙生卻被禁止互相聯繫。

隨著深入調查,Tyador發現了兩座城市的政治鬥爭,以及發現了兩座城市之間第三座傳說中城市的存在。

《城與城》改編難度較大,2018年由BBC推出了同名四集迷你劇,為了平衡劇情加入了一些無關緊要的角色,占據了大量敘事空間,難免整體口碑比較平庸。

《三體》

作家:劉慈欣

獲獎年份:2015年

影視化年份:2022年、2023年、2024年

《三體》在全球化的成功,標誌著中國科幻的崛起,故事想必不用過多介紹,和大家聊聊《三體》影視化的坎坷之路。

早在2016年,游族CEO孔二狗就拿下《三體》IP影視化版權,並轟轟烈烈投入拍攝,並邀請馮紹峰、張靜初、唐嫣、張翰等一線明星拍攝。

製作方坦誠影片已經拍完,但曝光部分概念圖和劇照後,引髮網友群嘲,據說內部看過電影的業內人士,也對影片報以悲觀態度。

成片質量差,資本的離開,加上關於游族眾多負面新聞加持下,電影版《三體》就這麼塵封至今。

動畫版《三體》於去年年底在B站推出,粗糙的建模,廣告的植入、敘事的混亂,讓網友甚至喊出了「消滅B站暴政,三體屬於奈飛」的口號。

由曾國祥指導的Netflix版的《三體》確實備受期待,但那還要等到2024年。而今年由張魯一、于和偉、王傳君主演的首部真人劇集《三體》,也獲得了不俗反響。

該劇選擇了保守但最不毀原著的改編方式,連對話都儘量和原作保持一致,同時這也填補了國產科幻劇集的空白,目前第二季已在拍攝籌備當中,值得繼續期待。

此外,我們也為大家盤點了雨果獎的一些經典獲獎作品,有興趣的幻迷朋友可以掃碼購買。

-END-

年度第一史詩大片,內地觀眾還能等到嗎?

比《疾速追殺》還狠的爽片,竟然完結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0b6e1570ea01e3877fec320f5906b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