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野主義:無所謂,我會出手

2023-02-05     UniDesignLab

原標題:粗野主義:無所謂,我會出手

粗野主義,它的名字並沒有給人一種舒適或是有吸引力的感覺,這種建築是將希望寄托在澆築混凝土可能性上的戰後風格,如今似乎又找回了屬於它的時代精神。

當然,它從未真正離開過,幾十年來,不支持它的人一直在用一種稱為「主動忽視」的政策策略對其有點嚴厲和激進的現代主義審美發動消耗戰,比如波士頓市政廳自1968年揭幕以來一直飽受爭議,政府官員選擇忽視這座建築,任由其逐漸惡化,這只會使其失去吸引力,從而成為更集中的蔑視對象。

但堅定的反粗野主義現在可能本身就是一個時期的作品:建築師、學生、評論家和學者們越來越多地表現出對這種風格的讚許。曾經被媒體描述為「建築界的剪刀手愛德華」的建築,突然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新的吸引力。

也許我們身邊的時尚商場的家居飾品過道發生了這種變化,粗野主義正沐浴在它的光芒中。我們可以更頻繁地看到混凝土邊桌,堅固耐用的室外噴泉,混凝土燈和鏡子,甚至金·卡戴珊也推出了一系列混凝土配飾,紙巾盒和梳妝檯作為她個人護理產品系列的一部分,都與簡約的產品包裝和辦公室的柔和風格相得益彰。

卡戴珊推出的粗野主義風格產品

很多粗野主義風格的宿舍和公寓樓仍然像巨大而荒涼的樂高積木一樣散布在前蘇聯的風景中,這可能讓我們更清楚地思考粗野主義的歷史及其八十年前首次亮相時的象徵意義。

粗野主義的名字指的是使之成為可能的材料: béton brut ,也就是「生混凝土」。勒·柯布西耶用現澆混凝土在馬賽建造了馬賽公寓,並由此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現代主義建築項目的熱潮。人們希望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破壞之後,澆築的混凝土將使城市能夠以低廉的價格快速建造新住房,為流離失所的人們提供一個體面的住所。

當它首次被公眾接受時,是一種樂觀的設計趨勢,我們也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今天的科幻電影仍然以粗野主義建築為特色,比如出鏡率頗高的南斯拉夫紀念碑。

專門研究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建築的布賴恩·戈德斯坦 (Brian Goldstein) 解釋說,針對粗野主義建築的許多反感和愛恨情緒源於它們所代表的失敗烏托邦的歷史。

「粗野主義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再開發的主要建築語言之一,我確實認為與這種風格相關的挫敗感和仇恨很大程度上與其直接的有害影響有關。粗野主義建築取代了人們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後期理想化的城市街區,作為街區清理項目的一部分,它們助長了處於城市更新核心的社會和種族不平等。」

因此,當人們走過像波士頓市政廳或華盛頓特區的聯邦調查局總部這樣腐朽的粗野主義政府大樓時,他們自然而然地將這種引人注目的幾何風格及其逐漸腐朽的混凝土與他們作為美國公民的主要挫折感聯繫起來,認為聯邦政府對其公民徵稅過多,並向他們提供低效的服務,或者沒有向富人徵稅,結果導致公共物品被忽視。

「觀察家指出了重建的許多危害,但在一個沒有私人利益主導的情況下往往無法完成大型項目的時代,並且在對干預主義公共部門的想法進行了數十年的攻擊之後,有一定的對粗野主義所代表的時代的懷念,因此帶來的一個結果是對那個時代的那種宏大思想、公眾抱負和理想主義的一種新的欣賞,以及粗野主義都包含在其中。」

波士頓市政廳

審美蔑視和對公共利益投資的懷舊相結合,激發了設計作家歐文·霍普金斯 (Owen Hopkins) 討論這場運動的部分原因。

「創造粗野主義的世界和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截然不同,儘管如此,儘管粗野主義有許多缺點,但它充其量證明了建築可以以一種罕見的發自內心的能量和力量,有潛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當我們共同應對今天面臨的無數挑戰時,比以往更需要那些相信世界可以改變,並為實現這一目標而不懈努力的人。」

對粗野主義捲土重來的一個實際解釋是時間的流逝。「時間已經過去了,人們有時稱之為歷史的鴻溝,讓年輕一代可以重新看到粗野主義。」

這也是之前的每一種建築風格都發生過的事情,比如維多利亞時代的房屋過於華麗,多年後經重新評估保留下來;世紀中葉的現代主義在享受復興之前被忽視了幾十年,而現在似乎正在降溫。另一個關鍵因素也是維護:建築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品味的演變被淘汰,因為社區必須決定保留什麼和拆除什麼。

