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出生的孩子,該不該晚一年再上幼兒園?家長看完就清楚了

2022-07-20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上半年出生的孩子,該不該晚一年再上幼兒園?家長看完就清楚了

孩子是上半年出生的,剛滿3周歲沒多久,應該晚一年上幼兒園嗎?

現實生活里,不少家長可能都有過類似糾結,有人認為孩子的教育要趁早,生怕落後在起跑線,還有人認為如果孩子太小,適應幼兒園生活會很困難,晚一年入學更好。

比如楊冪女兒在6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上早教,霍思燕和杜江的兒子嗯哼,4歲時還沒有上幼兒園,霍思燕就認為,晚上一年幼兒園是對孩子「最好的禮物」,並且嗯哼比較靦腆、害羞,應該再鍛鍊一段時間。

事實上,兩種選擇都無可厚非,決定孩子入園時間的不應該是年齡,而是實際能力,我們與其糾結於孩子多大入園更好,倒不如多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孩子剛滿3周歲,上幼兒園可能是一種挑戰

很多幼兒園的老師,在面對小月齡的孩子時,都會感到「頭疼」。

這是因為,雖然孩子年滿3周歲,已經達到了入園學習的最低年齡標準,但相較於那些稍微大一些的孩子而言,在各方面表現往往都會更差。

比如每天早上上學時,年齡小一些的孩子更依賴家長,經常會在校門口上演一場「生離死別」;

孩子年齡太小,連話都說不清楚、也聽不懂,根本沒辦法和小朋友們正常相處,而這種交流上的困難,可能使孩子對人際交往產生負面情緒,乾脆不願意再開口表達;

年齡小的孩子,自理能力也可能會不過關,連上廁所時褲子的穿脫都無法獨立完成,雖然老師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但並不是長久之計。

因此,對於剛滿3周歲的孩子而言,幼兒園的生活可能會讓他們很難適應,久而久之,可能對孩子心理造成潛在的傷害,讓他們對幼兒園的學習生活感到牴觸,反而違反了家長送他們入學的初衷。

孩子晚一年入學,並不是耽誤時間

每個孩子的發育水平不同,送他們上幼兒園,其實更像是一場人生馬拉松賽跑的起點,而不是百米衝刺,晚一年入學並不會「耽誤時間」。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叫「雙生子爬梯實驗」,研究人員找來46周大的雙胞胎A和B,並且讓A每天練習10分鐘爬梯。

6周時間過去後,A爬上梯子只需要26秒的時間,B因為從未練習,需要45秒。

緊接著,研究人員讓A和B同時進行了2周的爬梯訓練,結果B實現了反超,只用10秒就爬上了梯子,而A總共訓練了8周時間,反而不如B。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研究人員認為,A在46周時練習爬梯,屬於一種超前行為,所以很難起到預想的訓練效果,雖然B只練習了2周的時間,但由於時間更恰當,身體發育更成熟,所以訓練效果會事半功倍。

而孩子上幼兒園也是同理,決定入學時間早晚的關鍵因素,是孩子的實際發育情況,而非年齡,如果孩子已經達到了「上幼兒園的能力」,那麼自然可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則可能事倍功半,表現反而比不上那些晚入學的孩子。

孩子入園學習,至少掌握這3個能力

1.心理發育成熟

進入幼兒園學習,其實對孩子心理成熟度考驗是很大的。

比如孩子是否能適應分離焦慮,能否融入到集體生活里,能否很快理解上幼兒園這件事情,如果孩子表現得非常膽怯、怕生、分離焦慮很嚴重,那麼他們在進入幼兒園學習時,可能要經歷更多困難,我們不妨再等等,在家裡提前鍛鍊鍛鍊。

2.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

每個老師要照顧的孩子數量很多,有時候難免會不夠周到。

因此,當我們送孩子進入幼兒園學習時,一定要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少要做到自己穿脫衣物、獨立如廁、獨立進食等等,否則在幼兒園的生活,很可能會困難重重。

3.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在幼兒園中過的是集體生活,無論是與同齡人相處,還是尋求老師幫助、表達自身訴求,都需要孩子「能說會道」,有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果孩子說話磕磕巴巴,無法進行最基本地表達,也應該暫緩入園。

老苗結語:

孩子年齡偏小,該不該晚一年上幼兒園,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孩子心理發育成熟,並且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正常入學也並無不可,如果孩子能力稍差的話,最好還是晚上一年,等孩子做好準備以後,再入園學習也不遲。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是多大進入幼兒園學習的?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a778d86507b9b6231cb5664950f29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