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與草銨膦,只是一字之差,有何區別?

2019-10-31     匯晟元

草甘膦與草銨膦,只是一字之差,而且如果發音不準的話,還真分不清。

在2015年之前,草銨膦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海外,國內需求不足1,000噸,全球總需求不足10,000噸。

2016年起,百草枯水劑被禁用,草甘膦面臨抗性,草銨膦獲得成長機會。2016年,我國草銨膦需求增至2,000噸以上,達到1萬升以上(200克/升計,下同)。

就這樣,作為草甘膦、百草枯之後的第三大滅生性除草劑,草銨膦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近兩年,草銨膦已儼然成為除草劑領域的新貴。基於對草銨膦的市場預期,企業之間進行了火熱的「登記競賽」。

作為一種全新成分除草劑,短短兩三年時間,草銨膦已發展成擁有近200個登記證的大產品。在廣東、海南等南方區域,以拜耳「保試達」、永農「百速頓」和威遠「紫電青霜」為代表的草銨膦品種推得比較好。

然而,很多農資經銷商朋友,對這兩個「兄弟」依然不是很清楚,不能很好的區分。

現將兩者的不同之處總結如下,供大家參考:

草甘膦和草銨膦的區別:

1、作用方式不同

草甘膦是甘氨酸類,作用機理——抑制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蛋白質合成受阻;草甘膦為內吸傳導型廣譜滅生性除草劑,通過莖葉傳導到地下部,對深根雜草的地下組織破壞力強,能達到一般農業機械無法達到的深度。

草胺膦是膦酸類,作用機理——積銨觸殺,抑制谷氨醯胺合成。草銨膦為膦酸類非選擇性傳導型除草劑,通過抑制谷氨酸合成酶這一植物的重要解毒酶作用,導致植物體內氮代謝紊亂,銨過量積累,葉綠體解體,從而使植物光合作用受抑制,最終導致雜草死亡。


2、傳導方式不一樣

草甘膦是內吸傳導滅生;

草胺膦是半內吸或內吸很弱無傳導的觸殺滅生。

3、除草效果不一樣

草甘膦一般要7~10天見效;

草胺膦一股為3天(正常氣溫)。

從除草速度、除草效果、控制雜草再生時期等方面看,草銨膦的田間表現都很優異,隨著草甘膦、百草枯的抗性雜草越來越嚴重,農民會因草銨膦卓越的防效及良好的環保性能而很易接受。對生態要求更安全的茶園、農場、綠色食品基地等,對草銨膦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4、除草範圍不同

草甘膦對160多種雜草有防除作用,包括單子葉和雙子葉、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植物,但它對部分多年惡性雜草防除效果不理想。對抗性惡性雜草如牛筋草、小飛蓬等,草甘膦效果不是很明顯;草甘膦一般不能用於淺根或根系暴露在外的作物如香菜、胡椒、葡萄、木瓜等;

草銨膦為廣譜、觸殺型、滅生型、非殘留除草劑,使用範圍很廣,草胺膦可以用在所有作物(只要不噴到作物上即可,行間施藥要加裝蓋或罩)。採用雜草莖葉定向噴霧處理,幾乎可以用於寬型種植的果樹、中耕作物、蔬菜和非耕地的雜草防除;能快速殺死100種以上的禾本科和闊葉雜草,特別是對耐受草甘膦的部分惡性雜草如牛筋草、馬齒筧、小飛蓬等效果非常好,成為禾本科與闊葉雜草的剋星。


5、安全性能不同

草甘膦一般藥後20~30天才可播種移栽;草甘膦是一種滅生性除草劑,使用不當會給農作物到來安全隱患,特別是用其防除田埂或果園雜草時,最易出現漂移留害,或者在使用後不及時清洗噴霧器械,結果在噴施其他農藥時,將含有殘留草甘膦的藥劑噴施到其他作物上,同樣造成藥害發生,特別是在水稻上產生藥害,輕者可造成稻葉失綠引起嚴重生長障礙,重者提早枯死,或不抽穗,或成畸形穗。

草胺膦在1~4天即可播種移栽。草銨膦低毒、安全、快速、環保、追肥增產,對土壤、作物根系和後茬作物無影響,持效期長,幾乎適用於所有作物除草,在土壤中易降解,對作物安全,不易漂移,更適用於在敏感期或霧滴漂移無法完全避免的玉米、水稻、大豆、茶園、果園等的除草使用。

匯晟元(huì shèng yuán)釋義

匯之本義為盛器,引申義有積聚、聚集等。

晟之本義為中午12點鐘的太陽,引申義有興盛、旺盛等。

元之本義根源,根本,引申義萬物之本原;

匯晟元旨在彙集多方智慧,興盛中國農業,以農技服務為元點,整合多方資源,聚焦產業融合。為農業產業鏈發展提供技術和信息服務。

為了更好的給各位粉絲帶來閱讀體驗,本頭條號一周內每天將專注於某一領域的農技知識、農業資訊等方面的文章。

匯晟元頭條號文章發布預告:

星期一、病蟲草害(病害、蟲害、雜草的防治)

星期二、農藥(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的使用方法)

星期三、肥料(復合肥、水溶肥、葉面肥、有機肥等的鑑別與使用技巧)

星期四、果樹(柑橘、蘋果、梨、葡萄、獼猴桃、櫻桃等的栽培管理技巧)

星期五、蔬菜(番茄、辣椒、茄子、黃瓜、馬鈴薯、白菜、蘿蔔等的栽培管理技巧)

星期六、大田作物(水稻、小麥、棉花等的栽培管理技巧)

星期天、綜合信息(新品種、補貼、政策、電商銷售等相關的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y3eIW4BMH2_cNUgNo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