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初入職場的管理者,這幾點內容你不得不知道

2019-12-20     喜馬拉雅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任何事情如果坐的太過,都會有雙面影響。競爭可能是好事,它會帶來高效,但也可能會帶來浪費。它讓屬於一方的人更加團結和親密;但是,讓處於對手位置上的人對立,甚至會仇視。

無處不在

競爭無處不在,你鼓不鼓勵,它都會有。因為競爭是人的天性,不可避免。大自然里,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有競爭天性,即便是植物,也在競爭。

不管你鼓勵與否,甚至是否願意,競爭都會永遠存在。既然競爭無處不在,我覺得你就不用怕,怕其實也沒用,你只能好好利用它。

比如在微信發布之前,騰訊內部其實有三個團隊,在同時開發相類似的產品。騰訊沒有說不許競爭,而是決定做各做各的,哪個團隊先跑出來,就讓哪個團隊的產品先上線,並且享有騰訊的流量加持。

最終,廣州團隊比其他部門早了一個月,開發出了微信,就贏了這場內部競爭。

所以,競爭對企業和個人最大的益處,其實是克服惰性。要不是後面有人一直追著你,估計你也就晃晃悠悠、邊走邊停、得過且過了。

負面影響

也有那種公司的內部激烈競爭,最後反而影響了結果。那原因是什麼呢?原因是規則不透明,競爭變成了私下的相互拆台和相互攻擊。

我們都說「明爭暗鬥」,明里是競爭,暗裡是鬥爭。所以要避免競爭帶來的負面效應,最重要的機制是公開透明。

你的下屬都來跟你打小報告,你要浪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要判斷雙方的動機,他說的真話假話。所有人想的其實都是打擊別人,而不是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

公開透明的機制,不僅所有的項目信息、決策過程,都儘可能透明;就是連高管和員工的薪資,都透明化。這種文化其中一個好處就是遏制了鬥爭,激勵了競爭。

贏了的人當然要獎勵,但是輸了的人,其實已經受到了最大的懲罰,就是失敗本身,沒有必要再進行任何額外的吊打。

總結一下。第一,作為一個管理者,應該鼓勵下屬競爭,而避免下屬鬥爭。當然,什麼是競爭,什麼是鬥爭?考驗的是你的管理藝術。

第二,競爭的機制、規則、原因,都要透明,不要為了競爭而競爭。

第三,客觀看待競爭當中的落敗者,不是失敗就得離開,而是幫他找到更好的出發位置。

對於競爭的成敗,我們要分清主次,競爭的目的是提升效率,而不是羞辱失敗者。何況,輸掉內部競爭,未必意味著這個人真的不行。

關於主播和課程:

馬東,前愛奇藝首席內容官,電視人,電視節目主持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

《馬東的職場B計劃》:回歸到職場問題根本,馬東用三十年來的經驗、洞察,為各類職場問題精準把脈,提升你的認知與方法。這門課程能夠讓你找准職場方向,在職場中如魚得水;讓你構築良好的職場關係,保證升職加薪之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tKlK28BMH2_cNUgxDgg.html


我算是看透了

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