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院士校友人數排名:吉大前5,復交30開外,南開成電40開外!

2023-09-03     星球數據派

原標題:2023院士校友人數排名:吉大前5,復交30開外,南開成電40開外!

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數據派

相關閱讀:

近10年各省籍當選院士人數排名:江蘇斷層領先,浙江、湖南穩居前三!

北航同濟追平南大進華五!2023兩院院士候選人數排名重磅出爐!

近10年各校當選院士人數排名:北航、哈工力壓復旦南大進前10!

院士是某一學科領域國內頂尖科學家的代表,是國家給予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作為學術圈內最高title的含金量不言而喻。鑒於院士的遴選機制相對公開、透明、嚴格、嚴肅,多年來也一直備受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院士的當選,在很大程度上也被公認為是其所在單位以及他們的母校、家鄉的無上榮光

從各位院士出身的院校角度也能解讀出很多的內涵。有人深刻地總結道:

看參選人數,能體現一所學校的人才培養厚度

看最終當選人數,能體現一所學校的人才培養強度

看本科培養校友人數,真正體現頂級名校實力

看本碩博培養人數,體現一所學校的科研能力,而數量某種程度上

也反映了學校的規模大小

基於此,我們對2023年兩院院士候選人的畢業院校進行了統計,同時也試圖盤點各校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所培養出的院士校友,從而讓廣大讀者一覽各大名校在院士校友培養上的全面表現。由於是人工手動統計,難免有所遺漏,讀者如發現有數據缺失,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告知,我們將持續完善。

1 2023年各校院士候選人校友人數排名

從2023年各校候選人人數排名看,整體而言:

  • 清北、浙大、吉大、武大、南大、國防科大等校表現優異,基本20人以上,為第一梯隊,尤其吉大校友人數更是穩居前5,與當前生源的尷尬形成鮮明對比;浙大基本穩居第三位,就業雖不如復交,但學術人才培養強於滬上兩校;
  • 西安交大、哈工大、川大、山大、中南、華科、蘭大位居前15,尤其蘭大在院士校友指標上揚眉吐氣,體現了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學統;
  • 復旦、交大人才培養全面,但本科院士校友培養明顯滯後於整體實力和生源水平,幾乎在30開外,而加上碩博校友後勉強居於前20;
  • 南開、同濟、中山、廈大的院士校友偏少,尤其是南開,二三十年前錄取分數和華東五校毫無區別,但本科及碩博院士校友人數在985中靠後,與實力和生源水平不相符;
  • 工信部高校,北航上次的院士大爆發體現了生源的重要性,因此北航後勁很足,有實力衝擊第一梯隊;哈工大中規中矩,合併哈建工進入第二梯隊,碩博培養能力很強,說明科研還是比較紮實,這點強於另一所C9;西工大很亮眼,這次位次還要上升;北理工的表現只能說差強人意;
  • 湖大、中南對得起他們的生源水平
  •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這兩年專業炙手可熱,分數直插中九,但院士校友培養人數在985中幾乎墊底;
  • 人大、民大作為人文社科強校,沒有院士校友情有可原;北師大和華東師大明顯滑落;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西北大學、南航等211表現搶眼,高於眾多985,成為211中的領頭羊。

2 1977-2023年各校院士校友人數排名

如果我們將時間線延長,盤點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各校培養的本科校友,可以發現:

  • 清北、浙大前三地位穩固;
  • 吉大表現依然搶眼,曾經東北還是發達地區,無論經濟還是學術都在全國領先,而吉大作為東北最高綜合性學府,學術底蘊深厚;
  • 蘭大與吉大類似,現在雖然地域成為劣勢,但當年的學術實力和底蘊猶在,在院士校友培養上可圈可點;
  • 上海4所985集體遭遇尷尬,復旦交大同濟的表現低於實力預期,華師大更是顆粒無收,或許上海十里洋場的繁華並不適合潛心問學?
  • 廣州兩所985中山大學、華南理工也遭遇與上海985類似的窘境,是否廣州也是經商的寶地而非學術的土壤
  • 巍巍南開,學府北辰,為何院士校友人數如此之少?原因何在?
  • 地礦油表現都很出色,體現出這些院校對於國計民生的戰略意義;
  • 北師大為何也遭遇南開類似的窘境

從院士的人均產量,我們也進行了粗略的計算,但該計算並不嚴謹,僅供娛樂:

從人均院士產量看:

  • 高精尖的中科大力壓清華北大高居全國第一,符合其小而精的形象;
  • 南大表現優異,人均院士產量僅次於清北;
  • 國防科大躍居全國前五;
  • 蘭大人均產量可觀;
  • 西北大學成為211天花板;
  • 廣州兩所985人均產量在985中幾乎墊底

待2023年院士當選名單正式公布後,我們再進行全面、嚴謹的計算,敬請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d42d1e576a22c19f873b741b7604f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