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才是最穩定的職業

2023-08-25     筆記俠

原標題:自由職業,才是最穩定的職業

《更新書堂》·第382篇

內容來源| 本文摘自人民郵電出版社書籍

《單幹:成為超級個體的 49 個關鍵動作》陳歡 著

責編| 金木研

第 7654 篇深度好文:3488 字 | 9 分鐘閱讀

這絕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成熟的關係」這個概念,取決於根深蒂固的主觀假設。儘管我們很容易發現各位作者對於「不成熟」的看法,但很難找到他們對於「成熟」的觀點。

隨著社會用工方式的多元化發展,自由職業正成為一種備受追捧的新興就業形式。它並不代表「沒工作」,或是「打零工」,只是不坐班。他們可能是腦力勞動者,或是某種服務的提供者。

在這個自由而靈活的工作模式中,人們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安排,卻也面臨著一系列獨特的挑戰和困擾。

在陳歡老師的新書《單幹》中提到,與其找到高薪職業然後試圖熱愛它,不如通過做自己熱愛的事情獲得豐厚的收入。

通過單幹成為超級個體是順應時代趨勢的,單幹能讓人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商業基礎設施,藉助內容槓桿和節點經濟成百上千倍地放大個人的價值。

一、探尋「單幹」的真諦

在陳歡老師的新書《單幹》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定義:「所謂『單幹』,我理解為一個人就是一家公司,通過個人能力變現的模式,實現年入百萬。」

這簡潔而精準的描述讓人仿佛一瞬間明白了靈活就業的本質。單幹的理念,強調個人即產品,以個人為核心提供非實物產品或服務,如課程、培訓、諮詢等,也包括圖書、手工藝品、軟體、技術專利等。

關鍵在於人少收入高,一個人加上一兩個助理就是一家公司,不需要融資,不需要上市,最重要的是能夠持續穩定地產生收入。

單幹的理念或許有些不同尋常,但它卻給了許多自由職業者希望。書中舉例了一位兒童教育專家的成功個案,這位專家是一名高校老師,閒暇時間裡從事撰稿工作,並出版了多本教育類暢銷書,還開發了培訓課程。這位專家的年入百萬收入成為了單幹理念的生動證明。

他通過將多年磨練的專業能力和行業資源變現成產品,實現了生活中有收入不錯、有成長空間、有陪伴家人時間的美好境界。

每個人都是一家「無限責任公司」 的董事長,這家公司的名字叫「自己」。如果你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這家公司存在的意義,那麼你一輩子都只能做「代工廠」。

橋水基金創始人、《原則》一書作者瑞 達利歐說過:「如果不想過被他人主導的生活,你就必須自己決定怎麼做,而且有勇氣去做。」一旦覺醒,一個人看待工作和發展的視角會和之前截然不同。

如何看待工資?你是不是覺得發工資就是你交付工作成果,然後老闆按月給錢?事實上,你的工作成果在未來還會持續地產生收人,工資相當於買斷了你的成果,後續收人就與你無關了。

如何看待流程?公司儘可能把每項工作規範化、標準化,讓工作缺了誰都沒關係。

大家都是流水線上的熟練工,都變成了零件,而零件是隨時可以被替換的。如果不能及時覺醒,努力發掘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價值,我們很容易被卷人比拼效率的無盡內卷中,最終被機器和 AI 替代。

所謂覺醒,即一個普通人開始有經營白己的意識,認識到自己是世界上獨無二的個體,而不是流水線上無差別的勞動力,可以單純地作為工具被利用、被消耗。

懂得經營自己的人,選樣哪條路徑都可以成功,無論上班還是做生意,都能掌控自己的命運,積累時間的價值。

二、「單幹」的痛點和挑戰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發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時間自由、工作靈活是靈活就業者最直觀的感受,但靈活就業、社保繳納和工作穩定性仍然是最讓受訪者頭疼的問題,超過八成的受訪者希望各城市能夠提供更多的支持。

正如調查所示,社保繳納問題是最讓受訪者頭疼的,也是靈活就業者普遍面臨的一個難題。很多個體從業者,如網約車司機、自由撰稿者等,缺乏社保,一旦遇到意外或者疾病,將面臨較大的風險和困境。

