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女師看教育薪火傳承

2024-10-14     山西新聞網

雲山莽莽,江水湯湯,先生之風,巍峨綿長。

在那悠悠萬古長夜,他們高擎薪火,步步授業解惑,恰似春雨潤澤塵世,細膩無聲卻熾熱如焰。只因那桃李遍天下,綠野堂前無需再種花。裴令公一襲羅衣,盡展芳華。納蘭容若以「留將顏色慰多情」之句,將那如櫻桃般晶瑩剔透的師生情誼,揮灑得酣暢淋漓。

歷史長河滔滔奔流,老師之責,向來為傳道授業解惑。而女師之教學使命,卻歷經波折流轉,新意頻頻湧現。《毛傳》有云:師,女師也。古之女師,教授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通常乃古代教養貴族女子之女教師。

雖受諸多羈絆,卻總有一些熠熠生輝的女師,憑藉非凡之才,名垂千古。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班昭,乃中國歷史上首位收徒授業之女師,亦是首位修撰正史之女史家。其兄班固撰寫《漢書》,班固離世後,漢和帝讚賞班昭之才,命其續寫《漢書》,並擔任皇后與妃嬪之師。漢和帝之子劉隆繼位,鄧太后臨朝聽政,班昭以太后師傅之尊參與機要大事,被尊稱為「大家」。

四大才女中的另一位李清照,也曾為女師。她一生才華絕世,前半生璀璨美滿,後半生顛沛流離,歷經喪夫、戰亂、錯嫁、告狀、和離、入獄等磨難,晚年為生計所迫,遂為女子教授文法。陸遊之夫人孫氏,曾為李清照之女弟子。陸遊在《夫人孫氏墓志銘》中記載:幼有淑質。故趙建康明誠之配李氏,以文辭名世,欲以其學傳夫人。

中國歷史上首位女書法家衛鑠,乃書聖王羲之之師,亦是其姨母。衛鑠出身書法世家,世人讚譽其作品:如碎玉壺之冰,似爛瑤台之月,婉然若芳樹。她對王羲之的三個場景化教學,如今讀來,亦是妙悟之語,蘊含無窮耐人尋味之理趣:「點如高峰墜石」,感受那從高處墜落之石頭的雄渾之力;「一如千里陣雲」,觀那雲低低地在地平線上布置、排列、滾動之壯麗之景;「豎如萬歲枯藤」,仿若攀緣一根在漫長歲月里長成之生命老藤。王羲之成名後寫下飽含深情之《姨母帖》。

歷史中還有這樣一位奇女子,八十歲被國君任命為師,於家中開設學館,隔絳幃授業,為太學生教授《周禮》,還獲皇帝御賜尊號,她便是宣文君·宋氏。

五胡十六國時期,苻堅開辦太學,卻苦尋不得教《周禮》之專業老師,太常博士盧壼遂推薦一位女教師——太常官韋逞之母宋氏。宋氏家學深厚,教子有方。蘇軾詩句「織屨隨方進,採薪教韋逞」,說的便是她教子有成之故事。明代書畫家陳洪綬之《宣文君授經圖》,所繪亦是宋氏「絳幔傳經」之千古佳話。

以我來時之路,贈你沿途之燈;歷經舊日風雨,共築美好前程。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遠揚,從隔幔教學到登上講台,那些如鳳毛麟角般的古代女師們,從歷史的舞台緩緩走來,與今日閃耀之老師們重逢對話。敬我月下種花之歲月,敬你桃李滿天下之榮光,只因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煙霞問詢,風月相知,願老師們萬般熙攘皆化為清風朗月,衣襟帶花半染煙霞,在教育的浩瀚星空中永遠璀璨奪目。

她們——是古代女師,用智慧與才情點燃教育之火;如今,老師們接過這薪火,繼續傳承,讓教育之光在歲月中熠熠生輝。

徐靜

(責編:李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b9611d243ebdf5e03d8c78b5324b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