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名人訪談和演講後,筆者發現一個問題:多數作家們確實是很有口才和情商的。這一點,賈平凹、莫言、余華都是最好的證明,他們面對媒體時,說話經常能做到滴水不漏,這大概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玩文字的。但我說的這些人里,不包括工科男劉慈欣。劉慈欣說起話來,經常能讓人不知道怎麼接話。
《三體》的成功讓劉慈欣聲名大噪,很多人都在思考:「當代有那麼多挺牛的作家,為何能寫出最牛科幻小說的偏偏是他?」在一期由高曉松主持的節目中,高曉松請來了劉慈欣,沒討論那些榮耀,而是認真地討論了關於寫作的問題。
說起來高曉松也算是個文化人,近些年做了不少文化類節目,「李白是外國人」,「林徽因的詩寫得並不算好」,這些話他都直言不諱地說過。不管請來什麼文化名人聊,他都能侃侃而談。但當高曉松對話劉慈欣時,筆者看完節目,只想說:好一個大型「打臉」現場。
在節目中,高曉松提了不少問題,劉慈欣一一認真和他討論。一般這類節目,都是主持人負責捧嘉賓,而嘉賓則負責接招,並抖出一些創作時的細節,滿足觀眾的好奇。但對於這次高曉松提出的問題,劉慈欣硬是一次都沒接招。
第一個提問:
高曉松提第一個問題:「對人的未來悲觀嗎?」劉慈欣答:「不!」高曉松不肯放棄,繼續說「從你很多小說的內容來看,人類挺蠢的呀!」劉慈欣表示這麼說的人可能只看過《三體》,而且如果認真看完了,看懂了其實也不會這樣認為。這話一說,高曉松不再說這個話題了,畢竟被人說沒看懂小說,他還能說什麼。
第二個提問:
接下來,高曉松的問題則更為犀利了。近些年來,很多人在思考:「當代文壇出名的作家那麼多,為何偏偏他劉慈欣寫出了最牛的科幻小說,這到底是為什麼?」關於這一問題,有人認為劉慈欣雖是工科出身,但既有工科生的知識打底,又有文科生的文筆,這兩者缺一不可地成就了他。
但是在這次對話中,高曉松似乎並不準備討論這個,他把劉慈欣成功的很大原因歸結為他是小地方人。高曉松的話是這樣的:
你在一個小地方里,長期觀察固定的人,這對你的寫作有很大影響吧!我們這些在大城市的,其實每天都見不到人,大家都行色匆匆。
大家不要覺得這個話無厘頭,其實這是很多人的觀點。莫言是山東高密村裡人,雖然如今在北京生活,但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回到高密,找靈感、潛心創作。賈平凹也曾表示,當自己寫作覺得迷茫時,就回一趟陝西老家,經常就能打開思路。對於這些老牌作家來說,創作的源泉就是他們深愛的故土,觀察故土的那些人和事,就是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
面對高曉松這「你生活在小地方」的話,劉慈欣不這樣認為。他表示對自己來說,在哪裡創作並不會影響什麼,就算是在大城市他也一樣可以寫出好小說。這是因為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不是現實中的人,而是他想像出來的,所以不存在高曉松說的問題。不過劉慈欣同時表示,如果在小地方自己就不用面對各種媒體,或許也不會來參加高曉松的節目。當大劉說出這個話時,筆者確實替高曉松捏了一把汗。
除了以上兩個問題外,高曉松還問了一些其它問題。比如他認為寫長篇小說是挺苦的事,劉慈欣表示並不是,自己挺享受這個過程。從這些問題中,我們會發現高曉松對劉慈欣的認識,基本上停留在對一般作家的認知上。但很顯然,寫科幻的大劉不是路遙,不是賈平凹,也不是莫言,他的創作風格完全是不一樣的。不能說他比那些老牌作家牛,但至少他是與眾不同的,這一點高曉松沒有意識到,所以才有這樣一場大型「打臉」現場。
通過這次對話,讓很多人對劉慈欣和《三體》有了更深的認識,不少觀眾感嘆:工科男的腦迴路確實是不一樣的。是的!或許這正是劉慈欣能寫好科幻的原因。
其實這次也並不是劉慈欣不給高曉松面子,他就是這樣一個人而已。當初寫《三體》時,前美國總統歐巴馬看完第一部,就讓人寫信給他,催更後面兩部,大劉也沒太當回事,繼續不慌不忙地按自己的節奏更新。到底這部小說有什麼過人之處呢?大家完全可以自己去看一看,若是需要購買的,筆者推薦下面這套全集。
); }
三體全套123冊
¥69
購買
這版全集目前的銷量是同類書中最好的之一,裝訂好、字也清晰,最重要的是價格也不貴。因為這部《三體》,大劉拿下了雨果獎,這是亞洲人第一次拿這個獎。馬化騰、雷軍、扎克伯格因為這本書,成了大劉的忠實粉絲。有人說科幻是給小孩看的,但《三體》是一本帶著哲思的科幻,這套書孩子們看時,能提高想像力,而大人們看,則會讓自己對這個世界有更深的認識。它讓很多原本不愛科幻的人,愛上了這類小說。一個情商不算很高,說話經常會讓人下來台的工科男寫的小說,相信會讓大家有不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