此外,工作穩定性、薪資待遇和職業發展也是靈活就業者所擔憂的問題。隨著時間推移,一些個體從業者發現自己的職業成長和資源積累速度變慢,難以深入某個領域,擔心無法實現進一步提升。

更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靈活就業的工作時間可能比正常坐班時間更長。

比如像一些內容創作者,為了保持帳號的在線狀態,常常需要熬夜,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

靈活就業的不穩定性、工作環境、勞動合同、職業傷害保障等問題也是個體從業者普遍面臨的現實難題,甚至涉及到看病就醫、子女上學、落戶定居等方方面面。

三、重新審視自己所擁有的優勢和價值

面對自由職業的種種挑戰,陳歡老師在新書《單幹》中表示,鼓勵個體從業者將自身所長轉化成產品,像一家公司一樣,持續穩定地產生收入。

單幹的理念或許不適用於每個人,但它激發了靈活就業者探索更多可能性的勇氣。我們應該重新審視自己所擁有的優勢和價值。

個人商業的本質是賣時間。小白一份時間賣一次,高手一份時間賣多次,大神買賣別人的時間。

剛剛參加工作的人,以批發的形式賣時間,拿固定的月薪。工作了一段時間,老闆說年度按照績效給激勵,算下來激勵有可能超過大半年的工資,這是有了對結果負責的浮動薪酬。

以批發的形式賣時間,不太好計算時間的價值,因為你拿到的薪酬是公司認可的價值,而不是憑本事創造的價值。

只有你離開公司、獨立從事商業活動,真正開始以零售的形式賣時間時,時間的價值才可以被清晰地衡量。

不過以上都還是一份時間賣一次的模式,這個模式最大的問題在於天花板比較低。通過簡單的公式:總收入=單位時間收入x 工作時間總數,我們來思考如何提高收人。

顯然,工作時間,總數不可能無限延長,畢竟每個人一天都只有 24小時。單位時間收人倒是能想辦法提高,但高到一定程度再往上提升難度也不小,這意味著你要成為業界數一數二的高手,從機率上看也只有萬分之一,甚至更低。

我們不妨切換到第二種模式:一份時間賣多次。把你的專業能力、資源打包成產品,最好是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產品,也就是多賣一份幾乎不用額外付出成本。比如,開發一個程序、寫一本書、設計一門課程,這樣時間就可以被多次銷售了。

打包產品賣時間的模式,在國內也一再被眾多知識博主驗證。比如,《通往財富之路》課程的主理人李笑來曾在2005年寫了一本 《TOEFL iBT 高分作文》,他坦言接下來7年里所有生活開銷都來自這本書的稿費。

第二種賣時間的模式需要掌握一項極其重要的能力-一產品能力。簡單來說,就是理解需求,設計產品,並滿足需求的能力。

你需要把一技之長打包成不再依賴你本人時間的產品形態,讓產品自己去銷售自己。這對普通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飛躍,也是前所末有的挑戰。

納瓦爾說:「財富是在你睡覺時仍能為你賺錢的資產。」只要突破了產品能力的關卡,財富自由就已經在不遠處招手。

第三種模式是買賣別人的時間,這其實是現代社會的隱藏機制。最近幾年個人商業的崛起離不開商業基礎設施的完善。在非核心環節,如果你感到吃力,可以去找一找第三方工具或者外包服務方。

商業基礎設施的本質是提供購買別人時間的機會。

每個人都可以只做自己擅長的小模塊。至少知道去哪裡購買別人的時間,怎樣利用好商業基礎設施是現代社會個體工作者的必備技能。

總結一下,想要提高自己的掙錢效率,第一,讓自己單位時間的價值更高;第二,學會做產品,一份時間賣多次;第三,購買他人的時間,將其加工成自己的產品。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9月16日,筆記俠「AI新視野,增長新勢能」第二屆新商業智能大會,將在杭州寶盛水博園大酒店舉辦。

眾多行業大咖、一線企業、初創公司在這裡聚集,分享彼此對AI的認知和經驗,幫你發現AI帶來的增長勢能,看到未來,融入未來,成為未來!

余票不多,先到先得。

分享、點贊、在看,3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d8cadbfdf38ee4a9f82b1625c0f7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