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年薪招教師,要求奧賽經歷不是為了「虛榮」或「賣點」

2022-09-30     明珠絮語

原標題:40萬年薪招教師,要求奧賽經歷不是為了「虛榮」或「賣點」

01

江蘇省海門中學招聘教師,起薪40萬元。不過,針對的是高中階段有奧賽獲獎經歷的教師。

這條新聞也上了熱搜榜,但這兩年高薪招聘教師的新聞挺多,所以我也沒有特別注意。

但今天看到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對此事的評論,我覺得有點不同意見,所以還得說一下。

熊丙奇認為,以學歷和曾經獲得的獎項定薪酬,仍是「唯學歷」「唯獎項」「唯帽子論」,而且「奧賽情結」也不符合基礎教育的發展方向。

他認為,學校把奧賽獲獎經歷作為招聘條件之一,道理很簡單,在教師的簡介中提到這一經歷,就會吸引不少學生和家長,成為學校招生的「賣點」。

02

個人覺得,熊丙奇的說法有失偏頗。

給奧賽獲獎經歷的畢業生高薪,其實是由於奧賽的特殊性。

了解奧賽的人應該都知道,搞奧賽絕對是拼思維、拼智商的事情,努力有用,但光靠努力根本不行。

學奧賽,從能力上講應該是一個小眾的事情。

從網上可以查到,海門中學是奧賽強校,每年都有學生在各級各類奧賽中獲獎,人家肯定需要奧賽教練。

而奧賽教練這活兒,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幹的。

沒有那個思維,很多人即使上完了大學,即使讀完了碩士博士,做奧賽題還是稀里糊塗。

普通的學科老師,教學生參加高考,讓他們在高考中拿高分甚至拿滿分,這都能做到。

但絕大部分人,做奧賽教練的工作是不適合的。

不管你是985畢業,還是具有碩士甚至博士學歷。

03

奧賽獲獎有多難?

就算是在這幾年不斷擴容的情況下,就算是把國家五大奧賽的一、二、三等獎全都算上,人數也遠遠小於每年清華和北大的招生人數。

也就是說,從某種意義上講,奧賽得獎,比考清北還不容易。

能夠在奧賽中獲獎的人,那是稀缺人才。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大部分學生都不適合搞奧賽,學校還招奧賽教練幹啥?

答案是,為那一小部分有天分的學生做準備。

如上所言,奧賽生到了一定水平,普通學科教師是沒有能力輔導的。

如果學校沒有專門的奧賽教練,最關鍵的時候需要從校外專門聘請教師來培訓學生,多花錢不說,也不方便。

如果不請,可能把學生耽誤了。

學校招聘奧賽曾經獲獎的畢業生來做教師,這是划算的,也是對學生負責。

04

在教育部今天剛剛公布的「2022-2025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中,五大奧賽仍然在列。

在強基計劃報名中,哪怕是清華和北大,對於獲得五大奧賽全國一、二等獎的同學,也是審核通過即破格入圍。

這說明,奧賽作為發現人才、選拔人才、培養人才的意義仍然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部分有能力的中學開展奧賽教育,也在情理之中。

一所奧賽強校,招聘有奧賽獲獎經歷的老師,我覺得更是出於實用的目的,而不是為了宣傳時好看,更不是當做招生時的賣點。

在這件事情上,熊丙奇院長可能想多了。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cb9401d102d528bce14fe60940fbc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