許多更好或更具紀念意義的粗野建築仍然屹立不倒,而更多平庸的例子已被取代,因此我們也看到了更好的粗野主義選擇,作為重新引起人們興趣的一部分,一些極具吸引力但在歷史上頗具爭議的建築,如魯道夫的耶魯藝術與建築大樓,已經進行了全面修復,因此人們看到了它們的最佳狀態。

但直到最近我們才看到,粗野主義風格在小型家居用品中明顯升高的出現頻率,如今是許多室內美學的「核心」。

極簡主義肯定仍很強大,但極簡主義和粗野主義都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自然的靈活性,因為室內空間可以更輕鬆地重新組合。

總而言之,粗野主義仍然讓人們周期性的關注,被每一代年輕人和創意人士所接受,也許是因為它仍然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東西,但實際上是因為它感覺非常陌生,與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格格不入。

硬核理論丨Active House 主動式建築理念

硬核理論丨多米諾體系的前世今生

硬核理論丨建築簡史(1):英國史前建築到歐洲樣式的引入

硬核理論丨建築簡史(2):十八世紀英國建築的偉大時期

硬核理論丨建築簡史(3):十九世紀英國維多利亞建築

硬核理論 | GSD適應土地節奏緩解環境危機

硬核理論丨新加坡如何進行城市更新?

硬核理論丨空狀態: 助你呈現出更有效的交互

硬核理論丨CPTED:環境設計怎麼預防犯罪?

硬核理論丨精準農業:數據怎麼幫助農業規劃?

硬核理論丨商業娛樂新業態:沉浸式夜光迷你高爾夫

硬核理論|湯湯洪水,城市何為?荷蘭的抗洪新思路

硬核理論丨街道廣場:美國街道的轉變

硬核理論丨渴望與成就之間:極端環境下的設計探索

硬核理論丨非正式化建築學:非正式的住區挑戰

硬核理論丨代際溝通:促進跨代共融的參與性遊樂空間探索

硬核理論丨什麼是未來社區?

硬核理論 | 作為景觀設計師,除了IFLA ASLA,這些組織和獎項你必須知道!

硬核理論丨墨索里尼統治下的義大利沿海理性主義建築

硬核理論丨我們能從賴特的建築中學習什麼

硬核理論丨關於大數據的九個提問

硬核理論丨關於建築 :28位建築師,101句建築箴言

硬核理論丨城市密度十問:城市如何智慧生長?

硬核理論 | 如何不用空調,還能讓房子冬暖夏涼?

硬核理論丨在加拿大和美國景觀園林工作實踐中有哪些必讀書目?

硬核理論丨建築應對氣候變化的10種方法

硬核理論丨數字工具,未來城市的數碼新時代

硬核理論 | 作為景觀設計師,除了IFLA ASLA,這些組織和獎項你必須知道!

硬核理論 | 景觀園林專業入門一定要讀的13本書

硬核理論| 日本TOD:城市副中心站點如何開發?

硬核理論丨近代建築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八張剖面圖

硬核理論 | 日本TOD:如何開發城市新區?

硬核理論 | TED-Magnus Larsson: 化沙丘為建築

硬核理論|數位技術場所營造 Digital Placemaking

核理論|自行車如何影響城市?「移托邦」Velotopia

硬核理論|超越極限的木構建築 — 從概念到實踐,聊聊加拿大木構的秘密

硬核理論|多米諾體系的前世今生

硬核理論 | 負空間在建築設計中的運用

硬核理論 | 森林建築:藤本壯介與建築誕生的時刻

硬核理論 | 時延電影理論與「影像化」建築創作思想

硬核理論 | 自然環境基地下的手繪概念思考

硬核理論 | 築藝之緣——維也納分離派的生與死

硬核理論 | 由伊東豐雄談起——建築與結構的對話

硬核理論 | 從拉斐爾·莫內歐的建築理論看類型學的設計方法

硬核理論 | 從《GEB》看《園冶》《走向新建築》《癲狂的紐約》

硬核理論 | 再堅固的橋樑,也承擔不起貪婪的重量

硬核理論 | 建築行業的職業規劃與知識技能

硬核理論 | 設計行業的問題根源與未來走向

硬核理論 | 城市機動性的未來

硬核理論 | 如何利用大數據做城市設計應對土地污染?

硬核理論 | 如何用機械臂進行大尺度的離散化的建築製造?

硬核理論 | 如何用AR技術讓公眾參與城市設計?

硬核理論 | 如何在有限物理空間,無限行走?

硬核理論 | 森林建築:藤本壯介與建築誕生的時刻

硬核理論 | 失物招領:被遺忘的建築

硬核理論 | 20段激發建築師靈感的TED Talks(上)

硬核理論 | 20段激發建築師靈感的TED Talks(下)

硬核理論 | 日本著名建築師六角鬼丈

硬核理論 | 爛大街的中國式「北歐風」,在北歐根本就不存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9f4eef01034b03ada9c88649552b3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