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的顏色,決定了你未來選的對象

2022-04-11     探索歷史的真相

原標題:你喜歡的顏色,決定了你未來選的對象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視覺作為我們五感當中的第一感覺,往往決定了我們對他人的第一印象以及由此判斷得出的擇偶偏好,而在其中,色彩又是對視覺的衝擊力最大的一種。

由此可見,你喜歡什麼顏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饋出你對一個人的感覺以及所喜歡的類型。

隨著心理學逐漸走進我們尋常百姓家,心理學科普的大眾化和流行化,許多人對心理學家對顏色的解讀也非常感興趣,色彩心理學這個心理學領域當中分支應運而生。

喜歡的顏色對個人性格和心理的影響自不待言,現在也被廣泛運用於心理諮詢和臨床心理治療當中,為解決人們生活中現實問題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如果我們想在日常生活中也滲透進顏色心理學的理論,那麼我們就可以從外部的一些顏色偏好,來讀懂這個人的內心世界和個人偏好。

簡單來說,你最喜歡的顏色,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擇偶偏好。

就像女性通過不用顏色的口紅向大眾人群傳達不同的性格情緒一樣,每個人對顏色的喜好,都與大腦的部分功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而顏色的不同也同樣會刺激大腦皮層,會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的情感選擇。

當我們看到不同的顏色的時候,會產生不同的心理體驗,有些時候這種感覺甚至可以強烈到影響我們的情緒,比如大面積的顏色堆積。

有的人在看到藍色的時候會感到憂慮,看到綠色會感到放鬆,看到黑色會感到壓抑,顏色的不同會引起人們的潛意識聯想,進而通過影響情緒來產生對他人的不同感受,

不同的顏色,也代表了不同的擇偶偏好,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看看。

一、

喜歡黑色的人,往往傾向於選擇踏實可靠的人

在各種顏色中間,黑色應該是最「厚重」的顏色,它本身就會帶給別人踏實有分量的感覺。同樣的,應用到人的顏色偏好上,如果一個人經常穿黑色的衣服和用黑色的生活用品,他本身可能也是一個較為內斂和慢熱的人。

這樣的人在選擇伴侶的時候,也常會傾向於選擇穩重、踏實的人,因為這樣的人能夠帶給他們安全感,和他們有相似的性格特質和生活節奏。

同時,黑色作為一種十分奢華的顏色,往往顯得低調而神秘,看似不太想要在人群中博得關注,但對異性的吸引力卻很強。穩重樸實,優雅大方,這幾個特質在喜歡黑色的人的面前,是致命的吸引力。

二、

喜歡白色的人,可能會對簡單純良的人產生好感

白色作為顏色界的底色、基礎色,是永恆不變的存在,喜歡白色的人也在人群中所占比例較高,相比於黑色的高深莫測,

喜歡白色的人更傾向於選擇那些性格單純、清爽明朗、不耍心機、簡單純良的人。

同樣的,這一類人也能夠較好較快地融入進集體中,所以往往有著較為不錯的異性緣。同時喜歡白色的人在擇偶的時候往往眼光也會比較挑剔,白色自帶的那種仙氣飄飄的疏離感,常帶給人害羞靦腆的第一印象。

他們往往會等待別人的主動關注,呈現給外人一種平和冷靜的氣息,對待感情也會比較慎重和相對的保守,一旦選擇了一個人,就會與他相守到底。

三、

喜歡黃色的人,更有可能接納積極樂觀的人

黃色是暖色系的代表,常常帶給別人一種親近的感覺,所以喜歡黃色的人,在選擇伴侶的時候,

那些明朗清爽,陽光不做作,無拘無束,讓身邊的人覺得很安全和充滿快樂常常會受到他們的青睞,對方在生活態度上的積極樂觀,始終向前看,好奇心強,對新鮮的事物充滿樂趣的性格特質,會讓喜歡黃色的人感到十分心動。

同樣的,喜歡黃色的人往往也是人群中的活躍者,他們樂於追尋美好新鮮的人和事物,也常常能給身邊的人帶來輕鬆愉悅的心情,也會得到大家的鐘愛和關注。

四、

喜歡粉色的人, 會偏向選擇浪漫純情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粉色是很多女孩喜歡的顏色,它溫馨、柔軟,讓人心生憐愛,

而喜歡粉色的人,一生中所追尋的靈魂伴侶,往往也帶有柔和溫暖、浪漫純情、讓人放下戒備的性格特點,這一類往往也能夠提供極高的情緒價值。

同時,根據研究調查顯示,粉紅色能減少腎上腺素的分泌,讓情緒激動的人很快冷靜下來。因此,粉色也擁有走進他人內心的功能。

他們所喜歡的人也常常可以走進他們的內心,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這一點在喜歡粉色的人看來,是成為伴侶的必要條件。

事實上,喜歡的顏色不同,往往性格上也有許多迥異之處,

在了解對方的顏色喜好之後,判斷清楚彼此的色彩性格,在交往過程中有意識地掌握一些技巧和章法,適當地規避一些在交往過程中產生的溝通和相處方面的問題,對於雙方感情的經營也是大有裨益的。

而研究色彩心理學的宗旨之一就在於

通過探討色彩喜好與個人行為、心理之間存在著的一定的因果關係來推測他人的性格特點和偏好,從而能給在日常生活中給予準確有效地反饋。

一個人喜歡的顏色,不僅僅能夠反映他本人的內在性格特質,同時也可以表達出他在選擇伴侶時的傾向性和目的性。

而人的行為,之所以能夠受到所喜歡的不同色彩的影響,也是因為人的行為容易受到性格和信念的支配,

色彩心理學雖然具有著一定的客觀性,也是從科學的角度對個人的擇偶偏好加以分析,但並不具有獨斷性。

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情感需求會隨著年齡和經歷的變化而不斷地發生改變,因此,理智冷靜地運用色彩心理學,在現實的交往過程中也不要忘記遵從自己的內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6528c413214c556212f530f2aa25d64.html