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各地市有哪些區縣?經濟表現如何?

2022-07-25     中工招商網

原標題:廣東省各地市有哪些區縣?經濟表現如何?

截止2021年9月,廣東省內各地級市(不含東莞、中山兩市)轄區、縣、縣級市,共有122個區縣(指代區、縣、自治縣、縣級市,下同),其中包含65個市轄區、34個縣、3個自治縣、20個縣級市。

近日,賽迪顧問發布了《2022廣東省區縣高質量發展百強研究》報告,具體榜單如下:

特點一:強市強區強勢領跑,潛力區縣蓄勢待發。

深圳市、廣州市、佛山市下轄城區包攬榜單前10席位。深圳市、廣州市、佛山市作為我國城市GDP「萬億俱樂部」成員,城區綜合實力在省內強勢領先。2021年,10強「龍頭」城區GDP合計占全省122個區縣的43.5%,對全省經濟發展具有顯著的引領帶動作用。此外,依託「雙區」、兩個合作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廣東省多個區縣不斷增強現代產業承載能力與創新成果轉化能力,展現出深厚的發展潛力。在本次評估中,廣州市南沙區、深圳市坪山區、佛山市三水區、江門市新會區、惠州市博羅縣、湛江市遂溪縣和汕尾市陸豐市等區縣表現亮眼。

特點二:三大梯隊」差異化發展特徵顯著

廣東省區縣綜合發展可分為三大梯隊,三大梯隊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社會民生和生態環境四個維度差異化發展特點較為顯著。

特點三:「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加快構建

當前廣東中 「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建設成效顯著。「核""帶"「區」三 個功能區在各自賽道上各展所長、優勢互補,差異化發展格局積厚成勢。

01 珠三角核心區持續提升發展能級

珠三角核心區正著力發展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等先進位造業。 如廣州、深圳、江門等地聚焦集成電路、智能終端、平板顯示、高 端裝備、汽車電子、LED以及整車製造和零配件等,產業中高端化 上瞰明顯。

珠三角核心區7市擁有48個區縣,主要集中在百強榜頭部前30名, 其中深圳市南山區、福田區、寶安區,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區、越 秀區,佛山市順德區、南海區,珠海市香洲區綜合實力領先全省。

02 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產業支撐作用更加強勁

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目前主要以紡織服裝、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為主導產業。

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7市擁有37個區縣,主要集中在百強榜中腰部第 40-80名,其中茂名市茂南區、電白區、高州市,揭陽市普寧市,湛 江市廉江市,汕頭市金平區綜合實力較強。

03 北部生態發展區著力激活綠色發展優勢

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綠色低碳產業等加快發展,對接大灣區的 "大農場""後花園""康養地"正在加快形成。

北部生態發展區5市擁有37個區縣,整體來看,主要集中在百強榜 尾部81名以後,其中清遠市清城區、英德市,韶光市武江區,河源 市源城區綜合實力相對較強。

「一核一帶一區」排名分布情況

特點四:區強縣弱兩極分化態勢十分顯著

因珠三角多數城市均歷經「撤縣設區「,順德、南海等強縣先後改區,所以廣東省縣(市) 主要分布在粵東西北地區,珠三角地區廣州、深圳、佛山、珠海四市均無下轄縣(市),僅 肇慶、江門、惠州三市共轄12個縣(市)。

從評估結果來看,廣東省區強縣弱兩極分化的特點十分顯著。全省共有62個城區進入百強榜,占全部城區比重為95.4% ,僅3個城區未進入百強;38個縣(市)入榜,占全部縣市)比重為66.7% ,有19個縣(市)未入百強。

從排名情況來看,榜單前30強中全部都為城區。榜單前50強中,共有37個城區入 榜,占比約為74% , 13個縣(市)入榜,占比僅為26%。

城區包攬榜單30強,綜合實力強勁

榜單前30名均為城區,分布在深圳、廣州、佛山、 珠海、江門、惠州、茂名七市.除汕頭市濠江區、 梅州市梅江區、雲浮市雲安區外,全省其他城區均進入綜合百強榜。

單從GDP來看,全部上榜62個城區2021年GDP合計達90480億元,占全省比重達 72.8% ,比上榜的38個縣(市)GDP總額高77442 億元.特別是排名第一的南山區,綜合實力連續 四年位居中國百強區之首,2021年GDP總量達到 7630.59億元,超第二名天河區(6012.2億元) 1618.4億元。

縣域發展全面落後,整體水平有待提升

全省57個縣(市)僅有38個進入百強榜,且多集 中在50-100名,縣域整體發展水平與城區存在較 大差距。從GDP來看,上榜38個縣(市)平均GDP 為343.1億元,僅為上榜62個城區GDP平均值的 23.5%。

廣東省百強區縣分項評價

在經濟發展方面,珠三角地區區縣經濟實力領跑全省。前50強中有39個區縣位於珠三角地區,其平均GDP達2096.4億元,體現出珠三角地區強勁的經濟實力。非珠三角地區中,茂名市、汕頭市、揭陽市等6市共有11個區縣進入前50強,與珠三角地區差距較大。從城區與縣域對比來看,廣東城區經濟實力遠超縣域,僅惠州市博羅縣、惠東縣,江門市台山市、鶴山市、開平市等11個縣入圍經濟發展子榜單前50強,平均GDP為558.9億元,與上榜的39個城區存在較大差距。

在科技創新方面,廣深城區創新能力遙遙領先。從排名情況看,前5強分別被廣州、深圳所包攬。而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態發展區整體在科技創新榜單中排名比較落後,這兩個區域的創新投入和創新環境與珠三角地區相比也較為薄弱。從城區與縣域對比來看,廣東縣域創新實力與城區差距繼續拉大,縣域中僅惠州市博羅縣,肇慶市四會市等6個縣入圍科技創新子榜單前50強,與其餘上榜的44個城區存在較大懸殊。

在社會民生方面,珠三角地區社會民生保障堅實有力。在前50位排名中,有36席都是位於珠三角地區,深圳市、廣州市、珠海市、佛山市全部區縣皆榜上有名。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態發展區依舊處於落後地位,分別僅占8位和6位。從城區與縣域對比來看,廣東縣域社會民生與城區懸殊進一步加劇,只有陽春市、博羅縣、惠東縣、開平市和海豐市5個縣入圍。

在生態環境方面,北部生態發展區生態環境建設成效卓著。共24個北部生態發展區區縣位居前50強,數量占比近5成,凸顯出北部生態發展區嚴格控制開發程度,強調生態安全保障和綠色發展能力的成效。珠三角地區由於工業經濟較為發達,前期環境「欠帳」較多,在前50強中僅占17席,稍落後於北部生態發展區;沿海經濟帶在生態環境中表現欠佳,在該指標前50強中僅占9位。從城區與縣域對比來看,廣東縣域生態環境遠優於城區,共計有37個縣域入圍該項子榜單的前50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9eeaf093743d61af788671be2247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