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文人在評價民國時期的女性作者時曾經說過,沒有一個中國的中學生會不喜歡張愛玲。張愛玲筆下的生活,又夢幻又現實,而她所描寫的愛情又讓人魂牽夢繞,又讓人痛恨不已。這種矛盾的氣質迷一般的融合在了張愛玲的作品當中,讓她的文字對後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中學生正是處在喜歡幻想的年紀,或許更喜歡張愛玲這種風格的文字。
可是這樣一位影響深遠的女作家,她本人的一生卻是相當坎坷的。童年時期的不幸遭遇,給她的一生都埋上了陰影的伏筆。她嚮往一段熱烈真誠的愛情,可是愛情總是會給予她痛苦和背叛。她孤身一人逃到美國,原以為可以開始新的生活,卻不斷被現實打壓的無處可逃。
晚年時期她一個人孤獨的生活著,不敢與人交往,形容醜陋。1995年張愛玲在美國去世,臨終前她留下遺言,遺體馬上火化,不要讓任何一個人看到她的樣子。張愛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願望?她的一生又有著哪些悲慘的故事?
張愛玲出生在一個並不幸福的家庭,她的父母結婚並不是出於本意,所以婚後也沒有多少感情的支撐,很容易就因為一些生活上的矛盾而分道揚鑣。張愛玲一開始跟著父親生活,但是父親自從娶了個後媽之後,對張愛玲是百般不順,甚至對她動輒打罵,並且還剝奪了她讀書和學習的自由。
那個時候的張愛玲知道,後媽進門,就意味著後爹會產生。所以她從未對這樣一個與自己有著至親血脈關係的男人產生過任何的幻想,只希望她能聽到一點點作為父親的義務,為自己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幫助。可到了後期,這樣基本的義務父親都不想履行了。
張愛玲無選擇,只有從這個已經沒有任何愛意可言的家庭當中逃出去,去尋找已經出國的母親。那個時候她的母親回到了中國,也願意把手中的一筆錢省給張愛玲,讓她繼續讀書。可是母親後來也交了個小男朋友,對女兒也開始不聞不問。
眾所周知,原生家庭的不幸會對一個人一生的幸福造成影響,張愛玲的原生家庭,就讓她之後極度自卑,極度缺愛,遇到一個稍微對她好一點的男人,就盲目的與之開始生活。胡蘭成,恰好就是這樣一個造成了張愛玲悲劇的男人。
胡蘭成最開始是張愛玲的讀者,也可以說是粉絲,用盡了百般方法才把張愛玲追到手。可是兩人結婚之後,胡蘭成卻不懂得珍惜,反而給張愛玲帶來了背叛。因為胡蘭成工作的原因,張愛玲在國內甚至還背負了漢奸的罵名,只得遠走美國。
在美國,她以為自己可以開始新的生活,但是一切都並不如意。新找的丈夫賴雅並沒有給她的生活帶來任何幫助,反而還成為了張愛玲的拖累。她的文字風格在美國也並不受歡迎,那些曾經她引以為傲的作品。在美國無人問津。這一切不順意的開頭,註定了張愛玲在美國的生活會成為一場悲劇。
張愛玲曾經說過,在美國的許多年,除了最開始跟賴雅相處的那段歲月之外,都可以稱之為她生命中的噩夢。尤其是晚年時期,她孤身一人來到洛杉磯生活,苦悶整天圍繞在她的心頭,讓她無法從低沉的情緒中走出去。
那個時候的她不願意跟外人交往,不願意在家中接待客人,每天都把自己封閉在房間裡,誰也不見。她不想洗臉,不想梳妝打扮,因為她不知道自己做這些還有什麼意義。她一直相信女為悅己者容,可是如今的她哪兒還來什麼悅己者呢?
後來她開始厭惡孤獨,恐懼黑暗,所以她房間當中的電燈是白天黑夜都不能關的,晚上她也會在燈光的伴隨下入眠。如果哪一天她被封閉在黑暗當中,她可能會發瘋。而且家裡的電視機也同樣整日工作著,電視機中發出的那一點點聲響,讓她覺得自己還活著。
可能由於年輕時受過的罪太多,晚年時期的張愛玲渾身上下都是病,從牙齒到雙腳都有問題。她已經沒有力氣去治這些病了,哪怕這些病會讓自己越來越丑,她也再沒有力氣去收拾好一副全新的面目了。她好像瞬間就喪失了所有的生命力,孤獨的一個人躺在公寓當中等死。
生命最後的那段日子,我們都不知道張愛玲是怎樣度過的。我們只知道當警方發現她的屍體時,她就以一個孤獨老太太的姿態,獨自躺在公寓的客廳里,那麼可悲可憐。
在張愛玲的屍體旁邊,人們發現了她留下的遺書。「不要讓任何人看到我的遺體,馬上火化。不要舉辦任何的葬禮,把所有錢省下來,留給宋琪夫婦。」
之所以不讓別人看到她,是因為她完全能想像自己如今的面目是多麼可怕。一生驕傲的張愛玲,不想連最後一點體面都留不下。
她的遺書當中還提到了宋琪夫婦,要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留給她們,這是因為在她生活最黑暗的時候,是這一對朋友給了她最後一點溫暖和慰藉。
他們始終站在她的身旁,支持她寫作,並且幫她出版書籍。在她孤身一人生活時,朋友也經常發來問候,那一點點書信來往,也成為了她為數不多的和外人交往的見證。一個年少成名的女作家,兜兜轉轉,到最後只有這樣幾個朋友,不得不讓人感嘆一句造化弄人。
有很多朋友都想過,如果張愛玲幼年時期的原生家庭不是那個樣子,是不是她這一生的命運都會有所不同?也許吧,但是糾結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從她的遺言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曾經風光無限的女子最後的一點自尊。不讓別人見到她醜陋的樣子,那是她對生活蓋上的遮羞布,她還可以假裝自己仍然美好如初。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