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星座」第二批18星發射成功 衛星產業鏈加速發展

2024-10-17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丁蓉

10月15日19時06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點火起飛,隨後將千帆極軌02組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據了解,這是繼8月6日「千帆星座」首批18顆衛星發射成功之後,「千帆星座」的第二批衛星成功發射。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商業航天的發展正加速推進衛星批量化發射時代的到來。隨著技術的進步、成本的降低以及市場需求的增長,衛星產業將會形成前所未有的巨大規模,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有望受益。

衛星發射量大幅躍升

據悉,「千帆星座」計劃(即G60星鏈計劃)是中國正在實施的低軌衛星網際網路星座計劃之一。截至目前,我國已規劃了3個「萬星星座」計劃,分別是千帆星座、GW星座和鴻鵠-3星座。

西南證券發布研報稱,2023年全球運載火箭發射次數大幅躍升,首次突破200次大關,達到223次。2023年全球發射能力集中於美國、中國、俄羅斯三國,合計占發射總數80%以上。在國家間太空資源博弈的背景下,海量的低軌衛星和商業火箭製造需求將成為我國內需的新增量。

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衛星產業鏈覆蓋面很大,包括衛星設計、製造、發射、運營、數據服務等多個環節,參與者有航天科研機構、商業航天公司,以及電信、網際網路等領域企業。日益增長的發射任務,將加速該產業鏈走向完善,推動產業實現整體快速發展。

「衛星產業經濟帶動效應強,其發展帶來的巨大增量市場,還吸引了汽車零部件製造、晶片製造等領域的企業參與,這些製造企業有望利用其在技術、工藝等方面的優勢,獲得新的商業機會和利潤增長點,助推企業實現轉型升級。」鄭磊說。

上市公司紛紛布局

與此同時,相關上市公司持續關注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動態,進行前瞻性研發布局,利用自身核心優勢積極拓展市場。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台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紛紛介紹了公司在商業衛星領域取得的進展和突破。

臻鐳科技方面表示,公司在商業航天領域特別是低軌大規模星座系統的建設中,承擔著越來越多的元器件研發和供貨任務,已成為國產基礎元器件最重要的供應商之一,公司的電源晶片、SIP組件和高速高精度ADC/DAC晶片三大類產品均可合作,目前以電源晶片、高速高精度ADC/DAC晶片、射頻收發晶片為主。

振華風光表示,公司的信號鏈及電源管理器等系列產品,是電子信息領域的核心基礎產品,可廣泛應用于海、陸、空、天、網等各大領域,可實現信號傳輸、運算處理、伺服系統驅動等功能。公司目前有30餘款產品已完成相關實驗,將應用於商業衛星領域。

亞光科技表示,公司產品主要應用於GW星座計劃,配套產品集中在微波電子元器件、組件領域。目前也開始向「千帆星座」供應器材,起步階段規模較小。

此外,中國移動近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持續攻關星地統一資源管理、天地一體分布式自治網絡架構等核心技術,深度參與國際和國內標準工作。

在丁臻宇看來,雖然當前商業衛星的製造、發射成本依然較高,但隨著規模化應用的到來,未來衛星製造和發射的成本有望大幅下降,商業航天的應用場景也將不斷拓展,加速賦能各行各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bff334a313e9f1aaf6ebc4bb86be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