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熊貓,世界的金熊貓」 世界各地藝術家齊聚成都,他們在討論什麼……

2023-09-20     每經影視

原標題:「中國的大熊貓,世界的金熊貓」 世界各地藝術家齊聚成都,他們在討論什麼……

9月20日上午,首屆金熊貓國際文化論壇在成都開幕。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首屆金熊貓獎組委會副主任李屹在論壇致辭:每一種文明都是美的結晶,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優秀的影視作品閃耀著人類的創造之美、智慧之美……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與四川省人民政府攜手舉辦金熊貓獎,就是以影視為橋樑,幫助人們加深對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賞,推動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促進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在論壇上發言表示,從中國西域到義大利威尼斯的絲綢之路,途經巴格達、撒馬爾罕、帕爾米拉等眾多歷史名城,向我們展示了偉大文明的交融和相互影響,它見證了東西方文明之間的對話交流和相互尊重,正是這些對話交流孕育了人類文明的精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圖片來源:組委會供圖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塑中華文化之形,我們需要對話者,我們也需要知音,四海之內皆兄弟,我們真誠地希望與海內外的藝術家同行們一起,共同創造屬於人類的大美藝術。」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埃里克•索爾海姆: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

「面對21世紀的重大挑戰,我們需要建立生態文明,需要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保護環境,需要促進疫後的經濟復甦……」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埃里克•索爾海姆堅定地表示,「不管挑戰是什麼,我們都非常需要中國。當然,我們也需要全球的合作。我們必須抵制荒謬的脫鉤主張。在21世紀,我們需要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合作。」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埃里克•索爾海姆。圖片來源:組委會供圖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以青銅冶煉技術、辣椒和三星堆三個例子,證明了人類文明之間、不同文化之間交流借鑑的重要性,「更能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對中華文明的自信。」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丁舟洋 攝

「文明互鑒不應該停留在理念,更不能只是一句口號。我們應該認真了解、理解和研究其他文明——特別是世界上主要的文明——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借鑑或學習,並且應該有借鑑或學習的具體行動、具體成果。「葛劍雄說,「文化自信與文明互鑒並行不悖,相得益彰。全面正確地理解文化自信,真正確立了文化自信,中國才能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走向世界,復興中的中華文明必將在世界發揮更大的影響,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義大利烏菲齊美術館館長史艾克在演講時表示,中國和義大利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通過絲綢之路有了交流,中意友誼在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傳承發展。而早在多年前,烏菲齊美術館也和中國開展了文化交流,在中國進行展覽,「美術館不僅是展示藝術之美的地方,還是公眾和人類文明溝通的渠道。」

「義大利和中國一樣,我們都珍惜並且保存了本國的文化遺產。我們的責任不僅是把珍貴的文化遺產代代傳承下去,更重要的是我們有責任把這些遺產傳播交流。這樣做不僅是為了讓其他民族了解這些美妙的歷史瑰寶,增進相互理解,還為了我們共同合作、迎接未來。」讓史艾克自豪的是,烏菲齊美術館這些年來一直在進行對外交流,特別是和中國進行了深入的合作。他對成都也印象深刻,「聽說成都是全中國幸福指數最高的城市之一。過去幾天,我在成都體會到,這裡確實是一個非常和諧的城市。」

影視作品作為載體,是文化溝通交流的絕佳方式

演講嘉賓導演唐季禮對中國功夫電影的流變深有感觸。「中國電影轟動海外,要從李小龍的功夫影片開始。當時李小龍獨具一格的格鬥技能,與他在影片中表現的俠義精神、民族氣節,贏得了世界觀眾的敬重。」

「1994年,我參加創作並導演的電影《紅番區》在超過2000家的美國院線,掀起了又一輪中國電影的觀影熱潮。」唐季禮細數道,「成龍在影片中面對犯罪分子的正義、勇敢,延續了中國功夫電影一以貫之的主題。也充分證明了中國動作影片變與不變的精神內核——打動人的不是拳頭,是中國人的正直與擔當。」

到2000年,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橫掃多項奧斯卡獎,張藝謀導演的《十面埋伏》、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都將華語電影的口碑帶到一個新高度。「中國武俠電影里表達的古典美學、東方情感、人物信仰,以及中國傳統精神,都得到了全世界觀眾的認同。由此可見,影視作品作為載體,是文化溝通交流的絕佳方式,中國觀眾也能通過優秀的海外影視作品了解世界。」

導演唐季禮。 圖片來源:組委會供圖

在首屆金熊貓國際文化論壇的巔峰對談上。《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導演烏爾善;美國著名特效大師道格拉斯·漢斯·史密斯;英國導演、編劇導演柯文思;美國導演、編劇、製片人,《獅子王》導演羅伯·明可夫;印度音樂家聯合會秘書長、印中電影學會主席基舍爾·賈瓦德;《長安三萬里》監製、追光動畫總裁於洲展開了精彩的互動對話。

