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書堂》·第413篇
內容來源| 本文摘自機械工業出版社書籍
《麥肯錫系列職場四部曲》 著
責編| 金木研
第 7783 篇深度好文:2940字 | 7 分鐘閱讀
最近,身邊有朋友在猶豫到底要不要離職。
五年前,他29歲,進入這家公司,不到一年就獲得了晉升。那時,朋友意氣風發,在領導的加持下,混的風生水起。五年後,他34歲,除了事業沒進步,體重、血糖、房貸壓力都增長了。
而危機出現,始於老領導離任,集團空降一位新領導填補空缺。隨著裁員的開始,朋友的地位也隨之動搖。
明面上,新領導不直接開除他。可暗地裡,卻用一紙號令,將朋友降級為組長,薪資銳減50%。更羞辱人的是,對方還勒令朋友搬出獨立辦公室,新位置在洗手間旁邊,一張可憐的小桌,椅子沒有扶手。
為何曾經的精英,會在34歲經歷這種危機?究其原因,源於這三點:
一、晉升的「忘乎所以」,讓他忽視了人情世故
5年前,朋友為了履行早點賺錢,與戀人買房結婚的約定,從一家小公司,跳槽到這家大公司。
當時市場環境很好,公司老領導又對朋友十分欣賞。更關鍵在於,歷經過沉浮磨礪後,29歲的他心智成熟,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
這就相當於天時、地利、人和、他都具備了。所以後來才能用不到一年的時間,獲得晉升。
晉升後的第二年,他就攢夠了買房所需的首付,然後第三年結婚。第四年第五年,重心就是和妻子照顧孩子。
這就引申出,他犯的第一個錯誤:這五年時間,只是把工作當成一個賺錢的工具。
所謂通過工作實現事業成功,晉升之後再接再厲,在他眼裡都是空話。朋友只想買每天按時下班,正常休假。
若是從家庭視角來看,不可否認,他是一位好丈夫、好父親。
可若是從工作視角來看,晉升後的不思進取與庸庸散散,還有平時對公司「持續奮鬥」價值觀的違背和排斥,這是非常不稱職的表現。
他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辜負了老領導的期望。
其實在朋友偏離了事業軌道,一心只想經營家庭時,老領導就曾勸告他說:「凡事要講究平衡,看你狀態不太對,做事業還是要上上心的。」
可朋友卻把這番話,當成了耳旁風。
也許是之前晉升太快,讓他產生了幻覺,誤以為獲得的成果,都是自己的功勞,所以便不再思索感恩。
五年時間,老領導幫了他很多,還經常請他一起吃飯。可朋友呢,除了面對飯局邀約時的擺譜不去,就是把恩師的幫助視為理所應當。
如此目中無人,也帶出了他所犯的第三個錯誤:沒有同理心。
朋友曾經也有一眾得力下屬,大家齊心協力,為了共同的目標使勁奮鬥。
後來,因為他抽身於家庭,部門裡許多事都顧不上,直接導致下屬之間的配合變得一團糟。
有一次,在做協同項目時,朋友的下屬,惹惱了隔壁部門的領導。對方脾氣不好,在會議室當著大家都面,對那位下屬一通狠批。
就算內心是石頭做的,也架不住這般言語摧殘,那位下屬被罵到崩潰。
朋友呢,在這個過程中就是「看客」,非但沒保護自己的下屬,還推脫責任,和那位暴脾氣領導談笑風生。
人心,就是這麼被毀掉的。
所以後來,朋友的團隊人員不斷流失,業績下滑嚴重。新領導上任後,自然會第一個動他。
二、晉升的「平衡管理」,這5點經驗你要記住
到了如今的節骨眼,可以預見,這位朋友的離職,只是時間問題。
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也讓他醒悟,自己曾經犯的錯,是多麼嚴重。
有勇氣分享這個故事,也是他對自己的一種「救贖」。朋友不希望,大家在晉升後,也重蹈這樣的覆轍。
由此,一個問題,就凸顯在了我們面前:如何在晉升後,顧好家庭生活的同時,保持工作的持續發展?
