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鐘刪完,這片不用看了

2023-09-21     影探

原標題:2分鐘刪完,這片不用看了

《敢死隊4》撲了。

作為系列最終章,豆瓣5.0的評價,著實有些寒酸。

但就票房來說,在沒什麼宣傳的情況下,6天破億,其實還算不錯。

到底是狗尾續貂,還是觀眾過於苛刻?

一起來聊聊——

「敢死隊4」

Expend4bles

2023.9.15.中國大陸

直男爽片

《敢死隊》。

這是一個沒什麼劇情的系列。

或者說,每部的故事基本都可以概括為一句話:

常常為CIA干髒活累活的敢死小分隊,接到任務,然後乾死反派。

但這個系列好看的,也從來就不是劇情。

而是看一群老當益壯的硬漢們耍帥搞怪。

史泰龍,施瓦辛格,傑森·斯坦森,李連杰,布魯斯·威利斯......

聽這些名字你就知道,影片主打的就是對八、九十年代動作片的情懷。

所以,你能看到一群猛男在槍林彈雨中毫髮無傷,並且會覺得很合理。

所以,你也能看到布魯斯·威利斯用《終結者》的經典台詞吐槽施瓦辛格:

你別「back」了,讓我「back」一回。

系列內容上的定位非常簡單明了,清晰直白:

槍戰+動作+裝B,簡而言之——

直男爽片。

優點·只夠寫這一段

雖然本片豆瓣只有5分,但作為一部動作爽片,基本上是合格的。

時至今日,由傑森.斯坦森挑大樑的動作片,一般不會太出彩,但也不會太爛。

所以,如果你只是想殺殺時間,看個爽片,這部電影應該能夠滿足你。

而本片最大的看點和噱頭,當屬託尼·賈和伊科·烏艾斯的加盟。

尤其是伊科·烏艾斯手持雙拐和傑森·斯坦森持雙刀對打的一段。

雖然比不上那些專業動作片,但整體來說,動作依然乾淨利落,賞心悅目。

此外,如果你是《敢死隊》系列的粉絲,那麼當然是必看的,畢竟最終章。

但,除了這兩個方面以外,就基本只剩下槽點了。

消失的R級

首先,是刪減問題。

除了硬漢情懷,《敢死隊》系列還有一個很大的賣點,或者說特色。

那就是血肉橫飛的動作場面。

前兩部中,各種直升機夾頭,機槍爆頭......

血腥鏡頭比比皆是,突出的就是一個暴力。

到了第三部,因為想面向更多觀眾,R級被改成了PG13。

影片中的血腥程度被削減至幾乎為零,動作戲的暴力程度也被大打折扣。

結合上主題的偏移,平庸的動作和故事,導致第三部的票房和口碑遠不如預期。

影片上映後,史泰龍也表示,自己在決策上做了錯誤的預期。

後面也做出了回歸R級的承諾。

史泰龍沒有食言。

《敢死隊4》的確因為「血腥暴力以及性元素」,被分到了R級。

從前期放出的預告片中也能看出來,血腥程度完全不亞於前兩部。

然而,這個R級與我們似乎沒什麼關係。

原版預告中的血腥程度

目前先行於北美上映的國內版本,比北美版少了兩分鐘。

個人猜測,只要是涉及到「濺血」的收尾鏡頭,可能都被刪了個乾淨。

很多本該由噴血鏡頭或者其它血腥鏡頭來作為收尾的時刻,會突然被掐掉。

甚至還有幾處專門為了收尾處的血腥做了鋪墊,讓觀眾有了期待。

結果,啪——期待落空了。

比如預告中的這個斷頭,被刪了

這並不僅僅是沒有了血腥鏡頭的問題。

而是會因為強行切斷收尾部分,導致剪輯的節奏出現失衡。

換言之,你能夠很明顯地意識到電影中的剪輯痕跡,從而出戲。

床戲也做了一些改動,預告中的鏡頭,正片里沒有

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如果沒有刪減,或許《敢死隊4》的分能夠漲一漲。

但估計也不會漲太多。

無論是劇情,人物還是主題,它都離及格線還差得遠,槽點遍地。

不過,對於爽片向的電影,我一向不會對劇情多做苛責。

所以,咱們就只挑片中兩個比較明顯的缺點來講一講。

一個是女性角色戲份的加重。

緊跟時代當然是好事,但這似乎與直男爽片的定位有所衝突。

而且從片中來看,主創也似乎只是想吃一波熱門話題的紅利。

裡面唯一的女性主義元素,大概就是梅根·福克斯的那句:

要我幫你爽,你得先幫我爽(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而將梅根的角色放到劇情里來看的話,她的作用幾乎為零。

