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說的「清淡飲食」,不是喝粥吃菜!90%的人都做錯了

2022-06-22     健康160

原標題:醫生說的「清淡飲食」,不是喝粥吃菜!90%的人都做錯了

生活里,相信大家對這個場景很熟悉:

腸胃不舒服,家裡人給你說要清淡飲食;生病住院,醫生建議你要清淡飲食;大病初癒,你還是要清淡飲食。

就連夏天太熱沒胃口,不少人的想法也是吃的清淡一點就好多了……

而對於清淡飲食,很多朋友的做法都是「儘量吃素,不能吃肉」,或者就是熬一鍋清湯、煮一碗白粥。

其實,這樣的吃法不但不利於病情恢復,反而會造成營養失衡,導致體質下降。

那麼,為什麼醫生還要建議你清淡飲食呢?是不是我們對清淡飲食有什麼誤會?一起來看看吧。

一、

清淡飲食就是吃素嗎?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好,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慢性病發病率卻大幅上升。

據統計,中國高尿酸全國發病率13.3%,約有1.7億人;糖尿病有1.14億人、高血壓2億人、高血脂3億人……

大多數人都認為,飲食油膩、脂肪過多是造成四高疾病的主要元兇。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覺得應該飲食清淡,他們把吃肉視為洪水猛獸,而多吃素當成一種健康養生的生活方式。

可實際上,吃素並不等於清淡飲食。

相反地,吃素很難達到營養均衡,最易出現微量元素補充不足,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體質越來越差的情況。

我們知道,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水、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是人體的七大基本營養物質,缺一不可。

任何一類物質的缺少,都會導致身體營養的不均衡。

而醫生口中的「清淡飲食」,是指在營養充足並均衡的前提下,控制油、鹽、糖的攝入量,並不是只吃素。

之所以會有吃素有助於健康的假象,是因為素食者比肉食者更注意養生,很少有吸煙、喝酒、久坐不動等不良習慣。

而且一些衣食無憂的純素食主義者,會按餐服用營養師配的營養補充劑來保持健康。

然而那些被蠱惑的普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多人也沒有條件保證充足的營養搭配,來預防營養不良,身體反而越吃越差!

其次,清淡飲食也並不是「稀飯白粥」、「水煮青菜」這樣的「吃草」式飲食。

清淡飲食是相對於「肥汁厚味」而言的,大家都知道,這裡的「肥」指的是油膩的動物性食物,但很多人忽略了, 過多植物油的使用,也是「肥」。

也就是說,即使只吃菜,烹飪過程中放了過多的油,也不能算清淡飲食哦!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描述清淡飲食,那就是「少油、少糖、少鹽、忌重口味」+ 正確的烹飪方式。

現在,你明白清淡飲食和吃素的概念了嗎!

二、

為什麼生病了要飲食清淡?

你有沒有發現過,生活里我們一感冒、發燒、咳嗽肺炎、上吐下瀉,和身體有其他炎症時,不管醫生還是家裡人,都讓我們清淡飲食,減少食量。

按理來說,生病正應該多吃東西來補充身體缺失的營養,才能好的更快。

那為什麼生病了,反而要清淡飲食呢?

首先上文已經說過了,清淡飲食並非不吃肉,只吃素,而是「少油、少糖、少鹽、忌重口味」。

其次,清淡少食也是人體免疫功能自我調節後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人體的免疫功能,白細胞組成的防線是至關重要的一道關卡,而白細胞就存在於人體每天流動的血液當中。

身體中,血液就像河流一樣,每天奔騰不息,直到身體死亡的那天。

如同河流會裹挾泥沙流經各地一樣,血液也會攜帶著氧氣和各種由腸胃分解而來的營養物質。

當血液在全身流動的時候,它會把氧氣和各種營養物質送給身體的每個組織或器官,同時把二氧化碳這樣的廢料帶走。

如果我們在生病的時候,吃的很油膩,血液就會充分吸收營養,攜帶的氧氣和營養素也會趨於飽和。

同時,油膩的食物分解後也會產生很多血液垃圾,比如糖分變多,就會血糖升高,形成糖尿病;血脂太多,就會導致血管硬化、管腔狹窄等,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此時,血液里的白細胞工作效率就大大下降,對於路過的一切病菌、過敏原,甚至是體內產生的癌細胞,就會偶有疏漏。

相反,當我們身體生病後,如果保持飲食清淡、控制食量,血液中被分解的垃圾物質就減少了,白細胞的戰鬥力自然大大增強。

就如同我們運動前不能吃的太多、太油膩,只需要吃7到8分飽,就可以發揮出最佳水平一樣。

如此看來,清淡少食也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最重要的是,清淡飲食也是為了保護腸胃功能的正常,讓它們能夠規律的進行消化、分解食物的工作。

如果我們沒胃口,腸胃消化功能變差,人體就無法吸收足夠的營養去對抗疾病。

而清淡飲食,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對腸胃的刺激,從而對腸胃起到養護作用,消化道疾病的發生率也會降低,同時還能有清理腸道的效果。

三、

如何科學的清淡飲食?

清淡不等於無肉、無味、無油、單一,它應該是食材全面、營養均衡的。

同時,健康的烹飪方法最能體現食物的真味,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的營養成分。

所以想要真正的清淡飲食,科學合理才是王道。

1

保持食物的平衡性和多樣性

肉類菜能給我們提供優質蛋白質、豐富的脂肪酸和礦物質鐵等;素菜能提供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還有植物化學物質。

如果是想多吃點「好的」,也要儘量達到葷素1:1,最好是1:2的比例,並且保持平均攝入每天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具體到每天的飲食,推薦吃 3~4 種穀薯雜豆類主食,4~5 種蔬菜和水果,2~3 種肉蛋魚,2~3 種奶及奶製品、大豆、堅果等。

圖源:央視新聞

2

豐富主食,少油少鹽

現代生活中,許多人吃的都是精製加工的主食,包括現在的「精白細軟」米麵,可精加工的同時,許多營養成分也被加工沒了。

這裡建議多用粗糧和豆類當主食,注意粗細搭配,如在白米白面中加黑米、大豆等;

小編還提倡雜糧主食,如黑米、黃米、薯類等,這樣營養更豐富。

清淡飲食不僅要少油,更要保證多種油患者吃,比如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精鍊橄欖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最好經常換著吃,每日烹調用油以25克為宜。

炒菜時,可在菜肴快出鍋時加鹽,既保證味道又減少食鹽用量,成人每日攝入鹽量不超過5克。

除鹽之外,味精、雞精等增鮮產品,以及醬油、豆醬等所有鹹味調味品都含有大量鈉,應該要少吃。

3

管住嘴,邁開腿

長期堅持運動,能更好地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增加脂肪消耗,利於血糖、血壓、血脂控制。

年輕人的話,建議以有氧運動為主,比如跑步、騎車、游泳、爬山等運動。

中老年人的話視個人體能狀況,可以進行慢長跑、廣場舞等運動。

運動一定要持之以恆,不能隨便動幾下就夠了。

天天吃素,那不是「飲食清淡」,那是難為自己。

希望看了這篇文章的朋友別再犯傻,整天可憐兮兮的喝著無味粥,吃著白菜葉,學會正確的「清淡飲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02a8ae8c686bb98224d9bb127a7b1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