對於這個問題,由諮詢行業頭部品牌麥肯錫Academy推出的《麥肯錫晉升法則》可以給出答案。接下來,我將從中分享5點經驗,供各位參考:
1.對工作,在任務開頭就要全力以赴
麥肯錫公司有一個理念,叫「準備第一周答案」。
一位主管曾對此做過解釋:「任何項目的第一天,都應該和最後一天一樣,讓人感覺筋疲力盡。」
「你必須在第一周就顯示出真本事,因為所有利益相關者都會在第一周,建立對你的印象,所以貢獻力量的過程必須持續。」
落到實處就是:
第一, 儘可能讓資深領導者與你相處更久的時間。與領導者為友,與對方建立交集和共識,是獲得項目成功的前提。
第二, 找出所有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答案。
麥肯錫顧問在尋找問題答案時,會遵循四條準則:
(1) 與視角相關的問題:誰是有經驗的利益相關者?
(2) 利益相關者和工作投入的問題:這些關係會帶來哪些挑戰?
(3) 關於範圍界定與目標成果匹配的問題,什麼是假象的最佳狀況?
(4) 關於風險和限制條件的問題,什麼是主要陷阱?
第三, 提前描述故事線結尾。
作為晉升後的管理者,我們肯定希望下屬不做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情。
想達成這個目標,就需要建立時間線,提出大致想法和工作計劃,具體可以遵循三個維度:
(1) 眼下公司的市場定位是什麼?
(2) 未來公司可以在哪個市場競爭、進軍並擴大業務?
(3) 公司需要建立哪些組織能力或具備哪些資源?
2.對個人,敢於超越自我極限
麥肯錫諮詢顧問蒂娜,曾服務過一家「事特多」的藥企客戶。
因為對方要求多,就導致項目中每個環節的工作量,都要超出過去的平均值。可以說,做這個項目,就相當於做以往三個正常項目。
\
換成別的公司,或許就會中途放棄。但蒂娜一堅持,就是一年。她是如何搞定難纏客戶的?
秘訣有四點:
第一, 當我們被難纏客戶,弄得神經緊繃的時候,應該給自己一些時間暫停一下,緩解內心壓力。
第二, 提升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需要的是耐心和行動力。每個人都會有落水的經歷,但是我們必須要有游上來的信念。
第三, 在迎戰難題時,別忘了尋求團隊幫助,有旁人的指點,能解決大問題。
第四, 遇到棘手情況時 我們要停止思考過去的失敗與未來的不確定性,聚焦精力保持專注。
3.對下屬,要保持及時跟進
現實中大家都知道及時跟進的重要性,這是門藝術,也是麥肯錫顧問確保項目落地的重要手段。
如果管理者也想實現這個目標,就要避免以下三種誤區:
(1) 別覺得定期復盤總結不重要,開完會交代任務後,大家都會開始鬆懈,只有定期復盤才能時刻「提神醒腦」。
(2) 別覺得時刻跟進工作進度會煩人,對下屬的關注,也是管理者責任心的體現。
(3) 別對自己和下屬的記憶力過於樂觀,誰都有遺忘了事情的時候,提前交代,時刻互相提醒,才能避免疏漏的產生。
4.對客戶,要把「不」換成「是」
麥肯錫顧問,在聽到客戶表達了一些不太專業,且極為幼稚的觀點時,不會急於反駁,而是在表達「是」的同時,加入一些建設性提問。
例如「我明白了,不過你有考慮過這個想法麼」,或「如果我們想像另一種情況,你覺得會發生什麼」等等。
看似,這只是一個討好甲方,不去惹怒金主的過程。但實際上,麥肯錫顧問對這個問題,考慮的更深: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需要直接反駁任何人,除非情況緊急。比較好的做法,是間接指出對方的錯誤,讓他們自己去發現。
因為沒有人喜歡被否定,或被別人指出錯誤,尤其是甲方客戶。所以對於溝通的運用,我們需要保持敏感度,去避免潛在的衝突。
5.對衝突,要保持對善意的關注
在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麥肯錫顧問經常會遇到與客戶、領導、下屬產生衝突的時刻。
越是這個時候,就越要保持正面思維。因為我們的目的不是製造衝突,而是解決問題,一切都要以目標的實現為重。
換句話說,管理者如果想化解工作中的衝突,釋放善意是最為有效的方法。
具體方法,有以下幾點:
(1) 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去解讀衝突。
(2) 只記住旁人好的一面。
(3) 讚美細節小事,以此化解矛盾。
(4) 常存好奇心,多想想:「那很有意思啊」。
(5) 忽略差異,不妄下斷語。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