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歡,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寫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識。
讀者來信:
何老師你好,最近生活在鄉下的公公婆婆來到家裡生活,幫忙照看孩子。
他們一般會在這裡住一個月,然後再回老家去。
這次一起生活的經歷,更是讓我十分無語。
婆婆每次去完衛生間,都不會沖馬桶;當面說她,她嘴上說知道了,結果下一次還是會忘記沖。
跟丈夫說,丈夫卻是個「豬隊友」,每次的辦法也不管用。
因為婆婆不沖馬桶這件事,我多次跟丈夫吵了一架。
本身家裡小三室,就一個衛生間;平日裡我都在單位,下班後才回到家裡。
該怎麼做,才能改變婆婆的生活觀念呢?
第一:兩代人之間的生活觀念很難改變
首先,婆婆一直生活在鄉下,無論是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生活觀念,肯定跟年輕人有著很大的差異。
婆婆不會沖馬桶,不會用馬桶,都是生活觀念的差異。
那麼,該如何改變這種生活習慣的差異呢?
首先,直接正面回應。
如果你發現婆婆不沖馬桶,可以跟她明說:
「媽,你記得沖馬桶,我教你怎麼用,你過來看一下」。
如果你每一次跟她溝通後,她都聽不進去或者不願意那麼做,再進行下一步操作。
其次,通過丈夫來跟公婆溝通。
既然公婆都來到家裡生活,那麼丈夫就負責在中間傳話。
有一個情商高,懂事,拎得清的丈夫,是一家人的福氣,是女人最大的依仗。
但如果丈夫情商低,不會說話,拎不清,處處想著爸媽,那就比較難辦。
所以,可以試著跟丈夫溝通,讓丈夫在中間成為「傳話筒」。
如果丈夫說婆婆不聽,那就讓丈夫跟公公溝通,讓公公再去跟婆婆交流。
最後,只能改變自己。
如果婆婆總是不聽勸說,自顧自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那麼別人是無法改變她的。
無法改變怎麼辦?
只能逼著自己去適應他們。
不斷在心裡暗示自己:「不生氣,反正他們很快就回鄉下了。」
兩代人之間的觀念差異,真的很難調和。
教育孩子的觀念,生活的觀念,消費觀念等等。
第一:保持距離感和分寸感
距離產生美,這句話在親密關係中一樣適用。
什麼是距離感,什麼是分寸感?
網上有句話說得好:最好的婆媳關係,應該是保持一碗熱湯的距離。
意思就是:
不跟公婆生活在一起,想回家了,開車回到家之後,飯菜和湯還熱乎著。
這個距離就很好。
還應該注意分寸感。
分寸感是什麼?
只是表面上保持足夠的客套,給長輩尊重就夠了。
可以這麼說:
任何幸福的婚姻,穩定的婆媳關係,都離不開一個高情商,拎得清的丈夫。
你會發現,高情商的丈夫,總能做得很好,讓婆媳感到舒服。
比如:
順序應該是:先安撫彼此情緒,然後再私下跟彼此講道理。
換句話說:
今日話題: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