在烏爾善看來,封神的傳說充滿了奇幻的想像力和豐富的感情內涵,「我想把它拍成一個中國的史詩電影,這是我作為一個電影導演的夢想。」

為了這個夢,烏爾善花了近十年的時間。為了統籌視效工作,烏爾善專門請來參與過《星球大戰》《獨立日》等視效工作的道格拉斯·漢斯·史密斯來做視效總監。

烏爾善說,《封神》系列的數字電腦技術難度是前所未有的,因為這是一個神話故事,其中諸多具有中國美學特色的人和物在現實中並不存在。為此,他作為史密斯的「中國文化導遊」帶他參觀了很多中國的寺廟、博物館,希望從傳統文化造型中找到靈感。

史密斯則由衷地感嘆,在接觸《封神三部曲》以及看過《封神第一部》後,他對中國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之前我對中國歷史可能不太了解,但烏爾善導演會一直跟我溝通、介紹來自中國的文化特色,包括中國的美食和其他的文化,在整個過程中,烏爾善導演帶我認識了不同種類的文化特色。」

現場,《金熊貓倡議》正式發布,倡議獲全球文藝界代表簽名支持。倡議向全球文藝界青年發出。倡議表示,青年興則世界興,青年是建設世界文明百花園的生力軍。倡議包含四個方面:勇於擔當文明和諧共生的時代使命;攜手鑄就體現共同價值的藝術豐碑;自覺當好文明交流互鑒的友好使者;持續釋放文明傳承創新的青春力量。

「金熊貓獎」將促進中國電影國際傳播

9月19日下午,作為金熊貓獎相關論壇嘉賓的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以及金熊貓獎最佳電影女主角獎提名、電影《守島人》主演宮哲接受了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多家媒體的採訪,分享他們眼中的金熊貓獎和中國電影的故事。

「對於眾多電影人而言,電影節首先是個很好的展示平台,可以展示和推廣自己的作品,得到觀眾更多認同。同時,本次『金熊貓獎』活動非常豐富,為電影人相互展示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採訪現場,饒曙光表示首屆金熊貓獎將對電影產業、電影人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他觀察到,成都正在成為電影發展的熱土,很多的電影公司、電影人都到成都建立公司、開設工作室、拍攝影視作品,越來越多的電影資源正在向成都聚集。

「金熊貓獎永久落戶四川,無疑將對成都優質電影資源的集聚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在促進成都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將促進中國電影的國際傳播,促進中國電影與國際電影的雙向交流,為世界電影的發展做出更多中國自信。」饒曙光坦言。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溫夢華 攝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湧現了《流浪地球》《封神》《長安三萬里》等一大批優秀的國產電影。這些作品不僅講好了中國故事,更是與世界各地的人通過影片中達成共識。

饒曙光強調,中國電影要走向世界舞台,最重要的還是要寫好人物,用國際通行語言講好具有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中國故事。

「我今天聽到了一句話『中國的大熊貓,世界的金熊貓』。」他表示,中國電影要把人的故事講好,把人的形象塑造出來,實現民心相通,中國故事才能夠受到海外觀眾的認同,進一步實現國際傳播。

電影創作不是一味去煽情,而是要讓觀眾共情

真實的作品是深入生活的結晶。曾收穫無數好評、斬獲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的《守島人》,此次在首屆金熊貓獎中,飾演影片主人公之一王仕花角色的宮哲也被提名最佳電影女主角獎。

這部根據「時代楷模」王繼才與妻子王仕花守島事跡改編的電影,講述了30多年來他們以開山島為家,與孤獨相伴,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了祖國海防事業的故事。

「王仕花老師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宮哲坦言。回憶起影片的拍攝,她表示,導演在執導這部電影時,力求真實還原王繼才夫婦二人32年的經歷,當時第一時間帶著演員們去開山島體驗生活,「我們真實地踩到了那片土地上。」

電影《守島人》中「王仕花」扮演者宮哲。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溫夢華 攝

不過,由於開山島四面環海,經常會遇到颱風天,因此在這種極端的天氣環境下拍攝成為《守島人》遇到的第一個困難。「這對於所有創作者而言都是一種體力上的極限挑戰。」宮哲稱。

不過這並沒有阻擋她和《守島人》一眾班底的腳步。相比這些,她更多思考的如何是完全沉浸在人物的經歷中。

在宮哲看來,要呈現人物32年的經歷,這是一個演員與人物去融合去成長的過程。能夠飾演呈現王老師這樣的人生,無論從心理歷程還是其他方面,都是一個很好的成長學習經歷。

作為一名演員,宮哲認為,在影視創作中要講好具有中國價值的故事,首先要堅定自己的文化自信,在這個基礎上,一切以人民為中心是電影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和責任,努力去呈現講述好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奮鬥經歷,在創作中不是一味地去煽情,而是要讓觀眾能夠去共情,去經歷他們的經歷,感受他們的生活。

記者| 丁舟洋、溫夢華

編輯|楊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a45a86370bf8253a656d7aed632c4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