既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記憶點,更遑論獨立自主的人物成長。

她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被反派埋伏,然後等著傑森·斯坦森來營救。

屬於是繞了一個彎,又回到了直男爽片的原點。

反倒是顯得裡面的女性元素畫蛇添足,虛情假意,更令人反感。

另一個讓人很奇怪的地方,是史泰龍的死。

這個系列由他而起,前三部也都是由他作為主角。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就是《敢死隊》之魂。

他,以及跟他差不多時代的老傢伙們,代表著八、九十年代動作片的輝煌。

很多觀眾就是為了這些老傢伙才來看這個系列。

這本來就是《敢死隊》的核心賣點。

但,《敢死隊4》竟然讓史泰龍開場不到10分鐘就「領了盒飯」。

後續也沒有什麼老牌動作明星加入。

影片的定位發生了變化。

這已經不像是一部《敢死隊》電影。

而更像是由一部由傑森·斯坦森主演的敢死隊衍生電影。

整個故事講的就是史泰龍死後,秘密反派出現,然後傑森·斯坦森去報仇。

事實上,這個項目曾經暫定的名字就叫《敢死隊:聖誕故事》(「聖誕」是傑森·斯坦森的角色代號)。

但,主創們又不敢真的拍成單人電影。

只能把曾經的主角拍成客串,用「假死」敷衍過去。

再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劇情去湊時間。

而所謂的主線,核彈危機,其實第二部已經拍過了。

所謂的支線,組建新的敢死隊小分隊,第三部也已經拍過了。

這些除開傑森·斯坦森外的旁枝末節,看起來就像是編劇到了截稿日最後一小時,突然收到不能拍單人電影的要求,於是隨隨便便輸了幾個指令給AI自行生成,擺爛擺得毫不遮掩。

典型的既要又要,結果什麼都沒要到。

而最讓人無語的是,史泰龍之死,竟然是詐騙。

坦白講,剛剛看到史泰龍之死的時候,還是蠻讓人震驚的。

別的且先不說,觀感上倒是真有了一絲終章的感覺。

再加上後面傑森·斯坦森效仿史泰龍捨生取義,整個邏輯其實是合理的——

傑森·斯坦森最終彌補了沒能替史泰龍完成遺願的遺憾,也順勢讓敢死隊兩位核心角色謝幕。

這當然是悲劇,卻也算是可以讓人接受的悲劇。

但,製片方顯然也不敢這麼干。

於是只好強行讓兩位主角死裡逃生,再添上一個極為生硬的解釋。

不僅利用了觀眾的同情,玩成了情感詐騙。

原本很重的完結感,被這麼一改,也瞬間蕩然無存。

整個故事又成了和前三部沒有任何差別的接活+幹活。

那,它憑什麼叫「最終章」?

尤其是對於史泰龍「復活」的設計,實在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片中的解釋是,抓了酒吧里一個哥們,讓他替史泰龍赴死了。

且不說在槍林彈雨中活了3部的史泰龍,這次怎麼就未卜先知察覺到了危險。

最關鍵的是,我仔細回想了一下。

Emmm......那哥們好像是個挺無辜的路人?

咱們不妨來捋捋,這哥們在片中都乾了些什麼——

起因是,這哥們在酒吧玩遊戲贏了史泰龍的的幸運戒指。

後來史泰龍反悔,於是帶著傑森·斯坦森,想要贖回戒指。

而傑森·斯坦森見到這哥們,第一句話是嘲諷人家個子矮,擺明了是挑釁。

人家不願意還,他就繼續變著法嘲諷人家的身高,然後把人家胖揍了一頓。

可萬萬沒想到,這哥們還得在最後被綁上飛機,強行犧牲一回。

你說,這哥們做錯了什麼?

最後,史泰龍得意洋洋地解釋自己的逃生手法,似乎還頗為自豪。

作為一部致敬八、九十年代動作片的直男爽片,有些直男審美,無可厚非。

但影片中的這種處理,似乎有點強盜邏輯了。

敢死隊雖然暴力,但在影片中依然代表著正義,是非常明顯的正派定位。

但,這麼恃強凌弱,濫殺無辜,算怎麼回事?

還是說,編劇真的覺得這種行為很爺們,很硬漢?

從故事定位到人物塑造,《敢死隊》都在瘋狂打自己的臉。

不懂,真的不懂。

總而言之,正如網友所說:

幸好這已經是終章了,再拍,可能比入土都要難看了。

只希望這真的是最後一部,而不是借兩位主角死裡逃生還留了一絲餘地。

老傢伙們打不動了,請不要再折磨他們,也不要再折磨觀眾了。

就讓曾經輝煌過的《敢死隊》,走得體面一點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66472b3b0113bf1d161d1b015f2ac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